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见证中国原创童书力量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张君成  2019年11月26日08:19

阅读永远是最美的风景。在近日举办的上海国际童书展上,我们可以看到拖着行李箱来囤书的家长,蹒跚奔跑到心爱图书那里的孩童,盘坐在地毯上专心读书的学生……他们对阅读的兴奋与渴求共同谱写了上海国际童书展中动人的篇章。

家庭教育、儿童成长、中国故事……这些都是当下童书市场热门的题材。在本届童书展上,经典题材新讲述成了趋势。作家与出版人以崭新的视角,诠释我们看似习以为常的话题,为读者带来的是全新感悟。虽然今年的童书展已经落下了帷幕,但是童书的讲述仍然在继续,它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呵护着孩子们纯真的心,也为他们的未来保驾护航。

探寻问题 家风与阅读的美好传承

家风建设是当下童书的热门题材之一,然而之前一些作品将关注点放到对孩子的说教上,忽视了从孩子视角出发对家风建设进行解读等问题。“文学家风”系列丛书(新世纪出版社)则从文学的角度,展现了家风建设的另一种可能。该书从“文学”与“成长”的角度切入,邀请4对父女基于他们的成长、他们的家庭创作了4本“家书”。有趣的是,这4对父女都是作家,其中父辈作者皆为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名家,子女辈作者皆为“80后”“90后”青年作家:《80%的完美爸爸》的董宏猷与董菁、创作《爸爸的两个童年》的常新港与常笑予、共著《闲聊也是正经事》的孙建江与孙雪晴以及共著《遇见文学的少年妙不可言》的孙云晓和孙冉。

丛书的这种呈现方式实际上更能阐述家风建设的本质,因为家风建设不仅靠家长或是子女一方的努力,而是双方在不断地碰撞沟通中最终形成的共识,同时这种共识也要具有传承性。

“文学家风”的四对作者,既是父女,又是作家。文学,是引领他们走向创作之路的导师,也是除血缘之外,使至亲心灵相连的桥梁和纽带。正如“文学家风”系列丛书的总序名为“我的成长从文学开始”,8位作者无不因文学与创作结缘,文学是滋养他们成长的不可或缺的养分。

让读者动容的是,在“文学家风”中,他们都有对文学“告白”。譬如常新港写“文学是海,我就是奔向它的那滴不回头的水”;孙云晓写自己从11岁那年痴迷起文学后,就“决意要告别浑浑噩噩的过去,去获得丰富多彩的新生”;孙雪晴说:“少年时读经典虽然读不懂,但这样才能有日后读懂的那份回味”。

这种传承性的表述不仅仅体现在家风建设这个议题,还体现在了阅读上。如《长大之前一定要看的1001本童书》(中国画报出版社)首先探讨了“为什么要阅读”这一本质问题,孩子在理解了这一思想后,不仅能够更好地阅读,同时也能将这一习惯更好地传承下去。

阅读推广人阿甲认为,真正的童书常常探讨非常重要的命题,如生命、哲学等。《长大之前一定要看的1001本童书》则展现了生活的很多方面,揭示了儿童阅读的重要性,“从书中,你可以看到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世界风景,也可以看到我们内心的镜像、我们的自我有多大,这非常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关注成长 童年生活的文学表述

贴近生活的选材和真实的成长经历让文字能够自然地走进读者的心中,对于童书也是一样。然而这种成长记录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要以一种高于生活的文学讲述,将幽默、温暖、朴实的内核表现出来,这也是当下优秀童书作品所要具备的共性之一。

《快乐男生吴小强》(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以作者梅思繁个人高中生活为蓝本,真实记录了她高中校园的点滴经历。梅思繁在《快乐男生吴小强》的创作中,通过各种生动形象的人物造型,有趣且适合的语言,跌宕起伏的情节设置,传递丰富的内涵。“儿童文学就是一粒种子,它能唤醒大家对以往岁月的记忆,也会引导人们重新思考‘成长’这个话题。”梅思繁说。

然而成长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生活的压力往往使得很多人的童年回忆带有灰色的色彩,对于儿童文学来说,真实记录这种色彩是它的任务,但是升华这一主题,让读者意识到美好还是生活的本质,也是童书的使命。

《水哎》(接力出版社)是儿童文学作家彭学军的最新绘本作品,它讲述城里的女孩来到湘西,遇见了以卖水为生的男孩“水”的故事。卖水为生,沿街叫卖,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或许很陌生。生活中总会有些事物被更新、更现代的东西取代,可是总会有一些美好的看不见的东西留下来。

“这是我童年的一段记忆。6岁时,我被父母寄养在湘西古城凤凰一户周姓人家里。我记得那里有一面古墙,还有青石板的路。”彭学军在讲述创作背后的灵感时如此说道,与故事情节不同,彭学军遇到的那位主人公是一位老头儿,又聋又哑,以卖水为生,当时他卖一担水能赚两分钱。“他特别善良,给比他贫弱的人送水时分文不取。”这段记忆留在彭学军的心里,很多年以后,记忆中的“水”重返童年,成为彭学军笔下的男孩“水”。希望通过这本童书,把人性中的仁爱、友善、互助和勇气留下来。

成长代表着希望,同时成长的主题也能跨越历史的范畴。如“中国女孩”系列(新蕾出版社),以中国盛唐到现代的不同历史时期为背景,以8—12岁的女孩为主人公,通过一个个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特色鲜明的成长故事,引导孩子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并以此为缩影,展现中国女孩独立自强、敏而好学、勇敢坚毅等优秀品质。

新蕾出版社社长马玉秀说,希望读者可以从书中感受到自尊、自立、自强的中国女性形象,“使得她们从小立志成为品德高尚、意志顽强、志向高远的人,并将这种美德传承下去”。

回归传统 中国故事的全新演绎

中华传统故事蕴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民族情感,对于孩子来说,中国故事的讲述也同样需要娓娓道来。

当下原创绘本在注重中国元素的注入,本土化、创新化成为一种趋势。绘本《一条大河》(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的创作就是如此。这是一部写给孩子的黄河主题原创绘本,翻开它,我们可以看到画作总长23.1米,以中西合璧的画风展现了黄河的万千气象。它采用了壁画与绘本结合的方式,每个对页中的内容丰富翔实,包含地理、人文、民俗与风情,从黄河源头一直描绘到入海口,是一本名副其实的黄河图像百科全书。

“20多年前我在读大学,黄河对于我们那代人有着特殊的意义,她在我们那代人的眼中就意味着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气节。”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图书中心总监、九神鹿绘本馆总策划缪惟说。

缪惟认为,《一条大河》能够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一颗黄河的种子,以后再接触到黄河、黄河故事和母亲河文化,孩子们就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民族自豪感和民族精神的含义。“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要让孩子们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和自然人文景观背后的历史故事,才能逐渐激发孩子们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情感的认同。”缪惟说。

中国故事的全新演绎也成为本次童书展上的重点,历史通识绘本《古代人的一天》(中信出版集团)以古代不同职业为标题独立成册,每个主题以十二时辰为叙事主线,通过对主人公一天的生活、工作场景的再现,生动展现古人日常风貌和生活习俗,还原了历史事件发生的始末。

不一样的视角看历史,给孩子浸入式体验,成为关键。书中人物角色、场景众多,包含3702个形象迥异的人物画像及800个主题场景。孩子们可以通过服饰、物品、建筑、场景等细节展示古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还能通过书中人物的言行举止,认识“仁义礼智信”的中华美德。书中还有反映狩猎、战争、封禅等的全景画面,通过视觉体验,增强孩子对中国历史的认知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