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珍惜当下 不恋过往 不惧未来

来源:文艺报 | 范咏戈  2019年11月25日07:44

70年,对任何一份报刊来说都是一段不短的历史,回望历史我们有一份厚重,有一份自豪。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建设新型的国家意识形态出发,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作出了创办《文艺报》《人民文学》的决策,并寄以厚望,赋以重任。在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怀下,《文艺报》《人民文学》以及稍后创刊的《诗刊》等成为文学界的国字号报刊。茅盾、丁玲、冯雪峰、张光年、冯牧等老一辈文艺大家亲自担任报刊主编,他们认为,文学发展离不开园地和阵地。70年中,《文艺报》历史上有两个突出的亮点值得我们记忆。一是对新中国文学的催生。新中国成立后,《文艺报》和全国文学界一样,尽管也经历了不少错误的斗争和批判,但是《文艺报》作为新中国文学贯彻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主要阵地之一,从理论批评方面,有质量地宣传了毛主席的深入工农兵生活,熟悉和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创作具有人民性的作品的新文艺思想。在《文艺报》上开展的关于文学现实主义道路问题的讨论、关于写社会主义新人问题的讨论,以及关于如何反映革命战争问题的讨论等,都影响了整个文艺界。除却基本理论建设,《文艺报》还基于敏锐的文学观察,大力推出了新人新作,被评介和推荐的不少作品成为当代文学的经典性作品,如“三红一创,青山保林”等。这些作品也可以说是借力于《文艺报》等报刊走进了文学史。当年一批青年作家后来在新时期成为了著名作家。第二个亮点是改革开放初期站到了解放思想的前沿。《文艺报》率先吹响了为一批优秀作品平反的号角,大力推出了一批新的思想解放的作品。《班主任》《哥德巴赫猜想》等作品在《人民文学》发表后,《文艺报》利用理论批评的影响力,将它们迅速推向全社会。在基本理论的拨乱反正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厘清了一些新时期文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比如现实主义深化的问题,现代派文学的问题,等等。当时的《文艺报》上上下下确实有一种长期积攒的如火山爆发般的力量、释放的劲头,自我解放也解放了文学艺术的生产力,扛起时代大旗,功莫大焉。这些既是《文艺报》的财富也是我国文学界的财富。

回顾70年走过的道路,更应珍惜当下,不恋过往,不惧未来,《文艺报》的明天任重而道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办好《文艺报》指明了方向。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5日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谈到的五个问题以及其他重要讲话中的理论观点,更是文学界和《文艺报》实现宏伟目标的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谈到,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二是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四是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五是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此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这是一个根本问题;大师、大家,不是说有大派头,而是说要有大作品;在市场经济大潮面前自尊自重、自珍自爱,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我认为,以上就是《文艺报》应有的政治站位,也是《文艺报》的话语权和公信力所在。把握住这些,才能保证办报的正确导向。特别是要闻版始终要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些现在做得都很好。

《文艺报》的基本读者是中国作协会员,一报在手,可以帮助作家了解全局,站得更高,领会中央的精神,不仅不是多余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理论批评方面,习近平总书记说得也很清楚,现在的文艺批评主要是没有批评。要做“剜烂苹果”的工作,谨防“大花轿,人抬人”,真理越辩越明。一点批评精神都没有,都是表扬和自我表扬、吹捧和自我吹捧、造势和自我造势,那就不是文艺批评了。需要破除“圈子批评”,“圈子批评”只会使办报的路子越走越窄。文艺批评的武器需要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说真话讲真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对《文艺报》来讲是义不容辞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不辜负党中央对《文艺报》的期望,对得起《文艺报》的历史传统和未来。这都需要加强队伍建设去实现。《文艺报》办报历史上历来有政治敏感、专业加敬业的传统。相信在中宣部、中国作协的领导下,在广大作家艺术家的关爱下,报社同仁通过不断提高政治修养、专业水准,遵循文学和新闻两个规律,让老字号、国字号始终走在创新的路上。鉴于《文艺报》70年来在学界有广泛影响,在新时代肩负着重要使命,《文艺报》的评论版和理论版是公认的理论批评重要阵地,望继续关心《文艺报》发展,提高其学术地位,同时建议《文艺报》能够像文学刊物一样享受稿费补贴,以利于《文艺报》能以一流的作者队伍、一流的文章、一流的版面回报党和人民以及文学界的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