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把当代文艺工作者的精神家园建设得更好

来源:文艺报 | 梁鸿鹰  2019年11月25日07:44

今年我们在回顾《文艺报》70年来走过的光荣历程时深深感到,《文艺报》与《人民文学》一样,从创办、成长、壮大到发挥作用、产生影响,是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的结果,是一代代作家艺术家评论家砥砺前行的结果,是社会主义文艺制度优势的生动体现。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为进一步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贡献力量,《文艺报》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政治坚定,不断推动党的方针政策深入人心。《文艺报》自诞生之日起就发挥着促进党凝聚和引领作家艺术家的作用,这是其显著的政治优势。要坚持政治家办报不动摇,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新闻观和文艺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不断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理解阐释贯穿其中的坚定信仰信念、真挚人民情怀、自觉历史担当,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贯彻党管媒体原则,履行好意识形态责任,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站稳脚跟,明辨是非,运用专业解读、阐述、评判等学理化方式,把党的思想理论主张,转化为专业优势、学术优势,将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政策和文化战略转化为对文艺实践的具体指导。

培根铸魂,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建设精神家园是《文艺报》70年来的不变信念。我们将高举新时代精神之旗、立新时代精神支柱,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成果,不断建构文艺理论评论中国话语体系,引领人们认清历史发展主流和方向,鼓舞人们开创美好未来。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大力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把握中华文化思维、表达、语言、韵律等精髓,丰富理论评论话语,实现美德、美学、美文结合,展现中华审美风范,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激浊扬清,积极发扬褒优贬劣的担当精神。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指出问题、匡正流弊一直是《文艺报》的使命。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把好文艺评论方向盘,重塑批评精神,把科学理论运用到对创作动态、思潮变化、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研判评论上,坚持文艺评论思想标准、艺术标准高于商业标准,多做“剜烂苹果”的工作,抵制庸俗低俗媚俗,在是非曲直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对各种不良作品、现象、思潮敢于亮剑,对新条件下出现的各种因素、各种表现、各种观点进行辨析、引导,反对脱离文艺实践和作品的空头评论,反对凌空蹈虚、隔靴搔痒,提高文艺批评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坚持披沙拣金、去粗取精,春风化雨、启迪思想,帮助创作者明确得失,端正方向,帮助公众认识时代丰富性、实践多样性,提升审美鉴赏水平。

守正创新,展现新时代文艺媒体新风貌。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为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作为新闻舆论工作者,我们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工作取向,在增强内功、提升能力、主动转型上下功夫,在“四力”实践活动中增强本领,转作风改文风,让新闻报道和理论评论在内容、方式、语言等方面与丰富多彩的新时代相适应,深入浅出、新鲜活泼、质朴清新,契合文艺鲜活现实,贴近公众生命感受。深度汇入互联网与新媒体蓬勃发展潮流,坚持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建设和运用各类新媒体工具,善于借助多元化技术手段和传播渠道,推出快捷反应、增强互动的文艺评论,以内容优势赢得话语优势和发展优势,为建设文化强国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