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庆祝中波建交70周年 “一个中国女记者镜头中的波兰”摄影作品展在北大举办
分享到:
来源:文艺报 | 武翩翩  2019年11月15日15:59

为庆祝中波建交70周年,10月28日,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波兰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共同主办的“一个中国女记者镜头中的波兰——杜京摄影作品展”在北京大学开幕。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蒋朗朗在开展仪式上致辞说,在中波建交70周年之际,“一个中国女记者镜头中的波兰——杜京摄影作品展”给观众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感知波兰的机会。波兰是最早承认并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也是中东欧地区较早与我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第一个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国家。哥白尼、肖邦、居里夫人等波兰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所象征的科学勇气、艺术情怀和奉献精神,为中波两国人民所推崇。今天,我们通过波兰共和国“杰出贡献勋章”获得者杜京的镜头走进波兰,感受多元的波兰文化,将中波传统友谊的种子传递于青年一代,使之生根发芽,为增进古商道“丝绸之路”和“琥珀之路”的重要节点国家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理解,共同谱写中波新时代的友谊乐章贡献一份力量。

波兰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副大使高磊在致辞中感谢杜京为中波友谊所作出的贡献。他说,杜京利用自己在新闻和写作方面的才华,拉近了波兰文化与中国读者之间的距离。中国人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人们的心要相通。杜京作为一名旅行者,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却对波兰情有独钟,并与这方土地建立了特殊的友谊。今天在这里展出的杜京所拍摄的摄影作品,生动展现了波兰的自然景观、历史建筑和现代建筑、波兰艺术,甚至还有波兰美食——比如“pierogi”就是波兰的饺子。此外,这个展览最触动我的是波兰人民,以及他们平日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其中一幅照片里,一个阳光明媚的宁静的午后,一位老妇人坐在她家房外洒满阳光的草地上,安静地看书。看着这幅照片,不禁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那些静谧的午后时光。

自2006年开始,作为记者、作家和摄影家的杜京曾多次到访波兰,怀着对波兰的一份真挚的热爱,从银波粼粼的维斯瓦河到拉斯维尔夏宫,从阳光下的马尔堡到圣玛利亚大教堂,她用自己的双眼见证每座城市美丽和宁静的瞬间,采访过波兰领导人、外交官、艺术家和普通百姓,记录下他们对本职工作的热忱投入及精神追求。她用新闻记者善于发现的目光、用作家的笔墨书写文章,用摄影家的镜头捕捉和记录着这个国度的美丽,撰写了许多关于波兰的文章,拍摄了数万张精彩照片,中国书籍出版社先后出版了她的《我,文化波兰》《琥珀色格但斯克》《四季波兰》。在这三本书中,她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波兰的人物与风情作了详细的解读,对波兰的历史与文化作了细腻的阐发,对波兰人的生活与情怀作了生动的描述。为了表彰杜京在波兰文化与中国文化对话方面所作出的贡献,2018年,波兰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向杜京颁发波兰共和国“杰出贡献勋章”。这也是波兰首次向中国记者、作家颁发该勋章。

本次展览共展出杜京的70幅摄影作品,从建筑、人物、风光、美食等不同角度,展现了波兰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和历史文化,以及波兰人热爱生活、享受艺术的天性。杜京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更加深入,我们更加需要敞开胸襟,以宽广的国际视野来看待世界和我们自己。我愿意将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通过自己笔尖中流淌出来的文字、镜头里拍摄下来的照片,传递给更多的中国人,希望能把我眼中的波兰和点滴感受与读者分享,为波兰打开一扇小小的窗户,让读者看到她的人物与风景,领略她的文化与风貌。”

访谈更多

温新阶:在生活的湖底采撷珍珠

“故乡,不是一个僵死的概念,她是涌动着生命活力的土地。因为有了人,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繁衍、创造,才让这片土地不会在人们的记忆中沉沦。”

原创推荐更多

散文 | 银钟暗哑

本文是一篇以自然感悟为主题的散文,通过一次山间漫步的细腻记录,展现了银钟花的静美与山野的永恒韵律。

诗歌 | 后来(外四首)

不知道月光和泪光 哪盏先亮

诗歌 | 高梁铺行(外一首)

人站堤岸 仰首看不到这座楼阁,唯有 置身最高层,和它一起放目 才是看见了清晖阁

散文 | 河流一样的故乡

《长江本纪》

散文 | 夏意脩然

这是一组描写乡村夏天的散文诗,也是一组寄居乡村的心灵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