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方寸藏书票 丝路有迹循

来源: 北京日报  | 戴华刚  2019年11月06日09:04

(乌克兰)谢尔盖·基尼茨基所作的中国红楼梦题材《宝黛读厢》。

始于15世纪德国的藏书票,作为一种个人化的藏书标记,自17世纪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大航海时代”开辟的线路,一路流向美洲,于19世纪末“东漂”至中国,自此以后,在东方也安了家。集实用、艺术性于一身的藏书票,画面内多有“EX-LIBRIS”字样和票主、藏书机构的名号,这是其标配。

国家艺术基金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当代国际藏书票巡展”,共带来丝路沿线16个国家150位艺术家的约300件藏书票。部分作品来自广州国际藏书票双年展,它每届从近五十个国家、一千余位作者的大量书票中遴选作品,完全达到国际级藏书票的水准。它们中,既有我国领先于世界、极具东方韵味的水印木版书票,也有他国凭精湛技艺独占鳌头的铜版、石版、丝网版作品。

西风东渐,艺术碰撞。如果说丝绸之路承载了人类在经贸、文化方面的诸多梦想,那么,小小的藏书票又重塑了丝绸之路赋予人类的那种胸怀、视野和文化自觉。一千多年来,西方的商贸团队、宗教传播者踏足东土,筑起东西方交流的通道,时空观念的文化差异带来了文化艺术、风土事物的交会撞击;如今,互联网的庞大体系穿梭交织,让社会信息传播更快更广,让全球跨文化交流更加密切,世界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传载丝路文明、刻录丝路精神的藏书票,展现出互联网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艺术创意。

展览中乌克兰艺术家谢尔盖·基尼茨基所作的一枚以中国红楼梦为题材的《宝黛读厢》藏书票,策展人在遴选时认为,由国外艺术家创作的这类作品更有文化交流意义,虽然这位艺术家的表现风格不一定让中国人完全接受,但是这种带有个人审美倾向和不同文化背景产生的画面“生涩感”,倒是给这个经典情节带来了文化碰撞的火花。

不难发现,很多艺术家的藏书票作品是不写题目的,有些艺术家根据藏书家提出的要求,围绕某个范围的题材进行创作,并不一定要有特定的主题,因此,除了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多数情况下受众需要凭借自己的知识面,寻找隐藏在画面中的相关信息(如肖像、情节、符号、文字、年代等)。这里讲个有趣的票外故事。

《旅行家徐霞客》是乌克兰艺术家欧莱克塞·费德林的作品。2014年11月,成都收藏爱好者谢建国到广州参加国际藏书票双年展开幕活动,被艺术家精湛的作品吸引住了,执意要联系上艺术家本人,向他订制一枚自用的藏书票。中山大学外语学院的郭曼老师代为写信联系艺术家,此后经过多次沟通,一年半后作品完成。遴选作品时,这枚作品画面上的人物让人觉得似曾相识,策展人于是查翻资料,发现是比较通用的徐霞客人物形象,便和票主沟通是否定题目为《旅行家徐霞客》。

票主解释说,其实他并没有要求艺术家画徐霞客,只是要求要有中国古人看书读书的形象和相关中国元素。这也许是巧合,画面除了人物可以看作徐霞客形象,相关背景长城、高山、河流和其他建筑都可以与徐霞客的身份和职业对上关系。不得不说,文化交融互鉴消弭了中西方的认知鸿沟。

以小见大、以精见长,方寸大小的藏书票,本应藏于书中扉页或者封里,为心爱的藏书增添一点趣味,如今独立出来成为一种精致的艺术形式,向世人展现其“赏玩”美态,展现“玩票”之乐。“一带一路”广阔历史时空的题材内容,各国藏书票高手追求原创、彰显个性的艺术行为,赋予了这个国际藏书票巡展高度、厚度、深度,值得认可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