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中国科幻如何更科学? 科技与影视融合论坛亮相2019中国科幻大会 

来源:光明网 | 宋雅娟  2019年11月05日08:43

11月3日,在2019中国科幻大会上,科技与影视融合平台正式启动,科技与影视融合论坛也作为重点活动在同期举办。

论坛现场

论坛上,科技工作者与影视工作者从影视虚拟见证能力的科普效应、科学真实性的娱乐价值、科技工作者如何与影视工作者打交道等方面做主题分享,并针对科技与影视融合的路径展开交流探讨,为众多媒体、科技界代表、影视界代表及科幻迷们献上一场科影融合的智慧盛宴。本次论坛由科技与影视融合项目组及卓众出版承办。

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王玉平出席科技与影视融合论坛,并代表中国科幻大会主办方致辞。王玉平表示,希望有更多负责任的科学内容出现在大银幕和屏幕上,影响公众对科学技术的认知、对科学家这一群体的认知,吸引公众对科学技术的兴趣,从而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为我国创建创新性国家打好人才基础。

论坛发布了《中国科技与影视融合报告》,本次论坛主持人、科技与影视融合项目组联合发起人、科学编剧王姝代表项目组介绍了报告的主要成果,包括科学传播与影视融合对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意义,以及科学传播与影视融合路径,提出促进科技工作者与影视工作者深入交流、设立奖励机制、推介优秀科技元素电影等建议。

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教授,巴西科学院通讯院士汪筱林以《飞龙在天--史前生物在科幻影视中的重生》为题,向观众详细介绍了各种科幻电影中的飞行生物的科学原型,科学家参与《侏罗纪世界》《侏罗纪公园》等系列的制作本身就是在阐明科学真实性对高票房的巨大价值,对影视从前期策划到后期视效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干细胞与衰老研究组组长,博士生导师曲静发表《衰老密码》主题讲演。曲静研究员所在团队通过建立人多能干细胞衰老研究体系,梳理并阐明组织细胞类型特异的增龄性标志物,发掘介导特定组织细胞衰老的关键作用通路,并据此发展有效减缓人类细胞衰老的干预手段。公众认为只存在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其实早已在实验室里重复实现。“未来早已到来,只是尚未流行”,“未来”不仅在科幻之中,更是实实在在发生在实验室里的日常。

编剧、导演、制片人,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张小北做了《如何构建“中国科幻电影”的视觉体系?》的主题分享。影视的发展史,就是一条紧贴科技发展史的曲线:一代又一代的新科技,催生着新的电影类型、新的拍摄方式、新的后期处理特效、新的观影体验……当前新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对影视产业提出了直接且深刻的升级信号。电影工业的发展是个完整体系的成熟过程,既需要电影界的探索积累、培训传承,也需要与科技界打通,在科技基础研究与影视产业应用之间、在科技人才与影视艺术人才的交融之间、在数据的流通与标准体系对接之间,架起桥梁,才能更好地构架中国科幻电影的视觉体系。

科技与影视融合项目及其系列论坛旨在中国推进科技与影视融合,架起连接科技界与影视界的桥梁,为影视界提供科学顾问、科学资源的同时,保证两者间的定期交流,使科学家与文艺工作者有机会了解彼此的工作,激发灵感;让科学的真实性为影视创造更多价值同时,也让更多、更好看的科学故事和角色出现在各种屏幕上,从而影响公众对科学、工程学、医学的认知,营造创新氛围,促进产业发展,树立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