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作家李修文携最新力作《致江东父老》做客深圳分享创作故事 

来源:深圳新闻网 | 曾舒琪  2019年11月04日06:57

分享会现场

“如果说有什么抱负的话,我的抱负,就是下定了决心为那些不值一提的人或事,建一座纪念碑。”11月2日下午,作为2019深圳读书月系列活动之一,鲁迅文学奖得主、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李修文携最新力作《致江东父老》来到深圳宝安覓书店,与深圳作家邓一光、钟二毛及热心读者分享创作本书的心路历程与多年来的写作感悟。

作家李修文,现为湖北省作协主席,也曾做过编剧、影视监制。著有《滴泪痣》、《捆绑上天堂》等多部小说,曾获茅盾文学奖新人奖、春天文学奖等多种奖项,散文集《山河袈裟》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担任编剧和监制的作品有《十送红军》、《疯狂的外星人》等,编剧作品曾获电视剧飞天奖、大众电视金鹰奖。

《致江东父老》

据悉,《致江东父老》是李修文继《山河袈裟》之后最新散文力作。全书约20万字,收录有《三过榆林》、《我亦逢场做戏人》、《不辞而别传》、《小站秘史》、《白杨树下》、《何似在人间》、《在春天哭泣》、《猿与鹤》等十几篇散文。在本书中,李修文打破了传统散文的写作方法,动用各种手段,将戏剧、音乐、电影、小说等元素作用于散文,开拓了散文的文体边界,同时增强了文本可读性。

为何取名《致江东父老》?《三过榆林》中死守信义的民间艺人、《不辞而别传》中相爱的流水线上的工人、《何似在人间》中爱上了疯子的退伍士兵、《穷人歌唱的时候》中依靠歌唱获取力量的穷人……本书中,李修文记录了在当今叙事里越来越安放不下的典型中国式面孔。正如李修文在本书《序》中所言:“那些被吞咽和被磨蚀的,仍然值得我泥牛入海,将它们重新打捞起来;那些不值一提的人或事,只要我的心意决了,他们便配得上一座用浪花、热泪和黑铁浇灌而成的纪念碑。”“行路至此,他们早已不是别的,他们是头顶的明月,是正在长成的胎记,是有脸没脸都要再见的江东父老。”

宁浩如此评价《致江东父老》:看其文章如拜一尊大山大河儿女情长的菩萨,满满的苍生,满满的慈悲,满满的热血就在如画般的文字中流淌出来。合卷后性情不去,其味愈浓,久了,那文字和文字后说的清的事和说不清的韵,倒更加清晰起来。

在当天的分享会上,李修文与作家邓一光、钟二毛及热心读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围绕《致江东父老》文体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如何看待《致江东父老》独特的散文形式?李修文表示:“我自己是没有这种负担,我是要写作,我是要认识和表达这个世界,我并不是为了哪一种文体,或者跪在哪一种文体的脚下去来认识和表达这个世界的。”他认为,他的写作如果有一种真实,那绝不归于事实的真实,而是他的内心有一个真实,就是美学的真实。邓一光则表示:“这些故事写出来,当你没有一个看穿现实之眼的时候,你会觉得那个可能是假的,那我就只能这么说,文学没有渡你到那个现实审美的那个境界上去。”

在与读者交流中,李修文透露了他的下一步创作计划。李修文告诉读者,他目前正在创作一部小说集:“希望通过一本小说集,帮我重新召回熟悉的写小说的道路上去。”同时,他还在创作一部诗话,将着重描述“人与诗词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