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童年无限:为了更好的原创图画书 第六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颁奖典礼暨第七届华文图画书论坛在上海举行

来源:中国作家网 | 王杨  2019年11月02日08:43

上海市相关负责人、主办方及获奖作家、评委、出版方代表在开幕式上合影留念

10月25日至27日,第六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颁奖典礼暨第七届华文图画书论坛在上海举行。此次颁奖典礼和论坛由东方美谷艺术节组委会和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组委会主办,上海市奉贤区文旅局、教育局承办。上海市奉贤区委宣传部部长徐卫、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创办人陈范俪静在开幕式上致辞。第六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获奖作者、评审委员会成员、出版方代表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图画书研究者和创作者、阅读推广人、图书馆馆员、教师等参与了此次颁奖典礼和论坛。

“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由陈一心家族基金会发起,得到了丰子恺先生的女儿丰一吟的支持,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旨在表彰优质华文儿童图画书,鼓励出版社出版原创儿童图画书以及促进公众重视原创儿童图画书及其阅读。本届评奖从符合参选资格的361件申报作品中最终评选出首奖1名,佳作奖4名。谢华创作、黄丽绘画的《外婆家的马》获得第六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首奖;张宁创作并绘画的《一直特立独行的猪》、几米创作并绘画的《同一个月亮》、刘旭恭创作并绘画的《车票去哪里了》以及林柏廷创作并绘画的《一起去动物园》获得佳作奖。

据此次评审委员会委员、童书翻译及评论家柯倩华介绍,此次参评作品多数已经掌握了图画书的形式,呈现出这一文类的基本样貌,题材与创意都更加多元。评委们以儿童为本考虑适龄、视野、想象力、真诚的情感与创意等,兼顾图文叙事的规律、文学技巧、艺术表现、图像诠释、版面编排、书籍设计等要素,从整体上对参评作品加以考量。评委们希望,有越来越多优秀的原创华文儿童图画书能够受到读者喜爱,通过时间的检验,成为陪伴童年、滋养心灵的经典。

童年无限 想象无限

罗伦·乔尔德发表“童书写作和阅读的魅力”主题演讲

此次论坛的主题为“童年无限”。主办方邀请了英国2017—2019年度儿童文学桂冠作家、格林纳威大奖得主罗伦·乔尔德(Lauren Child),英籍捷克童书作家皮特·霍拉塞克(Peter Horacek)以及评委代表李坤珊作主题演讲。在主题演讲“童年写作和阅读的魅力”中,罗伦·乔尔德分享了自己20多年来的童书创作经历。她的创作灵感均来自于日常生活,但在创作中善于颠覆传统,体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她特别介绍了自己儿童图画书创作中的独特插画形式:拼贴。通过将实物照片或者将人物剪切下来,拼贴到手绘画面中,创造出具有层次感的繁复画面,打破了传统的单一依靠绘画的创作形式。谈到此次论坛主题“童年无限”,罗伦·乔尔德表示,这是对童书魅力的一种恰切表达。阅读优秀的图画书,可以发现新颖、深邃的思想和蕴藏在图画书中的巨大能量。

《外婆家的马》文字作者谢华分享创作体会

“孩子们在现实中是弱势群体,它们需要在想象中去征服。”首奖作品《外婆家的马》讲述了外孙“小东西”在外婆家度过的一段快乐的假期时光。“小东西”带着“马”来到外婆家,白天给它们做饭、洗澡,晚上和它们一起睡,甚至派了一匹红马让外婆骑着去看病……在孩子想象出来的游戏中,外婆尽管劳累,但仍给予外孙全部的爱、陪伴与关怀,触动了读者的童年体验,以新的视角诠释了隔代教养的亲子关系。文字作者谢华说,这部书描写的就是自己和外孙“小东西”相处的点滴,写作是由外而内的触动,经过了思考和沉淀消化。谢华特别谈到了对于儿童想象力的保护,应该以小孩子为主体,成人要跟随孩子的想象,以配角的身份走进孩子的想象空间,给孩子以爱的陪伴和有限度的迁就,并创造有趣情景,给孩子以引导和规范。“孩子成长过程的状态是一种生命最自然、最蓬松、最美好的状态”,谢华对来到颁奖现场、已经是初中生的外孙说,“希望你在长大后仍然能够葆有年幼时丰富的想象力”,呼应了“童年无限”这一主题。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创作者张宁分享创作体会

张宁因为特别喜欢王小波的著名杂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萌发了将其改编为图画书的念头。她对原著进行了视角转换、抽离复杂时代背景、删除儿童不宜内容等改编,增加了小猪成长和儿童见证者等细节,实现了对作品的“非幼稚化的儿童化”,凸显了自强和独立的精神内核和对于童真的追求。在图像层面,作者运用了布艺拼贴的方式,呈现出肌理质感和质朴温暖的气息,画面简洁有力,彰显了故事所蕴含的力量。在分享中,张宁认为,对孩子来说,更有现实意义的是“无用”的本领,它们带孩子迈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创作需要慢慢来”

《外婆家的马》绘者黄丽讲述创作过程

一本38页的《外婆家的马》,黄丽画了三年。在论坛上,她最想和大家分享的体会就是“创作需要慢慢来”。图画书《安的种子》获得第一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后,黄丽一度觉得自己什么都能画,但随着创作的深入又曾出现自我怀疑。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她阅读了大量小说创作、电影理论、儿童教育及心理学书籍,并和同事一起,一本本分析经典图画书的结构、画面、图文关系等要素。黄丽认为,图画书最重要的是结构,一个理想的儿童故事总是展现出完整的起承转合。在创作《外婆家的马》的过程中,她多次与谢华就故事结构进行沟通,最终确定以祖孙之间爱的陪伴作为图文叙事的主线。为了画好外婆的形象,她以自己婆婆的日常生活作为参照,并数易其稿,最终,通过朴拙的笔触和画面的巧妙安排,活化出小男孩的想象世界以及祖孙俩爱的交融。

《车票去哪里了?》创作者刘旭恭领取佳作奖

在《车票去哪里了?》的创作分享中,来自中国台湾的刘旭恭谈到,十年前的图画书创作课上,他被要求用“车票”“公车”“小鸟”等几个名词编故事,于是便有了一个用线稿描绘的简单创意——《坐公车》,之后这个故事一直躺在抽屉里,直到出版社编辑相中了这个创意,才打磨出《车票去哪里了?》这本图画书。刘旭恭表示,自己以往创作图画书多以文字思维为主,先创作出故事,再配上恰当的插图。而此次创作过程中,他运用丙烯、水彩、铅笔等不同绘画材料,也非常重视故事和画面的节奏感,是一次图文创作思维交错、反复修改的独特尝试。

《一起去动物园》创作者林柏廷发表获奖感言

《一起去动物园》讲述了一般儿童图画书不太常触碰的患病和死亡题材。探病的姐姐和生病的弟弟做出了“一起去动物园的约定”,动物朋友陆续出现在弟弟的病房里,陪他度过头发逐渐掉落、吃药、治疗的难熬日子。开放式的结尾将苦涩的题材处理得毫不煽情,击中人心但饱含爱的余韵。创作者林伯廷和大家分享了如何在生活经验中搜集灵感,比如跑步过程中,看到水泥管上面长出的植物与水泥管里面的水鸟等。他在创作时把自己当成故事的主角,不断向自己发问。他说,图画书标题中“一起”一词传达出一份邀请的心情,表达一家人在一起的心愿,希望不同年纪的读者阅读《一起去动物园》时能有不同的阅读感受。

原创图画书可以做得更好

在此次论坛新增设的评委对谈环节,第六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评委柯倩华、方卫平、陈恩黎、姬炤华、徐素霞、李坤珊围绕参评作品及获奖作品,探讨了“原创图画书可以做得更好”的多种可能性。

评委对谈“原创图画书可以做得更好”

陈恩黎提出了“华文原创图画书中的文化自觉”这一话题。她谈到,因为图画书具有比较明显的外来性,中国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会不自觉地进行民族性和乡土性的文化自省。但这种自省如果过度,反而会影响到艺术的表达。她认为,在题材选择、艺术形式和童年观世界观的表达这三个基本维度之外,图画书的创作还应加强面向未来的眼光,从“无我之境”提升到“有我之境”。

李坤珊以“片面”“快速”“公式”三个关键词来概括她对华文原创图画书的反思。“片面”指的是不少图画书中对童年生命观察与展现的片面性。她建议作者多多通过孩子的动作、表情和动向等去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认为拥有丰富人生经验的作者,其作品也会因为真实可感的生命质地而愈加打动人心。“快速”指快速阅读背景下带来的某种资源“浪费”,她呼吁,“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经过时间淘洗和精养的好书”。而“公式”则指部分原创图画书创作中存在“套用公式”的创作,按照某种题材、某种程式来写,这本书的感觉就对了。但李坤珊认为,套用公式的创作缺少个性化的情感,“我们要做的不是把事情做对,而是做对的事”。姬炤华也认为,图画书需要共同面对成人和儿童进行一种有深度的创作。

论坛现场

除了宏观上的建议,评委们还对具体的创作过程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徐素霞从主题内容、文学写作表现、叙事结构、图像表现、编排设计等角度对获奖作品进行了分解和赏析。柯倩华也谈到参赛作品所反映出的普遍问题,如:图画书中的文字、图画和设计三者缺一不可、互相成就,都需要追求一种整体的视觉美感,把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以易于读者阅读为指向。她还特别谈到,图画书创作中,作家、画家和编辑需要达到一个动态配合的默契,特别强调了编辑在创作中所起的作用。方卫平提到了图画书基本叙事语言的重要性,认为图画书艺术发展到今天,其人文精神的承载与理念的传达,已经成为更值得关注的话题。

丰子恺先生曾说过:“我是蝴蝶敛住翅膀而同青虫一起爬行。因此我能理解儿童的心情和生活,而兴奋地认真地描写这些画。”“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已经举办了6届,共有37部优秀华文原创图画书获奖,众多富于创造性的儿童图画书创作者正是通过这一奖项,如同“敛住翅膀的蝴蝶”一般,脱颖而出,在原创儿童图画书的道路上,“兴奋而认真”地描画着儿童的心情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