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凤霄:基层作协要把握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及价值,激发基层作者的创作热情
各位领导、作家:大家好!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中国作协举办的增强“四力”专题培训班,在景色秀丽的石家庄开班,全国各地的文人雅士云集石家庄。我是山东作协派出的参加培训中的一员,来自山东省渤海沿岸的一个县级市——昌邑市。能来参加培训,向领导老师们学习,与各地的同行同道们学习交流,心中充满喜悦和力量。中国作协举办的这个培训班,与时代发展同步,为基层的作协工作,明方向,添动力,恰逢其时。这次培训不仅给予我们以巨大的精神鼓舞,也给基层作协的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注入了现实活力。能来参加这次培训,我们既感到十分荣幸,有感到责任深沉。通过这次学习,我们提高了政治站位,增强了政治素质专业素质,获得了涌泉般的能量,给以后的工作和创作,找到了进步的标尺和奋斗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队伍。山东作协在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思想,增强“四力”的工作中,扎根基层,“脚力”增强,走得正、走得实。我们基层作协组织和作家,深受其惠。
今年7月,山东省第25届(乡村振兴)作家班,首次在最基层的县级市寿光举办,54名学员来自潍坊等13个县市区。期间山东省作协副主席李军亲临培训班讲话,与基层作协主席和部分作家深入座谈,大家热烈讨论,交流工作经验,增强了干好基层作协工作的信心。作为基层的作协主席,在增强脚力方面,我认为,基层作协工作要脚踏实地。主动去做,有作为才立得住。要亲身去走,去看,与基层作者文学爱好者交朋友,去感受乡村的风,泥土的香,乡村生活的细节。脚步到了,亲临现场得到的结果就大不同。基层作协要把握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及价值,激发基层作者的创作热情,更深入地讲好乡村振兴中的家乡故事、中国故事。
在挖掘传承地方历史文化上,增强“脑力”,想得全、想得细、想得深。山东自古就是文学大省,有孔子、孟子,有李清照、辛弃疾,有孔尚任、蒲松龄等文学巨擘,当代的莫言、张炜更成为文学鲁军的旗帜。一代一代的山东作家,成就了一座巍峨的文学泰山。文学的泰山,有巨木参天,也有森林蓊郁,繁花似锦。文学鲁军始终活跃在中国文坛,作家们不忘初心,不忘使命担当,创作出了大量贴近人民,贴近时代的好作品。就在8月13日,山东省委省政府设立的泰山文艺奖隆重颁奖,获奖作品为文学泰山增加了厚度和硬度,为文学泰山的精神内核,注入了时代的新质和新意。泰山文艺奖颁发是山东文坛的大事,也是山东激励作家们出精品的重要举措,泰山不让土壤,故能称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众多山东作家勤奋创作,增加了山东文学丰厚的底蕴,文学的泰山基座稳固而庞大,世代传承,文澜滔滔,文脉恒昌。
在涵养一方文脉上,进一步增强“眼力”,看得清、看得透、看得远。基层作协面对火热的,沉寂的,喧嚣的各种社会图景和声音,应弘扬主旋律,将思考力与眼力,落实在实际工作中。我所在的昌邑市作协,是最基层的作协。我们尽己所能,创立了文学品牌二月兰笔会。二月兰笔会得到昌邑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得到社会各方的认可和称赞。二月兰笔会已经成功举办六届,邀请著名作家徐贵祥、阿成、邢军纪、李骏虎、李浩、李掖平、冯秋子、陈文东、刘玉栋等七十多位中国作协和各省作协的领导,多位获茅奖鲁奖的作家。著名作家阿成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长篇散文《淡紫色的昌邑》,这篇美文被国内外媒体广泛转发,昌邑因长篇美文声名远播。参加二月兰笔会的夏海涛、愚石、耿立等十几位作家诗人,也为昌邑写了大量诗文,分别发表在《橄榄绿》《红豆》《中国文化报》《羊城晚报》等报刊上。二月兰笔会期间,昌邑作协举办“文学照亮生活 昌邑文学大讲堂”,阿成、赵德发、衣向东、周蓬桦做文学讲座,每场都有文学爱好者千余人参加。二月兰笔会为昌邑市的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已经成为当地的一个文化名片。
贴近现实和时代,弘扬主流价值观,讲述基层故事,需要我们强健“笔力”。当下,中国崛起并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古今未有之大变革就在我们面前,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题材值得思考、挖掘、记录,我们常常觉得笔力软弱,有无法广阔、深入概括现实状态的障碍,写出的作品浮然盈表,局部而芜杂。绵延不绝的,伟大的文学传统,也时刻警示我们:作品游离于社会脉搏跃动,远离政治社会主流,其活力和吸引力必然不足。我们的作品应该把握时代脉搏,奏响时代之声、爱国之声、人民之声,更加全面、真实、深刻地把握和书写好我们身处的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把触角和切入点放到人民中去,释放人民力量,挖掘人民智慧,发挥文学在提振民心、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塑造时代精神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告别花拳秀腿,用正面强攻式的写作,深刻反映时代本质,写出世情人心,写出中国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写出史诗般的精品力作。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在培训期间,我们通过认真学习,像海绵一样吸收养分,回到各自的岗位后,我们将把握坚定的政治方向,守正创新,不断谱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为愧于人民的新篇章!
(作者为 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作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