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特种岁月》:也是血肉凡躯,也是钢铁长城

来源:中国作家网 | 瑶华  2019年10月24日13:19

类型评价:

本文以当代军人生活为主题,讲述了普通士兵庄严从入伍时吊儿郎当的“刺儿头”,到经历了部队中的重重考验和集训磨炼,最终站在国际特种兵比武的舞台上与各国精英军人同台较量的故事。该文从个人成长层面切入大时代背景,三观正、站位高,行文流畅,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将新时代我国军人的保家卫国、血性担当书写得淋漓尽致,是一部现实主义军旅题材的优秀之作。

作者简介:

严七官,起点中文网作家。著有《绝对荣誉》《特种岁月》《弹道无痕》等作品。

文本评析

一、惟其艰难,玉汝于成

自古以来,个人的成长、变化、发展都是文学作品中重要的一大类主题。军旅题材小说也符合这一规律,知名作品大多选择主角的成长之路作为主线,一度形成热播大潮的《士兵突击》便是最好的例子,“不抛弃、不放弃”甚至成为当年年度热词。

随着网络文学的极度繁荣,军旅题材作品在网络文学作品中已经占有一席之地,“网络军旅小说写作的对象由传统作品中的军官转变为普通士兵,关注点下移,使得网络军旅小说具有极其浓郁的平民性、草根性”。[1]但不可忽视的是,虽然这类作品数量较大,但水平良莠不齐,异想天开、缺乏实际基础的情况屡见不鲜,所描绘的部队背景、人物特色与我国军队实际情况相去甚远,难以真正打动读者。究其原因,与网络文学日趋走向模式化、“爽点”至上的途径不无关系。有研究者形象地概括为,“网络写手成为白日梦的织造者,对读者进行麻醉式的心灵按摩,使其满足于梦游式的‘一晌贪欢’”[2]。

然而,我国军旅题材有其特殊性,如果不能提高作品的根本站位,不能体现为国为民的情怀,不能充分展现中国军人的荣誉与责任,仅仅追求内容的偏、险、怪,所营造的终将是不接地气的空中楼阁,经不起时代和读者的检验。令人惊喜的是,《特种岁月》甫一开篇,便以生动而富于时代特色的叙述,用绿皮火车、87式冬季作训服将读者带回了二十年前的时光隧道之中,通过新兵报到途中的一次“硬气功比武”小风波,让主角以“砖头作弊”的形式,不太光彩地首次亮相,给人以深刻的第一印象。

主角庄严,并不算是传统意义上的“高大全”人物形象,也不是和《士兵突击》“许三多”一样朴实、憨厚的形象。他家境优渥,被父亲“骗”入军营,最初的打算只是混过三年回家做生意,为了能进入轻松的后勤队,想方设法地在训练中偷懒、发牢骚,入伍的行李里还带着准备打点关系的现金。

作者也毫不讳言:“庄严的军旅生涯开端并没有多少光彩的事迹可以描述,和一些同龄的小青年一样,入伍的目的和动机都不单纯,也曾迷惘过,甚至产生过一些羞于启齿的想法。”

“从军以来,庄严一直没有任何的理想或者信念。军官梦是没影子的事;说锻炼三年吧,骗骗家人骗骗战友还行,是经不起自己良心的推敲;如果说单纯想当个班长虚荣一把更不可能,他实用主义者,所在的家庭及社会环境里建立起来的以经济利益衡量事物的标准早已根深蒂固。”

这样“一身臭毛病”的年轻人,会成为优秀的战士吗?在和平年代,没有战争的血与火的洗礼,他能否真正发生转变?如果有,又是怎样发生的?相信读者们心里都画了个巨大的问号。

随着剧情的逐渐展开,庄严的形象更加立体、生动起来。固然,在他入伍之初,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名市侩、油滑、贪图享受的小青年,甚至因为训练太苦差点当了逃兵,还因为打架被“发配”到了没什么前途的炊事班去养猪。虽然努力通过了教导队百里挑一的选拔,初衷也只是不想被自己的对手压过一头,这一理由显然既不崇高,也体现不出志向。甚至在入选了人人羡慕的教导队、成为预提班长人选后,还因为休息日砍柴失败、被老兵嘲笑而忍不住坐在路边哭,一边哭一边问自己“为什么放着家里好好的日子不过,要来这里受罪?”这一幕实在是和我们熟知的英雄形象相去甚远。

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吊儿郎当的外表下,庄严有着坚定、执着、永不服输的一面。为了达到目标,他愿付出一切代价,宁可成为别人的笑柄也要抓住一切机会去练习,用血和汗为自己一次次赢来进步的阶梯。他的钻研精神和执着,得到了教导队班长发自内心的赞许:“这兵虽然跟老实人沾不上边,可是训练起来却有股儿狠劲,谁要是伤了他的自尊触了他的逆鳞,真让他较真起来,他肯跟你玩命去琢磨一个科目。”固然,庄严后来的成功与他经历过的各任上司的慧眼识珠有关,经过一次次打磨,将这块璞玉雕琢成了美玉。但倘若不是可塑之材,给他再多的机会恐怕也无法把握。随着军旅生涯的不断的累积,庄严的每一次进步,和他内在、外在的逐步变化,都是相辅相成的,和情节的推动充分结合,体现了作者谋篇布局的功力,也展示了成长类作品的本质特色:“主人公的形象不是静态的统一体,而是动态的统一体。主人公本身,他的性格,在这一小说的公式中成了变数……时间进入了人的内部,进入了人物形象本身。”[3]

二、愿得此身长报国——家国情怀的升华

《特种岁月》的时代背景较为清晰,主角入伍不久,便遭遇了震撼全国的“九八”大洪水。作者不惜笔墨,描写了庄严所在部队抗洪救灾的经历,将华中地区长江流域的洪水险情、军民团结一心的抗洪壮举再一次真实地展现在文中。就作品来说,这是主角思想境界的一次升华;就读者体验来说,这是直通肺腑的深切触动。固然,在泥水中不眠不休地守护大堤,在暴雨中帮助群众转移,被麻袋磨破肩头和双手,这样的情节并没有描写激烈交战、白刃肉搏的小说情节那样“炫”,也不如前文中描写庄严参与野战特训那样生动,但这是中国人民对解放军共有的敬仰与情怀,较之好莱坞式的英雄主义更让人心生共鸣,热泪盈眶。

它或许是少年儿童和解放军的相互敬礼:(以下摘自小说《特种岁月》)

一个小姑娘指着庄严他们的军车,朝自己的伙伴脆生生地大喊:“好多解放军叔叔!”

然后,几个小伙伴竟然站在路边,向军车队伍行了个少先队礼。

车上的所有士兵,呼吸一下子变得浓重起来。

忽然,老七罗小明站在车边,默默举起了自己的右手,行了个军礼。

紧接着,包括庄严在内的所有士兵,都举起了自己的右手。

敬礼!

或许是老大娘塞到战士嘴里的鸡蛋。

庄严是含着泪将这颗鸡蛋咬碎,咽进自己的肚子里。

这是他吃过的最好吃的一颗鸡蛋。

也是他吃过最令人感动的鸡蛋。

一向以为自己已经算是个铁血军人的庄严,在一件件不起眼却直击心灵的小事中感动的稀里哗啦。

过往自己认为很时髦的那种价值观完全撞得粉碎,他看到了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还有另外一面。

或许是在大堤上奋战的80个小时:(以下摘自小说《特种岁月》)

那是庄严生命中最难忘的80个小时。

这八十个小时里,1师的抢险部队轮换了两批。

在这八十个小时里,事后有报告总结,从大堤到取土点一共326米,平均每一个参加抢险的官兵奔跑了三百多趟,等于在泥泞地里负重跑了九十多公里。

在这八十个小时里,每个军人扛堆填料13000多公斤。

或许是更多平凡而让人难以忘怀的小事,让身为军人的主角明白何为天职,让身为读者的我们明白何为人民子弟兵。“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从战争年代的硝烟烽火,到和平年代的保家卫国,人民军队自诞生之日起,始终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倘若无视这一特征,写出的军队题材文便会坠入虚无主义的迷雾,仅有形而无神,撑不起“军文”的魂。

三、归来仍是人间烟火——管窥真实的部队生活

真实,是《特种岁月》的难能可贵之处。文中的人物虽然往往着墨不多,却都勾画出了重要的特点,以及内心的想法、对未来的谋划。除了战友的生死情谊,军营之中所存在的竞争、压力,军人的现实要求和大时代、大背景下的军人命运走向,作者也不加粉饰地展示出来。徐兴国对提干的渴望,罗小明报考军校的波折,“老迷糊”张建与女兵杨梅的朦胧情感,来自机关的指导员张和平对实训的恐惧心理……这种种微妙的细节可能并不够高尚,但却足够真实,与军人的整体形象塑造并不矛盾。自私与崇高共具,友谊与较量并存,这才是实实在在的人生;能够在危急时刻以命相博,也能在日常生活中享受恶作剧的点滴乐趣,这才是真真实实的军人。

总之,《特种岁月》是一部将战士真实生活与英雄情怀有机结合的杰出之作,把个人的发展与时代进步紧密关联在一起,既给出了令人信服的主角成长和蜕变的因素,又将大时代背景下的人民军队建设发展通过细节剖面而展现,为全文注入了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的内核,带给读者阅读的快感和精神层面的洗礼。

[1]凌瑶,吴春红.网络军旅小说的主题突破.魅力中国,2017(第A1期).

[2]王晴飞.网络文学的现状与可能.《文艺报》,2019年6月19日2版.

[3] 巴赫金.《小说理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