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跟山水

来源:文学报 | 李迪  2019年10月18日15:10

吕梁山脉的南端,黄河中游晋陕大峡谷的东岸,永和县静卧在这里。作为一座人口不足6万人的小县城,永和留有沿传多年的生活传统,也在当下脱贫攻坚工作中展现新颜。在两个月的深扎采访中,作家李迪走访了60户永和人家,记录下他们原汁原味的生活记忆。

1

老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黄河在永和拐了七道弯儿,这在别处是没有的。哪七道?我给你数数啊,英雄湾、永和关湾、郭家山湾、河浍里湾、白家山湾、仙人湾。还有一道呢,挨着我们于家咀村,就叫于家咀湾。

从老一辈起,我们于家咀人就靠水吃水。除了打鱼摸虾,还有一个重要行当,就是打捞河里的东西。洪水一来,上游就冲下各种东西,鱼,羊,木炭,木头,吃的用的,捞都捞不完。捞鱼主要捡大的,大鲤鱼,大鲶鱼,小鱼一般不要。捞多了也吃不完。木头在当时也算抢手货。捞出来晒干了,一是劈了当柴烧,再有就是做家具,桌椅板凳衣服柜。说了你别笑,还有捞着船的。有一年发大水,把船都冲下来了。水面上漂着一艘一艘的,像下饺子,谁愿意捞谁捞,捞了当时就划上了。过后要是有人来认,没问题,拿走不谢。

这个行当,我们叫跟山水。

形象吧?山上水一来,我们就跟上。

水急浪高,要捞河道中间的东西,必须划船。

老一辈是划羊皮筏子,或者是一种叫“浑脱”的渡河工具。“浑脱”是用整只猪皮做的,扎起三脚留一脚,从这脚里吹气,整个猪皮就鼓起来,浮力很大。单个使用如救生圈,连起来威力大。

我们呢,先划木船,后驾快艇。木船呆板,没有倒档,也不容易转弯儿。有时候看见好东西了,眨眼儿就被水冲走,追都追不上。还是快艇厉害,速度快不说,进退两灵活,看见啥东西都跑不了。

当然,大多数人就在岸边等着,看见有东西冲过来,喊着叫着,追着跑着,纷纷下水去捞。多少都有收获。

我跟山水三十多年了,从离开学校就下河划船了。看风使舵,激流勇进,捞的东西不计其数。当然,我父亲更是老把式。他是从事水上运输的老船工。他们那一代,运人也好,运货也好,都是用羊皮筏子,有时候也用“浑脱”。前面说了,“浑脱”一般是用猪皮做的,也有用羊皮做的。把八个或者十个羊皮“浑脱”连在一起,就叫羊皮筏子。现在,羊皮筏子已经被淘汰了。“浑脱”也被淘汰了。但我家里还挂了几个,背上它不费力就可以游过河。平时挂着,用的时候摘下来。先放水里泡。泡绵后把它吹起来,还看跑不跑气。时间放长了,褶皱跑气了,那就不能用了。不跑气的,就用绳子扎起口来。一定要扎牢。扎不牢,人到了河里就跟石头一样。

早年,用“浑脱”送人过河是有讲究的,特别是送单一的客人过河。过河之前先要向河神磕头,嘴里要说,河神保佑我们平平安安渡过河去。听我父亲说,在他们那个年代,把农历六月六作为祭河神日。每年这一天,他们都会举行祭河神的活动。祭品为猪头一个,还有饼干、点心。点几炷香,磕几个头。父亲说,我们草木之人,祭河神就是一片心意。上贡人吃,心到神知。河上行船是上天给我们的一条生路,河边人一定要心存善念,渡人也渡己。父亲说他用“浑脱”送人过河,到了河边,把客人一推,客人就吓得半死了。到了河对岸,拎着衣领提,他才能站起来。其实,他真不用害怕。不管是运人运货,还是跟山水捞东西,在永和没人能超过我们父子。

2

我从小就记得,河里发不发水,捞不捞东西,全村人都听我父亲的。父亲又算日子又看天,差不多了就跑到山上去望。一听见远处水响就喊起来,山水来啦,快捞河财吧!

这时。全村男女老少都跑到河边等着。

那时候,村里人主要捞木炭,因为日常生活需要。下船的下船,下水的下水,不分男女老少。只要有木炭漂下来都去捞。但是,有个规矩,只有18岁以上的可以下河,18岁以下的就站在岸上接应。一般都是男人捞,也有女人捞的。一下去都成了泥人,谁也认不出谁。捞到高潮,乱成一锅粥。两人同时抓到一块木炭,一出声才知道是自家人。不下水的女人,就在家做饭。饭熟了,送到河岸上,女人还要问,是你吗?在泥人里,她找不到自己的老公了。找到以后,一家人就围在一块儿吃饭。男人边吃边说自己捞了多少,女人就笑,过后又偷偷抹泪。

捞出来的木炭,以家为单位摆在岸上,一家一堆。整个岸上都是木炭。每堆木炭上,不是插一根棍,就是压一块石头,表示这东西已经有主了。谁也不会动,都知道这是人家用命换来的。的确,捞的时候不顾一切,捞完以后累半死,睡三天缓不过来。由于捞的人太多,一忙起来就乱了。岸上接的人,一倒就倒在别人家堆里了。没事,错就错,都是同村人,一笑了之。有时候忽然涨水了,岸上堆的木炭一下子又冲回河里了。得。又得重新捞。不管原来捞得多的,还是捞得少的,都回到同一条起跑线。

捞炭高潮过后,剩下的任务就是把炭由低处转移到高处,然后再往家运。如果不及时转移,像刚才一样,水一涨又冲走了。于是,全家总动员,手提,肩背,驴驮。

打捞上来的炭,是从上游的炭窑里冲下来的,都是好炭,用起来没有烟,着火点又低,拉回家一年都烧不完。有一回,我捞到一大块精炭,有桌面那么大。我用三轮车往家拉,那家伙太重了,半道儿翻了车,叫了好几个人才抬起来。我说没啥谢的,这块炭大家分分吧!

除了捞炭,还有淘炭。退水以后,有些木炭会埋在岸边的泥沙里,我们就用铁棍逐段探着找,这就叫淘炭。有单淘,也有组合淘。单淘就是一个人干。组合淘就是两三个或者更多的人一起找,找到了平分。不在分多少,就是一乐儿。有时候沙坑里还留下了鱼,算是淘炭的意外收获。还有的时候,沙坑里还能捞着鳖。鳖这东西和鱼不一样,黄河边的人一般不吃,认为它有灵性,捞到就放生。

有一次,水退了,村里几个人找到我,说咱们到对岸的河岔里去看看,说不定会有炭。我就划船过去。到了地方,怎么也靠不了岸。我低头一看,哎呀妈呀,只见岸边都是一条条的大鲶鱼,整整齐齐地排在浅水里,每条都有十几斤。山水太大,泥沙把它们冲昏了头,找不到方向,就堆在岸边了。突然看到这么多大鲶鱼,我感到瘆得慌,口心直跳。可去的人都疯了,拿起船桨就挑鱼,一挑,咔吧!桨就断了。当时船上正好有几根木棍,他们就拿木棍打,把鱼打懵了抱上船,不一会儿就打了半船。我连声叫,别打了,再打咱们就回不去了。这时,天下雨了,我赶紧往回划。顶着风,冒着雨。要不是我识水性,一船人也成鱼了。

回到家,马上打电话让朋友来拿。家里没冰箱,不拿就臭了。就是有冰箱也放不下这么多呀。朋友们个个高兴得咧大嘴,说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鲶鱼!

这是我跟山水以来,干得最漂亮也是最可怕的一次。

不过,要说可怕,下水救人才可怕。先要把他打昏,然后再救。有一年,村里有几个小孩去河边游泳,游着游着,游到了一个洄水湾。虽然他们都背着“浑脱”,但进了洄水湾就由不得掌控了。当时巧了,我就在河边,一看大事不好,赶紧叫人一起下去救。这些孩子还小,也就十来岁,他们在洄水涡里摆溜来,摆溜去,就是游出不来。这是最危险的。漩涡要是往回漩,就把他们甩到岸上了;要是漩出去,他们就会被卷到河心,那就完了。我跟着漩涡走势游,慢慢接近了一个孩子,一把抓住他,又顺着水势往回游。如果他是大人,我肯定要一巴掌先打昏他。还好他是个孩子。我顺着水流刚把他拖到岸上,想不到水势猛然加大,一下又把我推了出去,一直往河中心推。我沉住气,顺着水势又游了回来。这件事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如果水性不好,或者腿抽筋了,我就回不来啦。其他几个孩子,也被救了上来。

我不怪这些孩子,在黄河边长大的孩子,一定要学会游泳。

3

那一年,村里有个好打野兔的人,打了送给我家一只。大中午的炖在锅里都出香味儿了,村口突然传来喊声,出事了,出事了!两个孩子掉水里了!当时,正是我家上小学的孩子回家的时候,我一听就急了。天热,孩子们放学会偷偷下到河里玩。我像疯了一样往外跑,跑到河边,好心人已经把两个孩子捞上来了。我还没看清人,只看见小手,腿就软得走不动了,连站都站不稳了。我的妈呀,这谁受得了啊!后来,人家说不是我的孩子,是邻居的。两个孩子,一个救活了,一个没了。我吓坏了,回到家兔肉都糊成了炭。就是不糊,也吃不下去呀。从那以后,那个好打野兔的人再也不打了。我对媳妇说,咱孩子回来你不要打他,媳妇答应了。

害怕归害怕。但我想孩子必须要学会游泳。我把“浑脱”从墙上摘下来,吹好了带他去游。然而,来到河边,我咋拉他也不下水。我心想,完了,孩子被吓着了,这辈子他都不会学游泳了。可是,过了两三年,他还是没有经住黄河的诱惑,终于下水了。他是黄河边的孩子,他必须会水。这是他生存的基本技能。

回想起我小时候,早早地就学游泳了。后面有一年,对岸一个小女孩就发生了危险,她过水渠的时候,不小心掉了进去。当时,我正在岸边修船,突然听见对岸有人喊,救命啊,救命啊!我立马开船过去。想不到那水渠里全是稀泥,我一脚踩下去就没了腰。这咋办?没办法,我只好躺在稀泥上,滚到小女孩身边。我对她说,你别怕,有我!就这样,我把小女孩从泥塘里拔了出来,交给了她父母。她父母千恩万谢,给我买了一包饼干,还买了两盒不带把儿的烟。我也记不清是啥烟了。我说啥也不要,他们硬塞给了我。

今年,我去对岸陈家大院看新鲜,正转悠,大院的老总拉住了我,走,今天你一定要跟我见个人!这老总搭过我的船,所以是熟人。我感觉到很奇怪,为啥让我见人呢?见谁呀?他带我来到一家人门前,领出来一男一女,穿戴得非常整齐。老总说,你记不记得那年你救的女孩,就是她!哎哟喂,我这才看出来,当年的小女孩已亭亭玉立。她和她丈夫非要感谢我,拿了厚厚的一个红包给我。我说不需要,小事情。他们硬硬地把红包塞我兜儿里,说叔你买两条烟吧!

三十多年来,我救人不是一回两回,都没当成事。跟山水捞的东西,也多得数不过来。捞东西有高兴的时候,也有生气的时候。那年发大水,我看到水里推下来好大一个家伙,就约了两个人,划船过去捞。哎呀,幸亏我带了人,不然还真拿这大家伙没办法。你猜是啥?一个大型水泵,可好使了!一直使到现在,也没人来认。还是这次发大水,河里冲下来许多油桶,一起下来的还有煤气罐、松木条。我就冲着油桶去了。好不容易捞着一个,可沉了。弄上岸来赶紧打开,不管是柴油还是汽油,都够用一阵子的。可打开一看,嗨,哪儿是油啊,满满一桶水!我气得踹了一脚,又跑回去,看还能捞点儿啥。

我说,没错吧,只要我看见的东西,跑不了!

李老师,如果说这也算跟山水,那就是我最得意也是最惊险的一次!

这个给我讲跟山水的,叫于直环。

他开创了于家咀村的几个第一:第一个买快艇,第一个开农家乐,第一个响应县委号召旅游致富。

李老师,我讲的跟山水,都是以前的老黄历啦!现在,于家咀村脱贫了,谁还去河里捞东西?再说,国家对河道治理也好了,天气预报也跟上了,啥时候发水,上游早都知道,早都预防了,河里也看不见东西了。过去岸边的羊肠小道,现在已经修成柏油马路。当年我们运木炭时,还说啥时候这道变宽就好了。现在道变宽了,我们也不捞木炭了。不瞒你说,以前捞的还没烧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