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民族文学》蒙、藏、维文版创刊1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杜佳  2019年10月18日07:00

座谈会合影

10月16日上午,由《民族文学》杂志社和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主办的《民族文学》蒙古、藏、维吾尔文版创刊10周年座谈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中国作协副主席白庚胜,中国作协名誉主席丹增,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副会长叶梅,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局长李万瑛,《民族文学》主编石一宁、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彭学明等出席座谈。会议由《民族文学》副主编陈亚军主持。

吉狄马加在讲话中谈到,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开始就高度重视民族工作,重视民族理论的实践。众所周知,我们今天所谈到的少数民族文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真正发展起来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历史事实。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民族文学随着共和国的成长而取得长足进步。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全国唯一的少数民族国家级刊物《民族文学》于1981年创刊,随着民族文学不断繁荣,这本刊物也在不断丰富和壮大,于2009年创刊的蒙、藏、维三个少数民族文版就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明。他希望《民族文学》继续办好三个少数民族文版,为培养民族文学后备力量,为人民提供更多精神食粮,为推动少数民族文学继续向前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白庚胜表示,正是无数人不计回报的工作和十年如一日的努力,支撑《民族文学》三个少数民族文版为维护民族文学乃至中国文学的完整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丹增总结了《民族文学》出版三个少数民族文版的贡献:一是进一步厘清了少数民族文学的概念;二是凝聚了有关少数民族和民族文学的共识;三是促进了民族文学良性发展的态势。“十年光景,风雨同舟”,作为《民族文学》三个少数民族文版创刊时原主编,叶梅感触良多。亲历创刊筹备,她仍然清晰记得领导、专家们亲切的关怀和老翻译家们无私的支援,至今想起依然满怀感动和感激。创刊前夕,布赫、热地、铁木尔•达瓦买提三位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分别为三个少数民族文版题写刊名,这对于整个《民族文学》编辑团队来说无疑是莫大的支持和鼓舞。在众多支持和鼓舞下,《民族文学》三个少数民族文版得以走到今天,为展示多样化的民族文学之美提供了重要平台。

石一宁在致辞中谈到,自2009年创刊以来,《民族文学》蒙古、藏、维吾尔文版深得少数民族母语作家们的青睐,更深受本民族读者们的欢迎。三个少数民族文版《民族文学》每期译载国内各民族作家以及世界著名作家的经典和优秀作品,并开辟“母语原创”栏目,刊发母语佳作。三个少数民族文版创刊以来,分别出版了62期刊物,发表了700多篇翻译作品,其中包括老舍、汪曾祺、铁凝、莫言、王蒙、玛拉沁夫、吉狄马加、马识途、阿来、叶梅、叶广芩等国内700多位作家的优秀作品,以及海明威、泰戈尔、罗曼•罗兰、巴勃鲁•聂鲁达、奥尔罕•帕慕克、弗•米斯特拉尔等数十位世界著名作家的佳作。蒙古文版还发表了180多篇母语作品,200多位翻译家参与翻译工作;藏文版发表了160多篇母语作品,140多位翻译家参与翻译工作;维吾尔文版发表了140多篇母语作品,160余名翻译家参与翻译工作。因此,《民族文学》蒙、藏、维文版是一个文学交流与借鉴的重要园地,少数民族母语作家从中获得营养和启发,从而提高文学自信和创作水平。一些母语创作新人,通过《民族文学》蒙、藏、维文版脱颖而出。广大母语读者通过阅读刊物获得思想的启迪、情操的陶冶和审美的享受。除日常办刊以外,10年来《民族文学》立足三个文版,通过举办培训、座谈交流等形式助推少数民族文学的进步,以实绩彰显少数民族母语文学的重要性。

李万瑛、彭学明、艾克拜尔•米吉提、吉米平阶、阿拉提•阿斯木、包银山、赵晏彪、郭雪波、叶尔克西•库尔班别克、郑风淑、布仁巴雅尔、次仁罗布、海德才、叶尔达、哈森等专家、作家、翻译家先后发言,他们中有的是蒙、藏、维三种少数民族文版创刊的亲历者,有的则常年承担着内容审读和翻译工作,对刊物十分了解,有着很深的感情。大家纷纷表示,将一如既往支持杂志,并希望它越办越好。

哈闻、艾克拜尔•吾拉木、陈岗龙、扎巴、拉先加、艾布、阿合买提、吾麦尔江•吾吉艾合麦提、达哇才让、阿不都拉、陈涛、张健、严英秀、金革等作家、学者,以及民族文学杂志社全体编辑等70余人参加座谈会。(文、图/中国作家网记者 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