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书写各民族人民的伟大创造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19年10月15日12:49

在10月14日召开的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代表们凝神注目,认真聆听,既感受到来自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来自中国作协和文学界的深厚情感,也为各民族作家近年来共同创造的文学成就而自豪,为正在进行的火热生活、创作实践而感奋。他们畅谈“团结”“时代”与“创新”,期待报告中令人振奋的工作举措得到落实,思考未来创作的方向与目标,表达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信心。

土家族作家叶梅说,中华文化从古至今是由56个民族共同构建的,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文学繁荣也是由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今后我们要以团结、创新的姿态融入时代,扎根人民,深情关注民族的进步与发展,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力作,努力攀登中国文学新的高峰。

壮族作家冯艺认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中华民族文化与中国各民族历代先祖的生活经历等密切相关,是我们的先祖一代又一代辛勤创造的,所以我们理应对中华文化根脉有温情和敬意。在写作中,他始终把壮族文化放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大格局中加以体现,坚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努力在自己的作品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

土家族作家陈川认为,作为一名少数民族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深感在这伟大的时代,民族文学必将焕发出新的活力,谱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民族的辉煌篇章。他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文艺工作、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民族地区深刻变迁,用优秀作品为新时代增光添彩,推动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再上新台阶。

蒙古族作家郭雪波表示,今后会继续坚守中华民族优秀文学传统,把自己文学创作之根深深扎进人民和民族的文学泥土里,汲取营养,创作更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华民族厚重的土地拒绝浮浅的写作,一个作家必须具有正确价值的历史观、文化观、世界观,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民族、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厚重土地的优秀作品。

土家族作家向云驹认为,70年来民族文学与各民族的进步同步发展,它也以自己朝气蓬勃、丰富多彩、昂扬向上的气质和才华,展示着各民族发展进步中的精神力量和精神面貌。在祖国大家庭的关爱下,在汉民族和各民族互相的帮助下,各少数民族大多都具有和经历过跨越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将续写这种伟大的民族关系和文化关联,以这种伟大的文化背景为文化自觉,创作出各民族新的文学史诗。

满族作家侯健飞说,中华文明之所以气质独特,是因为在汉文化为主流的文化长廊中,永远镌刻着多民族文化的绚丽身姿。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作家,我们既要熟悉历史,更要书写讴歌现实。70年来,少数民族文化不断被抢救、发掘、传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作家作品得到特别重视和扶持,这一点从新中国成立后六次召开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就能看出。

满族儿童文学作家王立春父姓完颜,母姓瓜尔佳,先祖们从长白山走来。她提到,自己的血脉里一直奔腾着祖先桀骜不驯的气息,“我的身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少数民族每一个分子的生机必将丰沛这个伟大的多民族大家庭。我作品中的人物在成长,我的民族在成长,我也在成长。”

鄂温克族作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鹤在离开呼伦贝尔草原赶往北京的时候,草原上落了第一场雪,莫日格勒河已经结了薄薄的冰层。作为一个蒙古族作者,他一直在草原上,像真正的牧民一样生活。以呼伦贝尔草原和大兴安岭森林为背景地,他创作的自然文学作品,就是为了写下这些生活的故事。

回族作家马笑泉提到,民族的精神和气质是比服饰、饮食、风俗更深层、更长久的存在。在不可逆转的现代化进程和必须直面的全球化语境中,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作家融入到本民族写作中,展开对世界和人心的想象与探寻。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中,民族文学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应是基于民族的核心精神和独特气质的转化与发展。体认此精神,培养此气质,以此去熔铸自身所遇到的一切鲜活经验,是作家的终身功课。

藏族作家严英秀表示,少数民族作家以自己的成长见证了中华多民族繁荣共存的伟大时代。“未来,我们将更辛勤地耕耘在这片园地,以花开鸟鸣的好风景回报党和人民的阳光雨露,回报这片坚强多情的土地。我们将以更广阔、瑰丽的文学书写,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而56个民族多样化的文学书写,必将以自己独特的色彩和芳香,共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水草丰美的精神家园。”

(中国作家网集体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