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新中国文学的“百花园”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韩萌萌  2019年09月22日07:43

“慧眼识珠、坚决果敢、精心打磨、精准营销。”百花文艺出版社党总支书记、总经理薛印胜用4个关键词总结了新近获得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的《海边春秋》一书的策划出版经验。这16个字的背后其实蕴藏着“百花”一以贯之的强大基因。

作为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文艺出版社之一,百花文艺出版社是获得中宣部表彰的全国优秀出版社。在这里工作了24年的百花社总编辑汪惠仁,曾在一篇庆祝文章中这样写道:“中国当代文学的生命中有百花,百花是有定力的弄潮儿。”在他眼中,百花是视野开阔却眼光挑剔的出版社,是一直在向经典致敬的出版社,是从文学角度深切映射中国发展的出版社。

东风起 百花生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文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广大文学工作者满怀对新社会、新生活的美好追求,以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投身社会实践,以蓬勃向上的激情从事文学创作。

恰逢其时,乘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东风,百花社宛如一株新生的稚嫩幼苗,于1958年萌芽在海河之滨。

“那时我似初生牛犊,多么有名气的作家也敢去找,多么重要的人物也敢去麻烦。”曾任百花社副总编辑的董延梅,作为百花社的第一代编辑,见证了这株小苗从顽强生长到枝繁叶茂,今年已经91岁的她依然保持着惊人的记忆力。她和同事第一个去拜访的作家就是郭沫若,并约到了文情并茂追忆抗战的长篇散文《洪波曲》,从此百花社“一炮打响”。

从董延梅身上,我们看到了新中国建设者的“干劲”,而“高标准办社”方针则是她身后的强大支撑。以第一任社长林呐为代表的老一辈出版人心存高远,在建社之初就提出“人员高素质、图书高品位、印装高质量”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社标准。

正是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高起点的百花社不仅在短短8年时间里,推出了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叶圣陶、冰心、萧乾、孙犁、梁斌等众多文学大师的精品力作,更是凭借其清新隽永的独特品位,以及装帧设计具有开创性的“散文小开本”,确立了百花社在全国出版界的重要地位。难能可贵的是,百花社的这一特色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直到今天“看散文找百花”这句话一直为业内所公认,在读者中间也有着强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迎春风 百花盛

迎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全国的出版事业得到恢复和发展,“百花”重新绽放。

百花人再一次以创新精神,于1980年在全国首创文学选刊《小说月报》和文学专刊《散文》月刊。这两本刊物一经问世,便以崭新的形式、高质量的内容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为百花社的重新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时社里房屋紧张,实在没办法安排新编辑组,只好见缝插针,设在了二楼过道的一间只有6平方米的小屋里。”作为《小说月报》的第一批编辑,曾任百花社副总编辑的邓元惠在文中这样追忆创刊初期的办公环境。

而今,《小说月报》累计发行逾亿册,《散文》累计发行逾3000万册。先后获得国家期刊奖的《小说月报》和《散文》,在今年8月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精品期刊展”。

“‘书刊互动,优势互补’是百花社的一大特色。”曾任天津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百花社社长兼总编辑的郑法清,今年已81岁高龄,说起百花社,总是目光炯炯、滔滔不绝。

百花人 惜花人

“编辑不仅要有学识、有眼力、有见识,还要有社会活动能力,更要有责任心,恨不得把出书当成自家事干。”在郑法清看来,编辑不仅要有执行力,更要与作家交朋友。

从地方文艺刊物中发现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获得首届茅盾文学奖,这不仅体现了百花人的眼光与胆识,更彰显了百花人把握时代脉搏的自觉。

在浩如烟海的稿件中,挖掘新人新作,更需要细心与热情。中国当代文坛上涌现出的一大批新人佳作都离不开百花社的助力。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在纪念“百花50年”时这样写道:“人的一生中会有很多个‘第一’。每逢忆起28年前我的第一本小说集,就会想到百花文艺出版社,更是感慨名社‘百花’对文学新人数十年如一日的热情扶助。”

是的,百花人都是惜花人。他们甘愿为他人作嫁衣,更明白“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道理。作为散文出版工程,“百花散文书系”由“古代卷”“近现代卷”“当代卷”“外国卷”构成,卷帙浩繁,精耕细作,为繁荣中国当代散文创作与研究,为汉语散文图书的谱系化作出了巨大贡献。难怪萧乾曾这样评价:“散文振兴,‘百花’功不可没。”

新时代 新作为

进入新世纪,原创文学刊物发行数量锐减,百花社反其道而行之,于2003年将《小说家》改为《小说月报·原创版》,异军突起,发行量曾高达15万册。为追踪与及时呈现中国科幻文学的最新成果,百花社再次在原创文学期刊上开疆拓土,于2017年创办《科幻立方》。

多年来,百花社在建筑、收藏、历史、传记、曲艺等多个领域不断创新,尤其是对津味文化图书的打造,得到读者的广泛认可。

建社以来,百花社多部图书获得“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等重要奖项,以及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

面对时下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与阅读需求的多样化趋势,百花社不仅是国内第一批建立网站的出版社,《小说月报》更是在全国文学期刊中率先推出微信公众号,并于2018年入选第三届“大众喜爱的50个阅读微信公众号”名单。

从电子书刊,到有声文学,已有近千部作品上线;从《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潜伏》等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到《我是余欢水》《我想我疯了》等已上演近200场的“百花文学剧场”剧目,如今,人们与百花相遇的方式有很多。

创始于1984年的百花文学奖已连续举办35年。从2017年增设“影视剧改编价值奖”,到2019年增设“科幻文学奖”,吸引近10万读者线上投票的第十八届百花文学奖大奖到底花落谁家将于11月揭晓。

“求其善,不求其同;六十年,执守如一”是对百花社发展最好的总结。百花依然是初心不改,依然是有胆识、有气魄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