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小说月报》2019年第9期|皮佳佳:虚度的日子(节选)

来源:《小说月报》2019年第9期 | 皮佳佳  2019年09月04日09:03

许卓云一家坐上中巴。今天行程紧凑,上午泛舟剑河,走访两个学院,下午聆听剑桥大学知名华人教授讲座,并参观博物馆。

上车时,许卓云见到不少熟面孔,很多出现在昨天的晚宴上,大多为三口之家,父母带着孩子。那些孩子眼神明亮,与人目光交接,没有丝毫怯懦,亦无矜伐,全是纯真天然的态度。他们年纪跟卜莱克相仿,应该是准备入读剑河中学的。这些就是儿子将来的同学,她有点小小兴奋。听他们之间的称呼,大多是企业家。当然也有几家人,姓名没有带后缀,笑容自信,坐在靠后的位子。昨晚活动赞助人严总也在,他是骑士教育集团的总裁。严总修养极好,对每个人都巧笑倩兮,又不显刻意。人们很快发现,他眼波流转间,瞳孔里始终只有一个人影,就是坐在旁边一位精瘦的中年人,那个被称为王总的人。

一行人分别安排坐四艘船。王总自然第一个上船,秦简先行跳上去,接着跨过来的是王总,严总在岸上小心搀着,生怕有什么闪失。王总甩甩手,“忘了我以前做什么的,还怕我掉下去啊?”

“对对,你以前可是专业皮划艇运动员啊。我这脑袋,糊涂,糊涂。人生啊,难得糊涂。我当年在牛津念书的时候,也是赛艇队成员,那年我们男队赢了剑桥。狂欢过后,我喝多了,竟然爬到一棵树上想去找托尔金。就是牛津的托尔金啊,写《魔戒》的那个,听说他当年最喜欢爬树。转眼,这些疯狂的青春岁月就消逝了。”严总说着,一边交代秦简,赶紧准备好下个月的赛艇友谊赛,一边看着王总,等他说起当年的故事。两个男人拍着肩膀,摇曳的碧波上,青春最适合回忆与共鸣。

老卜扶着许卓云和卜莱克上船,与另外两个家庭同船。一位鬈发男孩迈上船来打招呼,他负责撑船和讲解。

一幅画卷慢慢在打开,古老、美丽,这些词如何能够形容眼前呢,还不如在心里暗自感叹。就像许卓云,她已经在想象儿子的毕业典礼了。就在眼前这片草坪上,儿子宽肩长腿,跟那些英国同学一般高,身着黑色学士服,拥着她的肩膀照相。那个图书馆,好几百年历史了,据说里面还存有牛顿的手稿,当然多拍几张。那间大厅是举办学位授予仪式的地方,校长还要讲拉丁语。自己就坐在观礼台上,穿什么衣服好呢?最好不要太过鲜艳,看起来像暴发户。不过,最难办的还是老卜,他那肚子穿什么西服都难看。回去后,一定要让他减肥。如果,把秦简放进去,画面应该协调多了。

毕业典礼还没结束,一记响亮的巴掌声吵醒了许卓云。

坐在船尾的樊太太扬手打了女儿Lisa一巴掌。

在中巴上樊太太就不招人喜欢。一上车,她就拿出手机让女儿背单词,在车厢营造出一种高三课堂的紧张氛围,惹得后面的老太太也慌了,摸出一本英语书,塞到孙子手里,“看看人家姐姐多认真,咱也得学习一下啊,出来时你爸爸就交代过,要让你好好学习。”

上了船,樊太太也没歇着。撑船的男孩刚介绍一处建筑,她就不停问女儿,像一只饶舌的鹦鹉,“你听懂了吗?听懂没有?有什么单词不懂的,赶快记下来。”过一会儿,又说,“赶紧翻译几句出来,让我听听,你是不是真懂了。”

董教授一家本来波澜不惊,悠悠看着蓝天,不时指点一下某个古建筑。鹦鹉的饶舌实在让人心烦,静水深流,已有水痕悄然划过。他们觉得,需要给鹦鹉一点礼貌的提醒。王教授开口了,“Andrew,你看到那个教堂了吗?典型的新哥特式建筑。”

樊太太一听马上来了兴趣,赶紧拍着女儿,“Lisa,Lisa,‘哥特式’这英语单词你知道吧,这是建筑方面的专业词汇,上次那个特训班,你应该都学过的,还有什么单词,拱肋、飞扶壁这些。”停顿一下,她意犹未尽,指向旁边一幢建筑,“看看,这个就是哥特式的,你可要记住。”

董教授的儿子Andrew像他父亲,凡事讲究学术精神,开口纠正樊太太,哥特跟新哥特还不是一回事,那是两个时代的建筑。另外,这幢建筑是文艺复兴式的建筑了,并不是哥特式的,那个三角门楣借鉴了古罗马的万神庙,穹顶直接学习了布鲁内莱斯基的建筑模式。

“大概是这样吧。”董教授心里满意,表情却显得平淡,“不过Andrew,你要知道,我们学习任何东西不能只看表面,记住个名称或是形式,而是要深入内里,并且要把建筑放到具体的历史原位中去,比如新哥特在英国的兴起,跟当时的社会思潮有什么关系。当然,还要能深刻分析建筑之美,因为建筑的生命就是它的美。”

“我知道,比如刚才那个建筑,虽然是文艺复兴式,也加入了一些洛可可风格,虽然看起来增加一些动感,装饰性也更强,但也破坏了它本有的简洁美,并呈现出一种不对称和不自然的意态,显得有些繁复和矫饰。”Andrew说起话的派头,比他父亲更像教授。

樊太太当然没面子。

她摇摇女儿的手,“Lisa,看来小哥哥跟你一样,都喜欢古典文化,你可是读过《圣经》原文的,给哥哥背一段你最喜欢的,那个什么,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

小女孩看起来很羞涩,并不擅长当众表演。每次樊太太说话,她只是机械点头,尽量把脸缩到母亲身后。现在,突然吸引了所有目光,在整船人的注视下,她感到害怕,眼睛瞪得很大,肩膀耸着,嘴唇使劲往牙齿里收缩。那可怜的表情,像准备上刑场,可面对刽子手的催促,“快点,好好背”,这刑场不得不上。她抖着哭腔开始了,像个受了潮的老收音机,勉强发出几声,“日光之下,无新鲜事”。因为紧张,老收音机彻底断电,卡在那里,眼睛瞪得更大,呆呆看着母亲。

“明明能背的,明明能背的。昨天还背得滚瓜烂熟,今天怎么就忘了?你存心要丢我脸吗?”

教授太太连忙劝解,“算了,算了,孩子刚出国,时差还没有调过来。”教授偏不罢休,不给樊太太台阶,“我们家Andrew从小学的是拉丁文《圣经》,不过这都不能算原文。《圣经》最早是用希伯来语、亚兰语,还有希腊语写成。教会一般用拉丁文译本,到了十四世纪,这才被全面翻译成英文,主要是为了满足当时那些‘普通民众’的需要。”教授说“普通民众”的时候,特意看了樊太太一眼,这一眼,让樊太太变成释尽能量的太阳,黯淡成红矮星。

“妈,我肚子饿。”Lisa偏偏这个时候喊了一句。

樊太太坍塌的面子化成一记火光,冲上了孩子的脸,“什么时候你不喊饿,偏偏这个时候饿,有没有教养?讲英语!讲英语!让你背个英文你不会,你说句肚子饿,都不会用英文吗?”

好不容易靠岸,船刚停稳,卜莱克就跨了上去,一个人往前冲,不想听身后的声音,那里有许卓云的叫喊“你跑去哪儿”,还有小女孩的哭声。

……

皮佳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生,湖南常德人,有古诗词、赋、散文、小说等发表于《诗刊》《作品》《光明日报》《收获》等报刊。现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