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电视剧《可爱的中国》:坚定信仰铸就了共产党人超凡的品格情操

来源:文艺报 | 姜朝皋  2019年08月21日08:29

看完电视剧《可爱的中国》最后一集,我一动不动坐在电视机前。荧屏中方志敏的音容笑貌,深深刻印心头,我带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发问:方志敏为什么不活着?在他的人生征途,有多个选项可以让自己活下来,而且一定活得很精彩。但他放弃了,而选择慷慨赴死,毅然当一名共产主义的殉道者。他用行动印证了“死而不亡者寿,身殁而道犹存”这句名言。

《可爱的中国》全景式展现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短暂而光辉的一生,面对苦难深重的祖国和人民,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他义无反顾、励志前行,以一颗不屈的雄心和一腔报国的热血奏响了励志报国、革命救国、以身殉国三部曲。在无法复制的悲壮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荧屏中的人物形象,还有追求光明、矢志不渝的伟大而顽强的民族魂。

在当下物质生活日渐丰盈的社会里,人们对艺术欣赏的兴趣趋向多元化。这部电视剧没有抗日神剧那种光怪陆离,没有青春偶像剧那样漂亮时尚,没有缠绵悱恻的爱情纠葛,没有悬疑曲折的故事情节。创作者全无哗众取宠之意,而是运用类似白描的手法,敞开肺腑将剧中人的人生故事用最平实的口吻向受众娓娓道来。这种毫无矫饰的叙事方式,创造出一个个有血肉、有灵魂的艺术形象,在以方志敏为中心的坐标上,塑造了一组色彩斑斓的群像,把受众带入既遥远又亲近、既宏阔又深邃的精神和情感世界,使受众与剧中人携手贴心在历史的洪流中跋涉,用英雄气概为艺术壮行。

一部并不算时髦的红色革命题材作品,能在央视黄金档热播并受到广泛赞赏,这首先取决于剧中人物灵魂的高度。纵观全剧,给人最突出的印象就是革命理想至高无上,党的宗旨至高无上,人民利益至高无上。对此,该剧有时是寥寥数笔、画龙点睛,有时是浓墨重彩、铺呈渲染。在第四次反“围剿”时,方志敏所创建的闽浙赣苏区也面临敌人重兵“围剿”,他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当时中央的指示,抽调主力红十军去保卫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时,为了牵制敌人的兵力,减轻敌兵对中央苏区的压力,使党中央和红军主力部队能成功突围,他又毫不迟疑遵守上命,组建抗日先遣队,带领属下九千仁义之师,去迎战敌人八万虎狼之旅。在与爱妻告别时,他直言此去是九死一生,言下之意,这次离别可能就是生死永诀。在与敌军几天几夜的浴血奋战后,部队被层层包围,弹尽粮绝,他凭着大智大勇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却发现战友和大部队未能突出,他再次作出惊人决定,让身边战友迅速撤离,自己却返身冲进重围去寻找被围的同志。此举导致他最终被敌人抓捕,身陷囹圄。在狱中,敌人对他威胁利诱、软硬兼施,这对于他当然毫无作用。但比经受酷刑更令人痛心彻骨的是爱妻就在咫尺之间,监狱提供他夫妻见面的机会,他却强忍苦痛不去见这最后一面,以免敌人借此向社会做虚假宣传。还有,当同志们制定方案,准备营救他出狱时,他又毅然否决,避免同志们为自己而遭受无谓的牺牲……

求生避死本是动物的本能,所谓蝼蚁尚且贪生,何况是有思想情感的人。从方志敏的人生经历和遗著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他是十分热爱生活、积极拥抱生活的人。回到笔者前面的发问,为什么在一次次生死关头,他总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而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而且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慷慨赴死。如何理解他丰富深刻的生命内涵?回答只能归结于信仰二字。对崇高信仰的坚定和坚守,铸就了一个共产党人超凡的品格情操,由此进一步向人类精神的纵深处进发,这种大义大爱是为天地存正气,为世人做楷模,为历史树丰碑。

该剧的成功还在于创作观念的脱俗。创作者摒弃了当下大多存在的艺术作品意象符号化、情感类型化、人物概念化、情节公式化、题旨图解化的通病。没有把英雄人物捧上神坛,而是让他生活成长在平凡的大地上。从始至终,没有半点“官腔”口号,对待同志朋友,谦和儒雅,对待慈母妻儿,爱笃情深,就是面对敌人,也没有疾言厉色。直到就义之时,仍没有那种“英雄状”,而是从容淡定、视死如归,这充分显示出内心的强大和自信,表现出人物的至真之性、至悯之情、至旷之怀,从而折射出人性的光芒和诗意的韵致。正因为剧作突破了标签口号和浅薄浮华,没有与人民大众疏离,才有了血气的光芒和洞察灵魂的力量,塑造出典型人物,引领时代的高度。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可爱的中国》创作播出,让人们回眸历史,凝望现实,受到一次灵魂的洗礼和精神的感召。联想到历经五千年苦难和辉煌历史的中华民族,多少前辈先贤为追求真理、谋求自由而英勇献身。仰望英烈先贤在天之灵,生活在当下新时代的人们,除了景仰、缅怀之外,是否还有几分自省激励?今天,用艺术的形式再现英烈的英雄豪气,从而提振国民精神,万众一心,努力承担新时代的使命,让历史的光芒照亮未来,这才是电视剧《可爱的中国》对于时代、对于社会、对于生活真正的价值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