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向北大荒精神敬礼

来源:学习时报 | 王冬梅  2019年08月21日11:22

北大荒,这是一块多么神奇的土地!70多年前,这里还是蛮荒之地。今天,这里却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有农场群。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时,感慨地说:“今天来到这里,很鼓舞信心,鼓舞斗志。”他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从北大荒到北大仓,这里是共和国的开拓奋进的缩影,而顶托这一切的,是三代人薪火传承的北大荒精神。

艰苦奋斗。北大荒人的意志。当年的北大荒荆莽丛生,沼泽遍布,风雪肆虐,野兽成群,人类最基本的吃、住、行都极为艰苦,人们感到的是寒冷、偏僻、荒蛮、凶险。但无论是老红军,还是战斗英雄;无论是支边青年,还是科技专家,北大荒人不畏艰难,奋勇前行。他们中有人为踏查荒原冻掉了脚趾,有人潜入冰碴沼泽地拖出拖拉机,有人饿晕在粮屯旁边……“早起三点半,归来星满天,啃着冰冻馍,雪花汤就饭。”这是当年流行的歌谣。新中国的垦荒人硬是以战天斗地的大无畏精神,闯出了一片天地。

勇于开拓。北大荒人的勇气。在北大荒的土地上不仅有踏实奋斗的韧性,也有改革创新的闯劲。在科技进步方面:1948年,通北机械化农场就设立了实验室。1950年,经反复试验,用机械化收获水稻获得成功。1965年粮食烘干设备、冻土开沟犁等5项开发获得成功。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获10项科技成果奖。在体制创新方面:从1984年至1996年,垦区先后兴办20多万个家庭农场,实现了农业改革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从2004年开始,集中设立661个管理区,降低了生产成本,推进了农业现代化。

顾全大局。北大荒人的格局。当王震将军手捧北大荒沃土慨叹时,时任黑龙江省委书记欧阳钦告诉他:“光密山一带的荒地,就够你开发的了,它相当于好几百个南泥湾呢!”王震将军心潮澎湃,挥毫写下:“完达山下英雄建国立家园,密虎宝饶千里沃野变良田。”在北大荒人的眼中,祖国和人民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因此,北大荒人才能爬冰卧雪,以苦为乐;才能担当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的重任;才能把“四个意识”融入血液、注入灵魂。

无私奉献。北大荒人的境界。北大荒人付出太多。1954年,曾立下汗马功劳的官兵选择的不是授衔获利,而是安心在北大荒默默耕耘。1960年,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北大荒人完成了上交国家商品粮任务,自己却用野菜、豆秸和玉米秸来充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是最真实的写照,三代北大荒人的“芳华”就这样永远献给了北国边疆,献给了伟大的农垦事业。

〔作者系黑龙江省委党校(行政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