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虚从实出 见微知著

来源:文艺报 | 志鸟村  2019年08月19日08:03

最初设想《大医凌然》这本小说的时候,只有一个模糊的想法,我想写一个做手术的医生。在目下的网络世界,有关医生的小说是非常多的,但写的基本都是中医,对于诊疗本身的关注比较少,更多的是将之作为一个切入口。而从我的角度来考虑,我认为医生治疗患者,尤其是外科医生治疗患者,这个过程本身就是非常有趣的。这一点,影视作品体现得更好,不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有大篇幅的手术室里的操作场景。

不过,如何撰写这样一个故事,我还没有形成具体的想法。当时,我还在写自己的上一本书《重生之神级学霸》,距离完结大约还有半年多的时间,因此并不是太着急,就与自己熟悉的老编辑,起点中文网的“小分队长”聊书。“小分队长”是我最开始创作时的起点编辑,对于网络小说的热点、流行等方面理解得更深刻。他很赞同我写一本关于“医生”的小说,因为此时还处于创作初期,所以,我们首先讨论的是比较基础的部分。例如,小说应当以建设医院为主,还是主角个人的成长为主;小说的金手指,是选择天赋异禀的主角,还是重生了的主角,又或者是天降老爷爷式的主角,又或者系统?“小分队长”当时建议以系统来作为金手指,我比较犹豫。当时,从我的角度来看,以系统为金手指的小说,给人的感觉还是比较“轻”,因为有系统推动情节,主角也就少了奋斗和激情的原动力了,另外,系统的真实感更弱,比较容易让人出戏。

这是有别于其他金手指的地方,如重生或穿越这样的设定,只要读者在初期能够接受,那么,后期的情节自然而然的就能接受了。采用系统做金手指则不同,它很容易长期性地制造疑惑。当然,就最终的成文来说,我还是决定采纳“小分队长”的建议,选择系统做金手指,利用它的优点,通过对主角的设定、对情节的设定,来弥补它的缺点。但在当时,我首先尝试了其他的选择。

在我的第一版《大医凌然》中,我尝试设定一个外星人作主角。“外星人”作主角,可以解释很多的为什么,但也制造了很多的为什么。这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主角的医术何来,目的又是什么。我写了一些设定,做了一些思考以后,迅速抛弃了成长式的主角,尝试写一个从一开始就极其强大、技能纯熟而完备的主角,只需要使用就可以了。

在第二版《大医凌然》设定过程中,我正好与《卡徒》的作者方想遇到一起,在他的帮助下,做了好几个配角的设定。这些配角的设定虽然很精彩,我直到现在都很喜欢,但最终并没有用到。但是,与方想的交流,让我对全书的风格有了一定的想法。轻松搞笑,尤其是有趣的、有特色的人物设定,成为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就此延续下来。这期间,偶尔想起日本漫画家鸟山明的一个故事。据说,鸟山明住在日本一个较为偏僻的县,每个月都要劳烦编辑往来取送原稿,而他本人往来东京也很麻烦,遂起了搬家的念头。其所在的县听说以后,大惊失色,因为鸟山明的稿税很高,以至于损失不得。于是,县里为了鸟山明干脆建了一条高速公路。

故事似真似假,但在当时,给了我一丝灵感。如果是一个无敌文类型的主角,譬如一名外星人,那么,他所能治疗的疾病,将是极其广泛的,让主角居住在一座岛上,吸引病人来求医,感觉也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当然,这个版本还是被否定了。做一名小岛医生,或许会让小说更轻松,更有生活气息。但是,作为一篇医生类的小说,“执业医生”似的角色,与三甲医院里的职业医生,显然还是很不同了。而在大医院里工作,显然更具有冲突性,也更符合大多数人对医生的认知。另一方面,如果写的是小岛医生的话,那么,他做手术的属性也必然被削弱了。尽管可以设定多名配角来弥补,但就内容来说,小岛医生反而更像是传统医学了。

在此之后,我又尝试前往医院,进入手术室,深入观察医生如何做手术。作为病人家属,我曾经在医院的等候区留驻,但是,进入到医院的手术区以后,感受却是截然不同的。作为病人的焦躁感,在医院的手术区里丝毫都感受不到。大医院的手术室里,温度适宜,干净整洁,手术的流程清晰甚至有趣……

实地到医院采风后,我彻底摒弃了小岛医生的模式,转而开始了解大医院的具体工作。在此期间,我也阅读了一些较为浅显的医学类资料,首先对缝合产生了兴趣。我请熟悉的医生教我如何缝合,如何打结——这是较为简单的医学操作,也是医学生在学校里就会自己练习的操作,是外科医生基本功中的基本功,同样,我认为,这也很适合作为我的小说的开篇切入点。

因为网络小说的篇幅往往比较长,所以就可以写的非常细。详细地从缝合开始描写,感觉是一个更容易徐徐展开的故事,相应的,我也可以从最底端的缝合开始,搜集资料并学习。

搜集资料和学习,是写《大医凌然》过程中,比较耗费时间的环节。医学体系极其庞大,全部学一遍是无此能力也不切实际的。身为一名作者,而且不是医学专业的作者,我选择的方式是,首先遴选出角色们需要的医学技能,然后再进行泛泛的学习,然后对主角需要的着墨较多的技能,做一些相对深入的学习。

那么,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遴选出角色所需的医学技能。缝合是因为它是外科医生非常底端的技能,是每名外科医生都需要掌握的。接下来的技能应该如何选择,尤其是较高端的技能选择,花费了我较多的时间。在《大医凌然》存稿到三四十章的时候,我渐渐对这个问题有了较为清晰的思路。

这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主角所学习所获得的技能,应当是能够治愈疾病的。如果主角掌握的技能能够治愈疾病,那么这本书的基调就是快乐的,反之,如果主角掌握的技能不能完全治疗疾病,那么这本书的基调,无论如何都是快乐不起来的。

从我的观察来看,有关医疗类的日剧、美剧、电影或者漫画,有意无意间,都有类似的倾向。譬如经常出现的心脏科医生、急诊科医生,总是能够治愈病人,自然更容易得到皆大欢喜的结局。反之,如果想要勾勒矛盾,想要不断调动观众或读者的情绪,那么,癌症科或多个大内科往往更适合主角。

正如医学界中的自我调侃:一本《内科学》,上千种的疾病,唯一能够完全治愈的疾病,只有大叶性肺炎一种。从这个角度出发,大量的日剧和美剧的主角,都选择心脏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在我看来,也是很自然的倾向,因为各种外科发展到最后,总是不可避免地要接触癌症,处理癌症,而癌症的治愈,往往并不是由医生的技术来决定的。

心脏科则较为不同,心脏是不会患癌的,所以,相比同样高端的颅脑科,心脏科的外科医生,总是能够得到一个清晰的结论——治好了或者治死了。也因此,给主角选择这样的临床方向,能够给读者更确定感。

相对来说,癌症之类的疾病就不那么干脆,不那么令人愉快了。当然,作者可以说,主角完成了小概率事件,施行癌症根治术,彻底治愈了某某癌症,但是,作为现实类的题材,这样的自说自话,恐怕很难让读者满意。

经过类似的思考,决定了主角的医学技能之后,就需要做更加详细的资料搜集和完善工作了。这期间,我再次前往医院,旁观了更具体的手术,阅读了更细致的资料。另外,就是通过图书馆和知网下载相关的论文来阅读。通过故事情节,设定有趣的配角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医院的世界,总体来说还是偏于压抑的,尤其是国内较好的三甲医院,往往承担着最重的任务,需要治疗最困难的疾病……我并不是很想描述这种医院的压抑感。事实上,我认为每一个普通人只要去过医院,都能感受到医院的压抑气氛,尤其是有亲人住院的时候,情绪是更加敏感的。那么,这本书,我觉得并不需要刻意去描绘这种压抑感。

我更想从另一个角度,去描述手术室里,普通病人和家属看不到的场景。比如说,手术室里的气氛、手术室里的笑话、手术室里宛若普通工作场景的闲聊……

当然,不去刻意地描写,也不是完全不写,就这本书来说,这部分的责任,我是交给配角们去完成的。相对于主角,我认为读者对配角们的宽容度更高。这本书,也是我在配角身上着墨较多的一本书了。配角们的存在,也大大冲淡了医院里令人致郁的部分,制造了很多有趣的场景。事实上,由于医院的场景相对固定,所以,想要像常见的网络小说那样,大开大合的做场景转换,还是比较难以做到的,想必读者们也不愿意看到场景不断变换的医学小说。

这时候,配角们的互动,往往就形成了场景的一部分,用配角们的变换来替代场景的变换,我觉得相对来说能够提升读者们的新鲜度。另外,对于一些比较难以变化的部分,我决定将它们处理成“梗”的存在。

例如手术室里的场景和人物,就现实来说,其实是相对固定的,一名主刀医生加一到两名的助手,再加两名护士和一名麻醉医生,如果是影视作品的话,大约还有更多的镜头表现,而就小说而言,尤其是一本数百万字的小说来说,重复性的描写毫无疑问会被推向无聊和枯燥的深渊。但是,处理成有趣的“梗”的话,就截然不同了。就某种程度来说,我的一些角色就是为了一些有趣的梗而存在的,甚至包括景物描写等,也都能以梗的形式存在。

相较来说,《大医凌然》中最灵活的反而是病人和病人家属。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医院里,流水一般划过的则是病人和病人家属。因为生病本身就是很严重的事件,病人和病人家属来到医院,本身就带有着极强的情绪,也很容易在医院中释放情绪。如果将书中的医生们比作是鱼的话,病人和病人家属则是流水。鱼在固定的水域活动,但他们周围的水却是不断变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