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柴桑有个贤母园

来源:学习时报 | 梅洁  2019年08月16日07:46

此刻,我站在一座中国古建筑的造物之前。

一种扑面而来的震撼,让我刹那间仰起了头颅,我久久地仰望,敬畏的目光企望穿越千年。

起源于二千多年前战国时代的建筑灵魂斗拱,在这里以坚硬如铁的花岗岩石替代,切割成如方木、如庭柱、如拱、如斗的石头,在此承载着千吨万吨的巍峨、雄宏。

这便是柴桑中华贤母园入口处的大门,柴桑人叫它“母爱之门”。门宽86.7米,高22.3米,占地面积近1700平方米的母爱之门,成为中国迄今最大的石质斗拱结构之门。庄严、磅礴的岩石斗拱,在这里仅仅是承接石头的重量吗?我久久地抬头仰望,我轻轻地俯身抚之。我突然感到,这坚挺的庄严之门,分明是爱的敞怀、爱的接迎啊!透过这宽大通亮的坚挺之门,我望见了门里更令我心惊的博大和伟仪:一对母子相偎在云端之下……

跨越母爱之门,我进入园中。迎面撞入视野的是一长排暗紫色铜铸竹简,我在竹简前站下,一片一片摩挲。霎时便觉有一缕肃穆古老的风从竹简上轻轻掠过。我默默地、断续地读着竹简上的字:“人生有母爱,哺乳抱负而无私……四大贤母茹苦历艰,培育其子,少小修身齐家,长大垂天振翼……蔼蔼慈云,涓涓流泽,寸草新青,谁言春晖难报?”

竹简上刻写的是中华贤母园赋,也称铜赋,计403字。柴桑人把贤母文化的渊源和贤母园建设的源起、过程和意义,以赋的形式刻写在长14米、宽3.12米、共41片铜质竹简上。一种古老的文化、一项伟大的工程、一颗仁爱的施政愿心,就此成为千年铭记。

目光掠过散射着紫色光泽的竹简,我再次向高一望,一尊巍峨雄奇的乳白色花岗岩雕塑巍屹在天穹的空茫与时光里。

我踏上第一级大理石台阶,向天穹下的母子走去。

我一级一级向上走。九十九级台阶,九十九级母爱之艰,九十九级人生之难,九十九级之高的人类母子之情,九十九级人类繁衍生息、筚路蓝缕的千古历程啊!

我一级一级往上走,我看到了那发髻高挽、衣衫飘拂的母亲;

我看见那母亲一手牵着小儿的手,一手抚着小儿尚嫩的肩头;

我看见小儿一手被母亲牵拉、一手拿着卷起的简书;

我看见小儿翘首望向母亲、渴望聆听教诲的纯稚的目光;

而当我看见从母亲颔首凝眸的目光里,投向小儿的满满期望、温婉、慈爱、深情时,我双眼湿润了,我的心颤栗了……

那是1600块大理石组合的雕塑吗?不,那是人类伟大的爱之灵魂!

站在高耸的雕像下,临风远眺,这是怎样的一座母爱之城?

再次回眸九十九级台阶,我倏忽看到了自己人生的来路,看到了来路上母亲无数的艰辛、困苦与温爱,看到白发飘拂的母亲站在故乡的山梁上,向我扬一扬手……

在32.95米高的母子雕塑基座四面,是四组古代贤母故事构成的浮雕。孟母三迁择邻、断织教子;陶母截发延宾、封坛退鲊;欧母画荻教子、诫子奉公;岳母为儿刺字、励子从戎。这些典故,极其精细的浮雕里,涌动着忠孝仁爱、礼义信廉的精神,这精神深深浸润到华夏儿女的心灵,使一个东方民族灿烂不朽地走过了数千年。

江西九江市柴桑区贤母园位于柴桑区北部,中华传统四大贤母中有三大贤母曾先后在柴桑生活、游历过,其中两大贤母(陶母、岳母)长期生活并最终归葬于此,成为柴桑乃至国人的无限景仰。中华贤母园是以陶母、岳母乃至欧母地方属性为依托,以贤母文化为载体,以文化产业为目标,构建集文化展示、生态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的贤母文化主题公园。

占地千亩的贤母园里,除建有主体工程“母爱之门”、“中华贤母主题雕塑”、九十九级“仁爱台阶”外,园内还有蜿蜒景深的思贤路、怀恩路,还有广阔平坦的花岗岩石铺就的入口广场、爱心广场,还有垂史千秋的“五馆”:中华贤母文化博物馆,陶母馆,岳母馆,陶渊明纪念馆,金戈铁马苑。

也许,我们并不生疏“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教儿成长的历史经典,但当我走在中华贤母主题文化博物馆里时,在精致的字与画的展板前,在现代的声光电多媒体演绎中,我依然为孟母断织的决绝感动不已;我仿佛听到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气吞山河般的报国誓言;我为贫穷的陶侃(陶渊明曾祖父)之母截发换钱、为儿延宾的真情动容;我更看到一幅远古的温馨——欧阳修之母取茅草在沙地教儿写字、识字的感人图景。

庐峰巍巍,大河泱泱。倚庐山、临鄱湖、傍长江的古城柴桑,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孕育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而贤母文化是闪耀在柴桑历史文化长河中璀璨的明珠。古代四大贤母中,陶侃母亲湛氏在柴桑生活多年,最终葬于九江柴桑区内。岳飞母亲姚氏跟随岳飞抗金,最终也安葬于柴桑株岭山麓。这些流淌着千古母爱文化的人文资源,2013年开园至今,已有千万游客、八方旅人来贤母园观览、瞻仰。他们来这里感受母爱的真谛,来这里阅读一座城市温暖向上的力量。

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崇敬母性的民族。从上古神话中的“女娲补天”,到《诗经》中的一首首讴歌母性和爱情的诗篇,再到《史记》记载的华胥氏、嫘祖、姜嫄、“三太”等,无不表达一个民族对母性的崇拜。自西汉《列女传》将孟母教子经典故事载入史册后,贤母文化便得到历代推崇。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母亲,是我们的第一位老师。伟大的母爱、温暖的家风是我们成长、成才的根本保证。

回京后不久,柴桑的朋友给我传来两张照片,一张是夜景下的贤母雕像,雕像呈金黄色,通体透亮,高高耸立于丛林夜色之中。神圣之母爱流光溢彩,光芒四射,照耀着至暗,照亮着世间。另一张是贤母雕像在云雾的浪波中时隐时现,一尊东方爱之女神在云幔中光风霁月,亦真亦幻。氤氲在天穹雾霭中的母亲,在云端微笑着抚爱我们……

我不禁在心中惊叹,柴桑!柴桑!柴,母亲灶膛里的柴火,母亲房顶上袅袅上升的炊烟,曾唤来我们儿时怎样的温暖?桑,母亲的蚕房,母亲的桑林,母亲的纺机,曾为我们织就了多少漂泊远行的衣裳?柴桑,柴桑!一个汉代的地域名称,在历史走过了两千二百余年后被再度继承,这是一座要怎样传承母爱的“母爱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