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花花万物2》:“康熙”尽力了
来源:澎湃新闻 | 曾于里  2019年08月15日08:03
关键词:花花万物2

蔡康永、小S主持的《花花万物2》8月6日播出了。原本以为第一季糟糕的口碑之后,不会制作第二季了。想当初,《真相吧!花花万物》播出时可谓是备受瞩目,毕竟它是《康熙来了》落幕之后,蔡康永和小S再次合体主持。但期待有多高,失望就有多重。《花花万物1》首期节目播出后,豆瓣评分一度跌至3.5分,至今豆瓣评分停留于4.2分。

《花花万物2》海报

节目组之所以持续制作,或许就像豆瓣短评上说的,“第一季即使负分第二季还是会看”,对于“康熙”粉来说,陪伴12年的“康熙”感情还真不容易切割。好在相较于第一季,《花花万物2》的口碑提升了不少,尤其是第二期郭麒麟当嘉宾,感觉以前的“康熙”回来了。

这一季制作方将节目同步发行至中国台湾Friday影音,海外同步发行至新加坡starhub、北美on demand China、日本 video market等海外频道,但看了下海外朋友的留言,大多数仍旧对节目表示失望。大陆的制作环境毕竟与台湾不同,想在大陆复制一个《康熙来了》是不可能的,但就《花花万物2》来看,它“尽力”了——它已经是大陆访谈类综艺里比较好看的了。

节目主题为何“高大上”了

首先来看看两季《花花万物》的节目定位。《花花万物1》如此标榜:“全国首档消费行为洞察脱口秀!透过康熙视角,解密明星账单背后故事,了解年轻人生活中的行为需求。”

节目的形式是,每期请来一个大明星做主嘉宾,通过翻阅他(她)的“购物车”,探索明星“花花万物”背后的“真相”(隐私和八卦)。除了主嘉宾外,还有几个综艺咖组成的“花花了解一下团”,根据每一期的主题购买礼物,并进行介绍。有点类似于《康熙来了》以前经典单元“翻看明星包包”“明星交换礼物”的杂糅。

《花花万物2》将聒噪又惹人烦的“花花了解一下团”去除了,棚内只有两位主持人、助理嘉宾和访谈嘉宾。同样围绕着明星的物品展开,节目的制作缘由依然很“高大上”。节目开宗明义就讲到,“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同时也并发了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问题,生活中大量有价值的物品,被闲置、丢弃,造成空间利用率的下降和环境等多方面问题,因此,我们不由地发想,如果这些溢出价值能够被循环消费,对于整个社会又意味着什么呢?”

节目设置了一个正能量的口号

第二季的节目形式,相当于以前《康熙来了》的“探访明星私宅”单元,到明星家里翻出一些奇奇怪怪的物品,然而带到棚内访谈,探究每一样物品的来龙去脉,最后由小S决定是舍是留,“舍”就得拿到二手交易平台上去卖。

虽然是相同的单元,但观众可以鲜明看到二者之间的差别。《康熙来了》这些单元纯粹就是娱乐、八卦,但《花花万物》却赋予了这些单元重要的社会意义,旨在帮助现在的年轻人树立一个健康的、绿色的、科学的消费观,并通过消费观念表达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生活的追求云云。

一开始真的挺难把高大上的主题跟“康熙”联系起来。但这又是大陆任何影视综艺作品都必须恪守的一个社会责任:哪怕是娱乐节目,你也得寓教于乐。

《康熙来了》原制作人、《花花万物》现制作人B2已经来大陆发展好些年了,他曾在采访中谈到了他一开始对大陆制作环境的不熟悉和不适应。第一次开商务问询会,各种疑问向B2扑了过来:“节目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怎么保证节目的收益?”“怎么推进商务变现?”“这个变量值要怎么弄?”

虽然在台湾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一线制作人,但对于节目价值这些东西,B2是头一回碰到,因为台湾的制作语境是收视率至上,只要提高收视率就好。但大陆不同,哪怕是娱乐节目也不能只是娱乐至上,它还得有价值观上的提升,还得注重舆论导向。

因此,如果观众仍旧以《康熙来了》的标准来要求《花花万物》,并由此打低分,挺不公平的。来到大陆做节目,就必须得接受政策框架的约束。我们评判《花花万物2》的标尺应该是,在框架里,节目是否最大程度地好看?

失而复得的“主人感”

《花花万物1》之所以难看,除了小S疲态渐显、“三板斧”受限等陈词滥调外,一个被忽视的根本原因是,“康熙”没有了《康熙来了》那种主人感。

什么是主人感?在《康熙来了》,“康熙”始终hold住全场,蔡康永和小S都有一种主人感,一种“我的地盘,老娘做主”的架势。所有的来访嘉宾只是客,无论咖位大小,都得接受蔡康永和小S麻辣犀利的点评,很多嘉宾常常是招架不住。一些大陆明星上《康熙来了》,在“康熙”的拷问下,总能爆出点料来;如果一些综艺咖比较“讨厌”,小S就毫不犹豫地拿出她的“枪”,“biu~biu~biu~”绝不客气。

这种主人感,说到底,就是主持人的状态是自由、舒适和自在的。他们没那么多束缚和禁忌,也不会刻意隐忍,有话就说,脱口而出。观众可以参考下马东在《奇葩说》和《乐队的夏天》的那种状态,放开、自在,因为他是老板,他是主人,他说了算。以前“康熙”在《康熙来了》也是这种状态。

《花花万物1》“康熙”主人感的失去,与主持人的水土不服、心态变化有关,也与大陆的明星处境有关。大陆综艺对于明星的态度是“捧”,《吐槽大会》是少见的例外;但台湾综艺则是将明星拉下神坛。《康熙来了》翻看明星包包,那是没有剧本的,看到什么说什么,盘问起来也一针见血;在《花花万物1》,明星仍然是“高高在上”的,就比如来参加节目之前,他们的购物车肯定事先经过整理,甚至为了迎合节目的安排,在参加节目之前“买”了些什么。“康熙”不是主人,只不过是台本的演绎者。

但在《花花万物2》中,这种主人感在慢慢失而复得。首先,“康熙”依旧默契十足,小S状态也回归了不少,抛梗接梗能力一流。比如有一段,小S说现在听到婆婆唠叨,她会做出“挡”的手势,让婆婆不要再念。蔡康永指责小S“你真的很过分”,他说如果哪一天女儿对她做这样的手势,小S会很伤心。小S的第一反应也是如此,但没想到她一个转折,说如果女儿伸出手,自己会跟她“give me five”。这完全超出观众预期,自然制造出了笑点。

节目依旧有一些客观的困境,比如都是探访明星私宅,但大陆的明星肯定不可能像台湾的综艺咖那样随意让你去搜,真搜到什么“见不得人”的,也不会拿到节目去播。一切都是过滤过的。这部分的八卦价值,不是太高。

看点仍旧主要在访谈上。这一回,小S终于拿出了“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架势——观众可以罕见地在大陆综艺里,看到主持人开怼大明星。其他综艺都把明星“捧着”,“康熙”可是该“踩”就“踩”。

像第一期请来了“热搜女王”郑爽。郑爽一出场噘嘴,小S立即模仿起来,调侃这是“装可爱”;郑爽买了据说喝一口会被“电”到的水,结果被蔡康永指出没有物理常识,小S更是心直口快地问,“你智商是不是不高啊”;郑爽不经意说自己28岁年纪已经不小了,年龄一向是小S的雷区,她也是真情实感地“生气”了……最后小S总结道,“我现在完全认清你了,就是一个假少女,其实心机非常重。”

这些当然都是综艺效果了,没有人会把小S对嘉宾的“嘲讽”当真,粉丝们不必在意。但在中国这样一个注重客套、热捧明星的语境里,节目去客套,谈话短兵相接,小S说出了多少观众平日里不敢说的内心OS,有一种情绪宣泄的代偿。

如果小S遇到郭麒麟这种本身口条好、反应快、脑洞大的嘉宾,battle起来火花四射。这才是访谈类节目的看点,有来有往,而不是我顺着你说,小S的麻辣风格则让访谈更加犀利、鲜活、有趣。嘉宾选择得当,节目与以往的《康熙来了》也没太大差别。

因此,我们说“康熙”还有救,《花花万物2》已经“尽力”了。它当然不够好,但大陆没有第二个“康熙”组合,在大陆其他访谈综艺中也很难出现上述的那些对话——装表面上的peace&love我们的功夫总是一流的。姑且一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