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AI时代,科幻作家会失业吗?

来源:新记者(南京大学新记者微信公众号) |  谌知翼  陈悦祯  2019年07月30日07:19

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与伦理学教授卡普兰曾做了一项统计,未来20年内,美国注册在案的720个职业中将有47%被人工智能取代,机器人将胜任1500万个工作岗位。在AI取代人类的一系列担心中,就有科幻作家对AI写作越来越深沉的忧虑。

人类最后一个独立写作的纪元?

7月19日,韩松、伊格言、谭剑,两岸三地三位科幻作家,以“虚实之间与想象未来——华语科幻的不同面相”为主题开展对话。科幻也正是今年第三十届香港书展的年度主题。

在谈论到新技术对于科幻写作的影响时,韩松提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有的科幻作家开始让人工智能介入写作。在阅读经过作者润色的成品时,读者几乎无法分辨两者的区别。“他认为这个机器就相当于他自己。”

讲座现场

韩松口中的“他”包括陈楸帆,9次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的获得者,同时也是一家研究动作捕捉与VR技术公司的副总裁。有文章称,陈楸帆是“中国科幻作家里离核心科技最近的那个。”在新书《人生算法》写作中,陈楸帆就充分使用了“人机交互式写作”方式,所有的内容由他本人和一款叫“陈楸帆2.0”的程序共同完成。“陈楸帆2.0”知道陈楸帆喜欢用什么形容词和句式,如果陈楸帆写出某个开头,它能生成一个看起来很符合本人写作规律的后续。

“太可疑了,他用这个软件后越写越好了,每年的短篇小说奖都被他垄断了。”韩松调侃道。伊格言为这个玩笑加码:“有一天发现其实他微信上发的,都是用AI代替自己在敷衍我。”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I在艺术创作领域的“生产”已接近以假乱真的地步。但是,对于科幻这种致力于触及人类想象力边界、探讨人的意义和宇宙地位的文学形式,模仿是否足够呢?

谭剑给出了否定答案。他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学习你的想法,再做出跟你想法一样的事情,但是这并非文学创作的本质。“其实我们希望它给我们全新的体验,而不是重新复制我们的作品。”

另一位作家伊格言似乎有更加开放的态度。伊格言喜欢在科幻作品中添加谍战、推理等多种元素,在他看来,AI写的东西同样是一种可以被科幻作家吸收和运用的元素,使科幻小说变得更加有趣和深刻。伊格言并不担心人类被AI取代,但未来人类必然与AI进行更密切融合。

不过,更引人深思的是,AI越来越深地介入人类写作这一行为本身。“无论AI算法是否真能进化到自主思考和自主写作的水平,在AI技术跃进的时代里,人们也必须重新审定人类写作(特别是科幻写作)相对于机器算法的时空位置。”“陈楸帆2.0”的设计师王咏刚,在《人生算法》序言中说:“带着一个比人类大脑更加讲求科学逻辑的机器顾问,是不是总会好过全凭感觉的独立写作?”

“人类独立写作的时代即将离我们远去,我们正驶入一处迷雾笼罩的水域。”他这样断言。

未来入侵现实,是馈赠还是难题?

对于科幻作家来说,进行人机交互写作探索,利用AI开拓思维和语言,本身就是在探索科幻写作的意义所在。同时也是当下这个越来越科幻的时代,给予科幻作家的特殊馈赠。

谭剑提到,中国以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完成了社会、科技的跃进式发展,对于科幻作家来说,冲击、话题、灵感蜂拥而至,以至于到了不知如何梳理的地步。韩松对此深有体会,80年代末他第一次去北京挤地铁,他惊讶于那么多人挤入一个小小的封闭车厢,感到“挤到里面就出不来了”,于是他以越开越快、永无终点的地铁为题创作了一系列小说。对于科幻作家来说,当他们与科技劈面相遇,写作近乎本能。

韩松小说《地铁》

然而这并非事情的全部。“科幻更多的应该是基于现实的幻想,但是如果科幻和现实走得如此近,它还能算是科幻小说吗?”这是问答环节一位读者向三位作家抛出的问题,它犀利地瞄准了科幻小说创作的根本危机。

对此,韩松的态度倒颇为坦诚:“现在时代的特征叫做未来入侵现实”,“科幻预言未来的能力在下降”。基因编辑婴儿、人体冷冻……越来越多的新闻事件镜像般地验证着早年寓言式的科幻小说,而随着科技发展进程的加快,两者之间的距离正在进一步缩短。就像科幻作家迟卉在一次采访中谈到,她曾写过一个人工智能的长篇,结果耽搁了一年没发,科幻“就要变成纪实文学了”。当技术进步不断突破人类想象力的边界时,科幻创作何以可能?这个问题就像一柄达摩克里斯之剑,时时悬于作家们的头顶。

那么,“为什么还会有科幻?为什么科幻还会让人着迷?”

当一切坚固的都烟消云散,当确定性被不确定性取代,变动成为常态之后,甚至当科幻创作本身陷入困境之后,韩松认为仍然只有科幻能够帮助时代解决困境,缓解面对未来的无力。如同天文学家霍尔曾说过的那样:“将来要找最优秀最有意义的文学作品,也必须在科幻中求之。这是因为,只有科幻小说才努力反映科学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冲击,也只有它才装着人类对未来的恐惧和盼望”。

也因此,韩松在讲座中不止一次地表达,香港书展将年度主题定为科幻与推理,“我觉得太了不起”。

嘉宾介绍

韩松

大陆著名科幻作家,被列入当代中国科幻“四大天王”之一。现任新华社对外新闻编辑部副主任。知名作品有《宇宙墓碑》、《再生砖》、《高铁》、《驱魔》等。

伊格言

台湾作家,被认为是华语新生代写作中的扛鼎人物,代表作品《噬梦人》。夹满了注释的“伪知识体系式”写作是其特色。

谭剑

香港作家,IT专业出身,在科幻写作领域被称为“倪匡接班人”,代表作品《人形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