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两种芦笋

来源:天津日报 | 何频  2019年07月23日07:56

现在四季有卖的芦笋,是有名的健康蔬菜。分别是青芦笋、紫芦笋和白芦笋,以白芦笋最佳。平时我爱买常见的青芦笋,嫩得像豆角一样,洗了在滚水里一汆,生抽浇一点就可以了,觉得比别的青菜质量高。它非中国土产,原产于地中海东岸地区,经由欧洲推广而到了日本。蔬菜专家说,已是“呼啦啦大厦将倾”之际,清政府的变革措施之一,就是20世纪初在北京建立中央农事试验场。宣统二年(1910),由驻外大使吴宗濂操持,从意大利选择引进一批时鲜蔬菜试种,包括芦笋。国人叫它西洋土当归和洋龙须菜,但它与中国本土产于山东等地的龙须菜并不一样。

我们也有入馔的芦笋,是芦苇嫩芽。江南是与河豚配食的时鲜,北方乃救饥的野菜。

说《宋朝人的吃喝》,汪曾祺提到莴苣却回避了芦笋,全然不顾苏东坡的:“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欧阳修《六一诗话》──梅圣俞尝于范希文席上《赋河豚鱼诗》云:“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故知诗者谓只破题这两句,已道尽河豚好处。圣俞平生苦于吟咏,以闲远古淡为意,故其构思极艰。此诗作于樽俎之间,笔力雄赡,顷而成,遂为绝唱。

余生也晚,但是在苏扬等地都吃过河豚,尤其那一尺半的红烧河豚,呈上高堂大屋,主人立起来用筷子熟练插入,一下子将其带短刺似海参之皮卷下来请我品味,说是最宜肠胃。可我从来没有见过河豚和芦芽配烧一起。有!春日蒌蒿多草头多,一般红烧河豚,小鱼一拃多长,弄熟了以青青草头铺底,是个意思。

翻检王稼句所辑苏州文献,读清人蔡云《吴歈百绝》,从清明至端午记时令吃食凡五,无关河豚。一、“不闻百五禁厨烟,烧笋烹鱼例荐先。明日山塘看赛会,几家新柳插门前。”此鱼是上供之鱼,定非河豚。二、“乍寒又燠当蚕月,既霁仍阴近麦秋。几阵楝花风过处,黄鱼烂贱卖街头。”此鱼不用说,也非河豚。三、“北园看了菜花回,又蚤春残设饯盃。此日无钱堪买醉,半壶艳色倒玫公式侑雄黄酒数杯。余沥尚堪祛五毒,乱涂儿额噀墙隈。”独袁学澜适园《续咏姑苏竹枝词》百首有一:“河豚洗净桃花浪,针口鱼纤刺绣缄。生小船娘妙双手,调羹能称客人心。”以嫩桃花美船娘为幌子,吃河豚并不涉及芦笋芦芽。稼句兄自己撰《姑苏食话》说“河豚”,引用大名士张岱食河豚方法,大致与宋人相同:“张岱《瓜步河豚》,题下注道:‘苏州河豚肝,名西施乳,以芦笋同煮则无毒。’诗曰‘未食河豚肉,先寻芦苇尖。干城二卵滑,白壁十双纤。春笋方除箨,秋莼未下盐。夜来将拼死,蚤起复掀髯。’吃河豚时总有点担心,但清早起来,自己居然还活着,总是很欣慰的事。”我没有当面问稼句,私以为这芦芽也是旧风雅的点缀而已。

北方以白洋淀为例,当地人说湖淀特色吃食,鱼虾之外,藕荷最多,菱角荸荠也有,反而不言芦笋蒲笋。我在白洋淀,有一次买了本当地作家陈申田的《白洋淀漫记》,也是竹枝词一路,作者说芦苇,记芦苇,有芦花、芦苇、芦苇荡、打苇时节、苇垛印象、织席女、解苇、碾苇、抽苇、打箔、编篓子……林林总总十多种,就是没有吃芦笋。《芦花》:“六月芦花刚出穗,七月长成绿油油。八月秋风青变黄,九月经霜白满头。”《打苇时节》:“芦花白时满天霜,水乡收割打苇忙。满淀渔船满淀苇,水天一色皆金黄。”记女子手巧,有《织席女》:“水乡女儿个个奇,织席扒篓好手艺。修长苇眉当素练,化作白云会织女。”还有《编篓子》:“谁家姑娘才十一,织得席篓与身齐。窝角锁边全都会,敢和妈妈比一比。”记男子刚健有力,有《抽苇》:“新苇登科又选秀,长条板凳任人抽。扒筋刮皮大堂过,只为争得主人留。”还有《打箔》:“架子支在西堤口,苇哥剥皮又断头。麻绳捆来又捆去,不愧白洋好身手。”

周王著《救荒本草》说芦笋:“其苗名苇子草。《本草》有芦根,《尔雅》谓之葭菙……花白,作穗如茅花。根如竹根,亦差小而节踈。露出浮水者,不堪用。味甘。一云甘辛,性寒。”救饥方法:“采嫩笋,煠熟,油盐調食。其根甜,亦可生咂食之。”北方采芦笋也迟,有一年“五一”小长假,我们几个游了白洋淀,返程在石家庄郊外,当时有个“百尺竿”饺子连锁店,临着一个大苇坑,黄昏时分月上柳梢头,窗外青蛙呱呱叫,凉菜有芦笋是芦苇之笋。说实话,现在记不得它的味道了。

2019年7月9日于甘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