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拼文化”怎么拼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陈鲁民  2019年07月19日11:16

当前都在忙着“拼文化”,尤其是林林总总各路文化人。演员说“演到最后是拼文化”,导演说“导到最后是拼文化”,编剧说“编到最后是拼文化”,作家说“写到最后是拼文化”,画家说“画到最后是拼文化”……似乎人人都很看重文化的重要性,不约而同都把宝押到最后的拼文化上了。

但你要往深里再问一句,拼文化到底怎么拼?都拼些什么内容?能说清楚的人就不多了,或语焉不详,或东拉西扯,或支支吾吾,或顾左右而言他。因为,许多人只不过把拼文化当成一个时髦的概念在乱用,实际上并没有准备真的去“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拼他个高下输赢。

在他们眼里,文化是个很空的东西,有没有都无所谓,空喊几句,赶赶时髦,给自己装装门面也就够了,没必要真下功夫起五更睡半夜去弄它。演员只要脸蛋好,条子顺,会背台词就行;编剧只要把本子理清,场景攒够,不出纰漏就得;导演只要不超预算,用好演员、道具,按时关机就好……至于这里面能演绎多少文化,能给观众带来多少文化启迪,那就管不着了。

正因为如此,一些文化人缺文化、出错露怯的现象比比皆是,贻笑大方。有的电视剧弄错朝代,把宋代才有的物件拿到汉代去用,把苏轼的诗句安到李白头上,把清代的官职混用到唐代;有的演员读错别字,把一抔黄土读成“一杯黄土”,把闰土读成“闺土”;有的文化名人把“七月流火”误当成天气热得不得了;有的文化官员把“扛鼎之作”的扛(gāng)读成káng;还有个别演员数典忘祖,连抗日战争这么大的事都一问三不知,说出很出格、很无知的话。至于还有演员披着日本军旗照相的事,虽过去很久了,也让人耿耿于怀,引为耻辱。凡此种种,表现五花八门,根子都是没文化,而没文化的人去搞文化,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还奢谈什么拼文化,岂不是笑谈。

说到拼文化,这也是中华民族古已有之的悠久传统,多有美谈流传。具体而言,拼文化就是群英会上的诸葛亮舌战群儒,引经据典,口若悬河;就是会稽山阴之兰亭的群贤毕至,斗诗比文;就是慧能与神秀的“顿悟”与“渐悟”之争,各逞机锋,妙不可言;就是王勃在滕王阁酒宴上的技压群雄,语惊四座;就是刘禹锡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就是李白与杜甫的诗词唱和,名句迭出,花团锦簇;就是东坡与佛印的参禅斗智,各抒己见,唇枪舌剑;就是朱熹与陆九渊的“鹅湖之会”,心学与理学大碰撞……拼出真知,拼出名作,拼出境界,拼出精气神。

或许,我们今天拼文化无论如何也到不了大师先贤们的层次,没有那个造诣和高度,但起码的文史知识、一般的学养常识、入门的科学素养,还是应该具备的,否则,不要说拼文化,就是做个文化人都不合格。今天的拼文化,就是要比谁读的书多,谁懂的知识广;谁兼学中西,腹有诗书;谁多才多艺,通今博古;谁谈吐不俗,举止文雅。再退一步说,就是比谁不读错别字,不犯常识性错误,不闹张冠李戴的逸闻,不出丑露乖,不被网友观众当笑柄。这个要求虽不算高,但能做到也颇不容易,不下点功夫、花点时间,没有“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奋,没有十年八年的坚持,也是无法奏效,很难戴上合格文化人的帽子的。

而有了文化,就有了底蕴,有了实力,有了武器弹药,怎么拼都不怕,谁来拼都无所谓。而且会越拼越见光泽,越拼越显水平,拼他个草长莺飞,拼他个万紫千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