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在纪念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19年07月17日01:21

坚持与时代同步,以人民为中心

王 蒙

在中国人民革命中,文学艺术起的是推动作用,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俄国十月革命时,甚至一批同情革命的作家也吓跑了。与此情况不同,中国1949年的10月,大量著名作家翻山越岭,漂洋过海,八面来归,聚集北京,掀开了共和国的新篇章。胡乔木同志曾经对我说过,中国革命具有更深厚更成熟的文化准备与文化基础。

1949年7月23日,中国作家协会的前身全国文协成立。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田汉、丁玲、艾青、赵树理、冰心、孙犁、叶圣陶、周扬、夏衍、林默涵……辉煌的阵容令我这个文学少年醍醐灌顶,五体投地。中国作协具有崇高的威望与吸引力凝聚力。

1956年初,是中国作协青年工作委员会萧殷恩师,支持了我潦草的《青春万岁》初稿,对习作的“艺术感觉”给予极大鼓励,指出了结构上的主要缺陷与修改思路,并以中国作协名义向我所在工作单位——共青团北京市委,发出了为我请创作假的公函。团市委领导汪家镠副书记看了作协的函件,感叹道:“中国作家协会,了不起!”

1957年初,在有关拙作《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争论中,茅盾主席、中宣部副部长周扬同志、中宣部有关领导林默涵同志、中国作协党组书记邵荃麟同志,以及郭小川、严文井、秦兆阳、韦君宜、黄秋耘同志等,都认真贯彻了毛主席的指示,对我循循善诱,备加爱护,有保护有批评,有鼓励有帮助,使我对党的文艺方针,对作协特别是老一代作家与领导的殷切期望,对自己献身文学事业的选择与应有珍重,都有所领会,有所感悟。

直到上世纪60年代,即使出现了复杂情况,我仍然受到周扬、邵荃麟、冯牧、韦君宜等同志的关心与帮助。中国作协始终是我走上文学道路的一个感召、一个依靠、一个指南,是我的精神亲人之家。没有作协,就没有今天的王蒙。

作家的劳动主要是个体的,或谓“宜散不宜聚”。作家比较强调个人风格与个性特色,有时一些同行表现了任性与相轻,社会上也时有对作协的刻薄质疑,这为作协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但同时,正是这些难点,说明了作协的存在与积极运转,有助于创造更加健康与诚挚的文风与世风,作家的艰难与或有的孤独与常有的困惑,正是作协存在的理由。所谓“宜散”的文艺家们,正可以在作协的组织中找到美好与阳光的相聚;伟大的信念、使命与传统,心灵的沟通与智慧的切磋,正可以带来文学上相互提携砥砺的希望。作协对于采风与深入生活的组织推动,对于与社会各方面的生动与密集的信息获得,对于青年作家的培育与引领,对于与世界文学界的交流,对于文学报刊与出版物的编辑与支持,对于优秀作品的讨论、彰显、评奖与推广,对于作家的劳动与生活的关爱照顾,其任务是毫无疑义的。我也有幸频频参与了有关工作、活动,从中开阔了眼界,受到了鼓舞,获得了能量。以文会友,以文助神,以文丰富,提升作家们包括自身的精神生活与精神境界,这是毋庸置疑的天职与光荣。

改革开放以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起来向前看,作协的声音更加响亮,作协的工作更加细致,当然也接受着各种新的挑战,积累着新的经验。我个人也参加到作协的工作中,得到巴金主席,张光年党组书记,唐达成、马烽、翟泰丰、铁凝、金炳华、李冰、钱小芊等作协领导同志的支持帮助,有所长进,有所作为。而令人感奋的是,中国文联与中国作协的工作,始终得到党中央、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关怀与有力领导,得到中宣部的密切指引敦促与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新人新作不断涌现,文学生活兴旺发达,作协的工作日益深入与广泛。

在此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之际,我要向中国文联、中国作协表达我的感激与敬意,向各位同行表达我的祝福与问安。祝愿在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的指引下,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协,中国的文艺工作者,中国的文艺事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与时代同步,以人民为中心,奉献精品,明德育人,引领风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为实现世界东方伟大中国的文艺复兴,献出我们的全力。

我愿永远做“党的女儿”

田 华

 

我首先最想说的是,感谢党——亲爱的母亲!给我温暖和依靠,教我本事,教我做人,我愿永远做“党的女儿”,始终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作为我最高的行为准则。可能是年岁大了,现在越来越爱回忆了:常想起年幼时打柴、抬水、推碾子、挖野菜的艰辛岁月;常想起亲人被日本鬼子残害的悲痛场景;常想起我12岁参加八路军,感觉找到了母亲、找到了家的那份喜悦;常想起16岁那年,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宣誓时的那个激动场景,心中默默立下的“一辈子对党忠诚,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的誓言;常想起在党的关怀和教导下,我如何从一名无知的孩子成长为有理想、有追求、为民族解放而战斗的一名女战士、女文艺工作者;常想起我拍摄《白毛女》《党的女儿》《白求恩大夫》《秘密图纸》《奴隶的女儿》《法庭内外》等影片时的一幕一幕,以及党和国家给予我的奖励和荣誉;我还常想起战争年代牺牲的战友、逝去的英烈,那时我更想告诉他们:你们的鲜血没有白流,在伟大的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站起来了,富起来了,强起来了,我国的人民正享受着从未有过的太平盛世、喜悦幸福。我也一次次告诉自己:没有党就没有我的今天,党就是我的母亲,她给予我这么多,我必须为母亲做些什么,才能对得起党的恩情。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觉得我们正处在一个最美好的新时代,一个最伟大的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的文艺事业、对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高度重视:他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我有幸作为代表参加,深切地感受到总书记对文艺的重视、对文艺工作者的关怀;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我也有幸在现场聆听,他的讲话为文联的工作、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为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指明了新方向;并且先后给乌兰牧骑队员、我的老朋友牛犇、 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写了信,这些信我都认真阅读了,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艺工作者、艺术教育工作者的尊重,以及对文艺工作者的殷切期望。我觉得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讲话和三封信,质朴亲切,语重心长,贯穿始终的是希望文艺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虽已至耄耋之年,但我始终不忘自己的初心,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那就是不断锤炼自身的艺术修养,演党的女儿,做党的女儿,忠诚于党,报效祖国,到党和祖国最需要我的地方去。在战争年代,我穿越枪林弹雨,演出《子弟兵和老百姓》《红枪会》《血泪仇》《兄妹开荒》等文艺节目,用文艺武器提振军心、凝聚民心,为最广大的工农兵服务;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潜心创作,成功塑造了《白毛女》中的喜儿形象,精心演绎了《党的女儿》中的李玉梅、《法庭内外》中的女院长尚勤等每一个角色,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鼓舞人们建设好美丽新中国;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我虽然已经是“90后”,也离休了好多年了,但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党的女儿,国家的重要纪念和庆祝活动、重要节日、重大演出、赈灾义演等活动,我都义不容辞地参加,以实际行动践行我的初心和使命,我还要努力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为青年艺术工作者作表率。“艺术是我们的枪,舞台是我们的战场”,这是我当年参加抗敌剧社时的社歌,也是我一生的座右铭,只要初心不忘,使命牢记,就会有无尽的潜能,我将用好我手中的这把艺术之枪,趁着自己这颗螺丝钉还没有完全老化,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挥余热,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奉献我的一切。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风雨同舟70年,作为一名老文联人,除了第一次文代会没参加,其余9次文代会我都参加了。70年来,我们文联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70年,我见证了中国文联的光辉历程,也见证了党中央对文联的关爱,对文艺工作者的关怀。在新时代,我们文联更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行好自己的基本职能,团结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不断创作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精品佳作;团结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认真学习、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养分,努力创作出深蕴中华文化及美学精神的精品佳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结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不负时代 守正创新

范迪安

中国美术家协会是中国文联成立后最早一批专业协会之一,从协会成立开始,就紧紧团结、组织和带领广大美术家、美术工作者坚持党的文艺方针,推动中国美术的时代发展。在中国美协成立之际,当时已85岁高龄的著名画家齐白石书写了他生平最大的一幅书法,内容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体现了历经20世纪前半叶中国社会动荡艰难的老一辈艺术家对新中国文艺方向由衷的认同。作为中国文联成立大会的艺术活动,第一届全国美展也在1949年7月举办,展出了来自解放区的美术作品600多件,以欢呼革命胜利、表现人民群众当家做主、歌颂英雄和劳模等崭新的主题翻开了新中国美术的篇章。

中国美术源远流长、积淀深厚,既以描绘历史和现实彰显文以载道、以图证史的社会功能,也以独特的造型体系和笔墨语言展现出中华美学的风范,在世界美术之林中享有崇高的声誉。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美术家以满腔的热情,感受时代的变迁,以油画《开国大典》、中国画《江山如此多娇》为代表的绘画作品,以《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为代表的雕塑作品表现革命历史,讴歌人民英雄,形象地表现了新中国屹立东方的大国气象;以国徽、政协会徽、人民币设计为代表的大量设计与公共艺术,体现了中国美术为新中国造型、为人民服务的崭新理想。大量反映祖国山河、美好家园、描绘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生机、刻画人民群众崭新精神风貌的作品,在中国美术的长河中闪耀出时代的光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包括美术家在内的中国文艺家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广大美术工作者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在一系列重大主题和现实题材美术创作中,老中青几代美术家踊跃参加,焕发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真挚情感,在主题构思、形象塑造、笔墨语言上都体现出新时代中国美术守正创新的精神追求,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时代水平向社会传播,向世界推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今年我们将举办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作为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重要展事,全国美术家努力投入创作,精心准备作品,各个门类的参展作品的数量达到空前规模,美术界焕发出崭新的精神面貌。

笔墨当随时代,丹青寄托豪情。在纪念中国文联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要自觉承担起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艺“培根铸魂”的时代使命,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聚焦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用心用情用功创作艺术精品,攀登艺术高峰,“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在新中国美术发展的基础上,提高中国美术的思想性含量,展现中国美术的人民性特色,提升中国美术的艺术性水平。

基于深厚的文化传统、优秀的文化基因,受益于党的关心重托和人民的支持期待,欣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盛世,中国美术家有充分的文化自信,也有深厚的感念之情。在中央美术学院建校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院周令钊等8位老教授亲切回信,肯定他们作出的贡献,希望我们发扬“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优良传统,“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习近平总书记问候的周令钊先生今年已100周岁,他在新中国成立大典时绘制了天安门城楼的毛泽东主席画像,参与设计了国徽、政协会徽和共青团、少先队队旗,也创作了“五四运动”等大型主题作品。他说:“国家和人民养育了我一生,勤奋和严谨是我一生的习惯。身处盛世,国家昌盛、人民幸福,我还要为美化国家、美化人民生活继续工作。”这样百岁高龄的老一辈美术家的艺术成就和精神境界,堪称中国文联成立以来中国文艺家奋发有为、守正创新的楷模,他朴素的言辞也说出了广大美术家的心声,那就是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为中国文艺在新时代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重新发现与继续担当

李修文

1997年7月,我大学毕业,分配至吉林省作协主办的《作家》杂志社担任编辑,2018年7月,我当选湖北省作协主席,二十余年来,无论是从事文学编辑,还是从事专业创作,如同70年来被关爱、被培养的一代代作家一样,我对中国作协充满了深深的感激。70年来,在中国作协的带领下,江山代有才人出,文学作品繁花似锦,文学生活越来越具魅力,文学在许多我国的重大历史进程中扮演了先声、先行、先锋的作用,对此,我和众多作家一样,深感骄傲。

在纪念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之际,作为一个写作者,我感受到,在今天,崭新的文学形象正在朝我们奔跑而来,古老的文脉正在化作崭新的动力在我们眼前生生不息,崭新的文学疆域正在等待我们更加深入地去开掘,去拓展;作为一个文学组织工作者,我也感受到,在中国作协的带领下,与时代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让文学作品和文学生活与时代俱新,是许多作家共同的呼声;而无论是个人创作,还是文学组织工作,我们都需要去重新发现,继续担当。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我们需要重新发现传统的力量,真正的传统里,一定埋藏着真正的创造:不管是古典文学传统,还是新文学传统和新时期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它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底气和源头,首先就在于它们的创造性,唯有新的形象得以创造,新的美学得以创造,才能使新的时代在创作中真正苏醒,真正确立,焕发出勃勃生机。

而今正是创造之时,尽管我们正在迈步向前,但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的独特性仍然无处不在,许多独属于中国式的情感和伦理正在被新的时代所激活,正在等待着我们用新的创作、新的美学去发现,去证明,就像中国作协的奠基人之一茅盾先生所说:“文学家所欲表现的人生,绝不是一人一家的人生,乃是一社会一民族的人生。”

因此,我们也更需要重新发现自己和时代、和人民的关系,“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不仅仅是此刻的使命,更是真正的创作者终其一生都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不如此,我们就无法看见贾宝玉和林黛玉,我们就无法看见闰土和祥林嫂。吾土与吾民,已因时代而新,但是,持续地滴血认亲,持续地辨认出新的困顿和渴望、新的庄严和热情,仍然是记录巨大新变的根本路径,也唯有如此,我们时代的人民,才有可能跟我们的创作发生更加紧密的联系,我们的作品中,才有可能具备更加深沉和雄阔的人格力量。

我尤其喜欢这句话:“要改变我们的语言,必须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以为,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这句话既是一个作家的本分,也是我们必须重新领受的担当。在今天,一个写作者如何去捍卫真正的生活,变得比以往许多时刻都要重要得多:如何主动地突破碎片化处境?如何主动地将自身体验成为一根感知时代变化的神经?如何抵抗习焉不察的惯性,在更加复杂和幽微的此刻展开自己的生活实践和创作实践?这些问题的提出,很有可能帮助我们再一次建立对自身创作和文学生活的重新认识。

我们更应该继续担当起作为时代亲历者、见证者的责任。亲历意味着亲身丈量,亲自擦亮,以此发现新的时代和新的自我;见证意味着暂时地遣散自我,使作品让位于他发现的世界,即回到新文学的初心:到人民中去,发出平民的、大众的、有血气的声音。而这两者都需要坚强的直面——直面传统在今日的被激活,直面时代新人的诞生;直面价值观被文学重新塑造的过程;直面古老文脉如何通过个人实践得以静水深流。也因此,“中国故事”才无穷无尽,讲述“中国故事”的耐心和抱负才无穷无尽,被“中国故事”所安慰过的人心与灵魂才无穷无尽。

用心用情用功为人民起舞

黄豆豆

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文联团结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为做好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迎来繁荣发展的春天。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决心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为一名青年舞蹈工作者,在近30年的习舞之路上,深切感受到了文联大家庭的温暖。我忘不了文联大家庭里前辈艺术家们对我的激励。记得24年前,我还是北京舞蹈学院的一名学生,第一次参加中国文联演出,担任70多岁高龄的贾作光老师的群舞演员。排练那天早上,作为德高望重的前辈艺术家,贾老师比原定时间提前近40分钟到达排练厅并开始热身训练。当我们这些小字辈们啃着馒头、掐着钟点赶到排练厅时,贾老师已练得大汗淋漓。那天的排练,我是带着对前辈艺术家深深的敬意和对自己深深的自责完成的。从此,我暗下决心:作为一名舞蹈工作者,不论年龄有多大,只要未来还有一场演出在等着自己去完成,就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参加工作后,平时一起练功的二十几个人,数年间先后退役或转岗,到最后练功房里只剩我一人在坚守。2011年,我参加大型舞蹈《保卫黄河》的演出,站在从前排观众上方摇动过去的大型机械运动平台——这个专门为我设计的不到1平方米的空中移动舞台上,不带任何保险地进行表演,生动演绎了在枪林弹雨中勇敢前行的八路军尖刀兵形象。之所以能完成这样的表演,除了发自内心的对舞蹈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之外,当然还有几十年如一日的基本功训练。而这一切,都和前辈艺术家的榜样激励分不开。

我忘不了中国文联对我们的教育引导。前几年,中国文联组织文艺骨干大培训,我们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思想境界有了很大提高。我想起2012年接到《延安记忆——张思德》的创作演出任务,把自己关进练功房闭门编舞的情景:我发现自己手中没有了道具枪,竟然不会演战士了,因为我习惯了在舞台上手持钢枪大刀奋勇冲锋。这时,总导演让我先静下心来,学习张思德烈士的相关资料,我还通过网络查找陕北地区传统剪纸作品中的英雄形象。最后,终于在“张思德胸前的白毛巾”这一人物符号上,找到了艺术创作的切入点。我感叹:原来当张思德背着为战士们做饭的大锅和柴火,坚定地踏着革命的步伐时,一个淳朴地“用胸前的白毛巾擦汗”的平常动作,比任何大跳、大转、大翻动作,更具人物质感和艺术说服力。后来,我随剧组来到革命圣地延安体验生活,在张思德工作、牺牲的地方,切身感受那一方水土赋予革命人的无私情怀。我再一次对已经定稿的舞蹈进行了修改,收到很好的效果。回顾这次创作经历,我深刻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我忘不了这些年参加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的感人经历。我们从汶川地震灾区到残奥会火炬传递站点,从海南红色娘子军营地到成都女子特警队,从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到一汽生产车间,从井冈山、房山等革命老区到浙江的下姜村,每到一地,除了慰问演出,也为当地群众上艺术辅导课。虽然辛苦,但是感到非常充实、快乐。记得汶川地震那年,我们到灾区慰问演出。没想到当我在舞台上挥舞红旗、表演独舞《红星闪闪》时,正在台下观看的灾区儿童竟然自发地冲上台来,跟着我舞动的红旗欢快起舞。那一瞬间,我强烈地意识到:我们文艺工作者应该更好地通过艺术教育的方式,深入生活、深入基层,带领群众共同为美好生活起舞。从此,我坚持每到一地,就教孩子们跳《红星闪闪》这支舞蹈,并和他们一起登台演出。而我,也从中切实领会了“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的内涵。

我个人的成长进步和文联的关怀培养须臾不可分开。未来的日子里,我一定会继续努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心用情用功为人民起舞、为人民创作。

摄影:孟祥宁、王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