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春华秋实七十年 薪火传承谱新篇 ——作家评论家畅谈70年来的中国当代文学

来源:文艺报 |   2019年07月15日08:09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作家协会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国文学在一代代作家的努力下不断繁荣发展,文学的薪火越烧越旺。在中国作协即将迎来70岁生日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知名作家、评论家,他们为70年来的中国文学成就和当前文学的良好发展形势感到欣喜,也期盼有更多的优秀作家、精品力作涌现,推动我国文学更好地从“高原”走向“高峰”。

评论家张炯说,70年来,我国文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无论诗歌、小说,还是散文、戏剧等领域,都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家作品,出现了既有主旋律也有多样化的良好格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郭小川、贺敬之、公刘、李瑛等诗人以一系列政治抒情诗、军旅诗为人们所熟知,以《风云初记》《保卫延安》《红旗谱》《青春之歌》等为代表的“红色经典”深受读者喜爱;此外,还有老舍的《龙须沟》《茶馆》、郭沫若的《蔡文姬》、曹禺的《明朗的天》、田汉的《文成公主》等剧作,以及魏巍、杨朔、秦牧、刘白羽等散文家的散文作品。新时期以来,以丁玲、王蒙、刘绍棠、李国文等为代表的过去蒙冤的作家重返文坛,以铁凝、叶辛、王安忆、梁晓声为代表的知青作家蓬勃成长,一批又一批青年作家不断涌现,出现了五代作家同堂写作的盛况。而网络文学的兴起,更标志着文学的大普及和创作队伍的大扩展。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一大批获奖作家作品,生动展现了文学创作的骄人成绩。莫言、曹文轩等作家相继在国外获奖,一大批作家的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这都说明,新中国文学正在不断走向世界,获得世界文坛和读者的重视。

新中国70年文学的繁荣,与每一个创作个体的努力分不开,更与国家的发展、创作环境的变化有关。作家徐怀中在回忆自己的创作道路时说:“新中国成立前夕,我们创作组乘坐军用卡车从重庆出发,途经贵州前往滇南边境,采访驻军‘钢铁营’,任务是写出一部多幕话剧。沿途两个步兵班护送,驾驶篷上架着轻机枪。那时我正好20岁,文学创作的旅程就这样开始了。历经多少风云流变与曲折磨砺,不觉间已经进入了衰迈之年。好在近些年始终坚持写作,也正好赶上了进一步改革开放与包容并蓄的新时代,再无种种顾忌自扰,完全放开手脚,以一部长篇小说完成了一个老军人毕生的最后一击。”

作家张抗抗说,70年的中国当代文学,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但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作家在努力探索着。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的40年,文学从单纯为政治服务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回归真实的生活以及对人性的描述。不同风格流派、各种技法和文学观互相交叉、交流、交融,文学的发展呈现出类似“小径分岔的花园”的多种可能性。一方面是寻找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资源,另一方面则是向西方现代文学学习,了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和叙事方法,中西兼得,形成了当代文学“立体交叉”的文学图景。70年过去,中国当代文学创作进入了丰富、丰硕、多样的成熟阶段。其中一部分作品走向了世界。因此,我们有理由对未来的中国文学抱有更大的期待。

编辑家崔道怡说,春花秋月,雨润风和,新中国文学已经走过了70年的旅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是一代代作家、评论家和文学组织工作者兢兢业业、努力工作而带来的良好文学局面。这70年的文学,始终坚守着人民性,以人民为写作对象,为人民而书写。今年也是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它在70年里始终全心全意为作家服务,把广大作家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不断为促进文学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中国作协所属的报刊社网向广大读者传递文学佳作、文学信息,给人以知识、见闻、启发和感染,成为了文学工作者重要的精神园地。在新时代,文学要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相信“为人民的文学”始终会百花齐放、万古长青。

诗人晓雪认为,新中国70年的诗歌创作,取得了划时代的巨大发展。这其中的一个鲜明体现就是少数民族诗歌的极大繁荣。在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文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作家作品的数量也比较少。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文学》创刊号提出要“开展国内各少数民族的文学运动”,一大批少数民族诗人心花怒放,纵情歌唱,和汉族诗人一起歌唱民族的解放、欢呼祖国的新生,创作了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诗歌,揭开了中华各民族诗歌共同繁荣发展的新篇章。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民族政策和文艺路线进一步得到贯彻和落实,一批又一批的少数民族诗人带着他们别开生面、独具特色的诗作走到广大读者的面前。很多少数民族诗人同汉族诗人一道,获得一系列重要奖项,甚至在国际上都产生重要影响。正是大量少数民族优秀诗人诗作的涌现,使中国诗坛逐渐变成了各民族诗歌争奇斗艳、异彩纷呈、万紫千红的大花园。

作家叶梅说,70年来的中国文学勇于担当历史使命,不断传承民族精神。难忘70年前,在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的前夕,一大批追求光明、热爱祖国的文学家、艺术家,怀着无比的热情,汇成一股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了自己的大家庭。他们相互激励,在新中国建设的热潮中创作出大量饱含时代脉动和民族精神的优秀作品,鼓舞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在今天,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开掘和传承老一辈作家艺术家留下的宝贵财富,进一步发挥文联作协的桥梁纽带作用,真心实意地走到人民群众的源头活水中去,深刻感受奔腾的时代浪潮之中深藏的不竭力量,塑造新时代的人物形象,担当历史使命,传承民族精神,用更加精美的艺术创造感染人的心灵,为伟大的祖国增光添彩。

作家刘兆林认为,70年来的中国文学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风格。在前30年,作品的风格深受苏联文学的影响,所塑造的工农兵主人公形象大多憨直、刚烈、勇于自我牺牲,呈现了那个年代国家的整体精神风貌。改革开放之后的40年,作家队伍和作品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发展到今天,作家们既不忘自己的初心,继承优秀文学传统,又积极借鉴国外的优秀文学经验,文学变化的广度和深度都前所未有。这40年来,作家队伍和作品数量都惊人地打着滚翻番,名家名作之多,可用今非昔比概括。因出版和传媒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无孔不入的市场经济规律作祟,文学门槛越来越低。优秀的作家要坚守文学的初心,去掉浮躁心理,沉下心来打造精品力作。

作家特·官布扎布说,中国作协的成立,对我国文学事业带来的影响是翻天覆地的。党和政府就以这样的形式,认定了文学事业的重要性,激发了作家们的创作热情,掀起了壮观的文学创作热潮,并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仅就蒙古族的情况而言,新中国成立之前,长篇小说很少,民众的精神生活主要依靠口耳相传的民间文化、民间文学。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以及作协的有效运作,70年后的今天,内蒙古的蒙古语长篇小说就有几百部,还有大量的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等作品,创作力量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评论家杜学文认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文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人类文学艺术宝库中极为重要的宝藏。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文学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首先是人民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作为艺术形象,人民真正成为艺术表达的主人公。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具有充分的自觉意识和理想追求。其次是继承了民族民间文化以及传统叙述方式,文学被更广泛的民众所接受,从而使文学真正实现了民族化,成为了人民的文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学更为广泛地吸纳、借鉴了其他民族的审美经验。在表现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书写人民的情感、意志、追求中,文学的可能性更为广阔,艺术形式更为丰富。当前,中国文学再一次面临着深刻的转变,这就是:如何在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审美的基础上,吸呐与转化其他民族的审美经验,创造出具有现实针对性的、具有思想启迪意义与精神引领价值的审美范式,推动中国文学进一步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的发展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家孙甘露说,新中国70年,中国作协70年,中国当代文学70年,从历史的维度上看,三者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其繁复绵密、波澜壮阔,可以说是史无前例。文学工作者因其召唤,受其影响,为其探索,在文学创作与研究的方方面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这70年的中国文学,既是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延续,也是新的时代精神生活的有力反映;它既是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思索和回应,也是文学在思想、语言、形式等各个方面如何响应时代、表现时代的真实写照。文学的道路从来都不会平坦,它总是伴随着国家、民族前行的步履。在这一点上,这70年的文学历史,中国作协70年来为此不懈努力的历史,会影响着作家们的创作,在人们的记忆中长久地保存。

(本报记者集体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