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努力捧出最厚实的作品

来源:文艺报 | 尹马  2019年07月08日13:03

我能够在云南省作协的推荐下来到鲁院,进入鲁三六学习,度过非常充实的四个月,这样的日子对我来说,无疑是奢侈的。基层庞杂的民生、民事对于一个长期坚持文学创作的中年男人来说,是无法等同于其他人的特殊日常,我不得不习惯在繁复的工作中以一种抽身的姿态回望生活并沉潜写作。身处遥边之地,即便是在家门口徘徊,我仍然觉得自己游荡在一个陌生的远方,这样的状态带给我的,是一种隔离、迷茫和无助。从3月10日开始,我的现场从一个小县城转移到北京,生活获得了另一种打开方式,在短暂的学习、思考、研讨和创作实践中,我的思想得以提升和蜕变, 内心逐渐变得充盈和富足。

我的写作已经有26个年头,26年来,现实与梦想摩擦出的叮当之声让整个写作历程一片破碎。所幸我有一个充满异样色彩的大地,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的高原一隅,喀斯特地貌簇拥着3696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70万各族人民,在一个年均日照不足80天的地方,云雾把天空和土地分成不同的两半,一半是彩云南翔的旖旎身姿,一半是被人们开垦填满的无限具体的人间。不得不说,那里有着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非凡的声响,来自民间丰富的艺术养分在四时的晴雨之中交换着身姿哺育我,用清凉、甘洌的流水情怀荡涤我不安的灵魂。这些年来,我试着用最接近泥土的身段和每一个人交谈,洞悉他们内心的秘密,梳理他们面朝未来的种种姿态,企图抠出他们理想中最接近现实的东西,然而很多时候,我只能在静默的群山和奔腾的流水中枉自喘息,我的精神图谱中属于创造的那部分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激活,我不得不在一次次困顿中败下阵来。鲁院的学习、交流和研讨活动让我慢慢实现思维的通透,丰富多样的课程安排从各个侧面占领了思想的盲区,无论是点滴渗透还是块状覆盖,都一样使我获得蝶变的快意。我想,回去以后,我一定会用不一样的眼光去审视那片土地和我的亲人们,一定会更好地打开写作的缺口,自如地向天空索要饱满的谷物,向人群交付最美好的愿望。

作为鲁三六的支部书记,我始终把履行好一名党务工作者的职责作为自己的光荣使命,认真做好党务工作。四个月来,按照学院领导的决策部署,与中国文联机关党支部联合开展了“学用新思想,建功新时代”座谈活动,就新时代作家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进行深入探讨;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作家的党性与个性”讨论活动,就如何倡导作家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等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进一步净化灵魂、提振信心;利用鲁三六到延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机会,开展“重学党章、重温党史、重走长征路”活动,发动党员从思想上入党、从行动上入党,以延安精神为指引,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好作品、大作品。

感谢鲁迅文学院的所有领导和老师,四个月来,你们的鞭策和鼓励一定会成全鲁三六的非凡创造,你们的宽容和大度一定会成就一个作家的优秀品质,你们的不断牵引和凝望一定会让每一个学员躬身创作并取得优异的成绩。感谢鲁三六的同学们,四个月来,我们相互指点、相互搀扶、相互鼓励,让青春回来过,让时光精彩过,让友谊感动过,相信有那么一天,我们都会成为各个地方、各个领域、各条战线上的文学领跑者,我们都会捧出最厚实的文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