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福”想联翩

来源:中国文化报 | 周振华  2019年06月25日08:05

“福”字的软笔创作,为自古以来书法中的至尊书写。上至皇帝,下到子民,无不乐此不疲。

写“福”字,首先要拥有饱满的福相,气息顺和,举止端庄,仪表堂堂。这些源自何来?是来自书家良好的德行,唯德乃具。当然,这要靠长期的积德累德,其身方显尊贵福华,所书之“福”才可由纸背向外生发、弥散出浓郁的福气。

自古至今,凡事不可德不配位,书法亦然。当自身的德行,无法与其所处的社会地位及享受的待遇相匹配,就很难将事情做好,将字写好。古代书法大家的成名,其字先出类拔萃,凭此步入仕途,而后做大官、好官、清官,一身正气!人高,字更佳!死后,他的灵魂连同作品便镶嵌在这个世界上。人不高、德不厚,自然字无品。没有或缺少德行的书家,恐怕永远写不出与德相配的“福”字。

书写“福”字,书者尚需徳的涵养、固化与沉积。厚德方可聚福,德厚乃福圆。无福之德尚未修至,无德之福不存天下。笔墨之福,源于骨血之徳。

《国语·晋语六》:“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德而服者众,必自伤也。”厚德载福,是要有厚重的品德,才能承载福气、福报、福果,德厚福自长,人们赋予“德”与“福”太多的辩证学说。

书法将“福”字布施于千家万户。书福聚福,祈福得福,积福厚福。书家书“福”,要了解“福”字、理解“福”字、揣摩“福”字、研究“福”字。要懂得它的来龙去脉、清楚它的字根笔意。“福”字是一个非同寻常、极其讲究的汉字,其间架结构、每道笔画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和故事。

已有三千多年的“福”文化,是我国最古老的吉庆祥和文化的标志。《说文解字》中注:“福,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顺者之谓备。”百顺就是诸事称心如意。福由示、一、口、田组合。示,古指神祇。田,古指耕地打猎,被赏的封地。一,非同小可,按《说文》:“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口也非凡,《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无口不能说,也不可吃。它还延伸成通道:“门口”,如无口门何用。

“福”的字形演变过程,会意兼形声字。从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看,“福”是双手虔诚地捧着酒坛(酉)敬神(示),是“手”“酒”“示”组合成的会意字,原是以酒敬神、祈求福备的意思。《说文解字》解释“福”为“祐也”。古代祭祀是为求得上帝或神祖的保佑,祭祀后要把祭品(酒、肉)送人叫“致福”“归福”,由此引申出“幸福”之意,这是“福”字在今天常用的含义。古书中常说的“五福”:一是长寿,二是富裕,三是康宁,四是修好品德,五是考终命。

史书记载,清康熙年间,大年初一文武百官上朝给皇帝拜年,康熙皇帝为杰出功臣御笔亲书“福”字。名额有限,唯少数人方得到康熙派出的敬业“福”。雍正皇帝亦延续了赐福的传统。乾隆皇帝大年初一去寺里拜佛之后,便回宫埋头写“福”字。大清朝所有的皇帝都钟爱“福”字、书写“福”字。子民能捧着皇帝写的“福”字,不只是殊荣,也象征着福气满满。乾隆年间在朝为官三十一年的尚书王际华,因得到二十四张“福”字,而将家中的中堂命名为“二十四福堂”。

“福”字有很多故事,字意丰富,怎样才能把字意准确地表达出来,怎么写才有福相、才显福气、才尽福运,这是书家要认真思考的,要有对“福”的敬意、尊戴。字的书写要圆、要满、要厚、要重、要润、要阔、要端、要贵。

“福”字是神圣尊贵的字眼,福泽、福音、福星、福气、福地、福佑、福分、福源、福祉、享福、口福、托福、祝福、幸福、鸿福,每个词都带给人无限的欢欣。

书写“福”字,需要书家良好的修养、修为、修炼,内心有多丰满,写出的“福”字就有多福态、多华贵、多雍容。书写时书家要专注、虔诚,心中要充满喜悦与知足。境由心生,笔由心执,字由心设,好的情致、心境、气息,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提升书家的创作激情与水准,才能把“福”字写出福样,生发福气,显现福惠。“福”字的书写要求,远远超出一般汉字的书写,不仅字形要有福相,字意也要有福态。

中国人的“福”文化渊源深厚。早在三千年前的商周青铜器铭文上,就有不同结构的“福”出现。“福”字书体多变,也是其自身美化的过程:正、草、隶、篆。后人集书的“百福图”,更是百体并举、美不胜收。古之骚人墨客,书“福”成幅,悬挂厅堂,示雅趣,呈福祉,易风俗。

“福”是人的精神追求,成为一种大众文化现象。春节家家张贴“福”字,以楷为本,墨、金并书,端庄平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印刷技术的发展,节日年货摊上各式各样的“福”字琳琅满目,其中有通体金色印刷的“天官赐福”,四角勾画蝙蝠、中嵌“福”字的“五福同堂”,以十二生肖镶福,构成“属相年福”,绘铜钱环成的“招财进福”,更有五彩印就、以松竹梅为背景的“福星高照”等等,福气盈门,金彩焕然。将“牡丹捧福”“金鱼多福”“有凤呈福”贴之窗壁,福星光耀,吉庆祥和。

书“福”要字形如意,写得圆润、厚重、饱满、富态,切不可结构松垮、线条纤细、墨迹潦草、仪态呆滞。我最早写“福”字,是一九六七年十岁时。那一年父亲因出身富农从供销合作社被赶回老家。回乡后,父亲打心底愿意为乡亲们做事,于是父亲发挥他的特长为乡亲们服务,自己搭上纸墨,年年无偿为街坊四邻写春联,这一写就坚持了二十八年。起初我只是给父亲当书童,研墨、裁纸,后来我分担了书写小斗方的“福”字。在父亲的鼓励下,我越写越入境,越写越带劲,几十年我一直都在书写“福”字,字也由半尺见方,写到最大的八尺整纸,大大小小的“福”字书写了足有万幅。在书写中,也使我悟出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近年来,每年临近春节,书家们就会自发地三五成群或由各级书协组团忙碌起来,赴乡村、进社区、下军营、入学校,写春联、送“福”字。我觉得这比在工作室搞创作,更令人兴奋、更接地气。书家们全心投入,一个人一口气能为乡亲们书写一百多幅“福”字。不到一会儿,红彤彤的“福”字就铺天盖地,营造出一片喜气洋洋的节日氛围。文艺要为人民大众、为工农兵服务,我想,看一位书家是否优秀、是否有责任担当,就要看他如何积德行善、慈悲为怀,如何为社会多做好事、为百姓多理善事,只有这样写出的“福”字才具有福气,才可惠及广大民众。徳厚乃福圆,愿千家万户福蕴华堂、德茂福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