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罗丹的情人》:伊莎贝尔·阿佳妮的狂想曲

来源:文汇报 | 陈熙涵  2019年06月19日09:10

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影片《罗丹的情人》,讲述了女雕塑家卡米耶·克洛岱尔与罗丹命运交织的故事。图为剧照。

我宁愿用《卡米耶·克洛岱尔》这样一个法文直译来称呼该片,尽管它有个更为人熟知的片名叫《罗丹的情人》。本次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的这部影片,讲述了才华卓著的女雕塑家卡米耶·克洛岱尔与罗丹命运交织的故事,她的后半生所求便是走出被罗丹盛名笼罩的世界。

有人说,这部影片是属于伊莎贝尔·阿佳妮的狂想曲,她在片中的表演无可挑剔,几乎可以说是一次卡米耶的灵魂附体。被角色附体,似乎一直是这位法国天才女演员的表演方式。每次,当电影结束拍摄,附身的角色褪去,她总有种灵魂被抽离后的虚弱。此次电影节,还有一部阿佳妮的电影:在影片《勃朗特姐妹》中,她饰演女作家三姐妹中的艾米莉·勃朗特。

1883年,卡米耶·克洛岱尔在她不到19岁的年纪,遇到罗丹。罗丹曾描述这位女学生——“她是我所有灵感的唯一源泉,她所拥有的,正是我所失去的”。从第一次看到她的作品起,罗丹就意识到这是一双被艺术之神操纵的双手。而这双手的主人,是一个从里到外都美得不可方物的女子,这个能和他分享创作的痛苦和狂喜的女人,更是他的一个梦。

作为罗丹最得力的学生、助手和爱人,卡米耶娇小的身驱里蕴含着非同寻常的天赋与热烈。她与罗丹在一起的几年中,正是罗丹漫长的艺术生涯中最丰产的时期,他的作品明显表现出比以往更深的思想境界,《思想者》《沉思》都诞生于这一时期。也是在这一时期,卡米耶完全没有了自己的作品,她把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罗丹的创作中。

有传说卡米耶是无法忍受和他人分享罗丹的爱,导致了两人的分裂。关于这点,电影里有所涉猎,但没定论。影片似乎更愿意把两人分裂归结于卡米耶的自尊与高傲。她的天赋异禀在世人眼里,只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对绯闻的消费,这是她所不能忍受的。在混乱的后半生,卡米耶决绝地只做一件事:她要摆脱“罗丹的情人”身份,要为自己雕塑,更要成为一个独立的存在。

而这一切终使她陷入癫狂。

1898年,卡米耶搬进了蒂雷娜大街66号,开始了一段几乎与世隔绝的幽闭生活。1900年后,罗丹迎来了艺术生涯的又一高峰,再没人去关注他背后的那个女人,已渐渐停止了雕刻……

1905年,卡米耶的弟弟悲伤地目送姐姐被疯人院的马车带走。

1943年10月19日,卡米耶在蒙特维尔格疯人院离世。在她住院期间,一位印象派画家曾给卡米耶写过一封信,信里提到她的作品《乞求者》。他说:“有一天,罗丹来拜访我,我看到他突然在这座雕像前停下,久久地凝视,轻轻地抚摸着它,哭了。是的,他哭了,像个孩子一样。今天,在他去世13年后,卡米耶,我可以说:他真正爱过的人,只有你……”

影片结束于一张黑白照片。片尾是卡米耶·克洛岱尔晚年时一张真实的照片,照片上的老人目光呆滞地坐在一张椅子上。

五获法国“凯撒奖”、斩获戛纳和柏林两大电影节最佳女主角殊荣、两度被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的伊莎贝尔·阿佳妮,似乎始终在扮演一些令人心痛的角色——阿黛尔·雨果、卡米耶·克洛岱尔、玛戈王后、艾米丽·勃朗特、玛丽·斯图尔特。通过她们以及她们混乱的、激情的、充满撕裂和痛苦的生活,阿佳妮探索着女性心灵的丰饶与深渊。这些角色似乎具有一个共同点:生命赐予她们的运气——美貌、天赋、才华、权力、优越,最后都成了她们的灾难。但生命的悲剧却造就了她们身后的辉煌,就好像命运背叛了她们,却又不忍心似的,给了她们补偿。

在法国人心目中,阿佳妮已成了青春永驻的“女神”,就好比玛丽莲·梦露的形象永远定格在青春少妇、性感诱人。只不过和梦露相比,阿佳妮更多了思想者的气质,她是电影史上罕有的难以归类、难以评论、非典型、独一无二的女演员。她的天真与神秘,顽强与脆弱;她的孤独与激情,冷漠与热烈;她严加保密的私生活;她的“做自己,不在乎别人怎么说”,都是人们爱她的理由。

1974年,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给阿佳妮写过一封信,信中写道:“除了让·莫罗外,我从没如此迫切地渴望把一张脸固定在胶片上。”随后,他又给阿佳妮写了第二封信:“单是你的面孔就能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你甚至可以演一部没有故事情节的电影……它将可以与任何一部故事片相媲美。”

那时的特吕弗手握《阿黛尔·雨果的故事》剧本。这部他五六年前就写完的剧本,因为没有寻到合适的女主角人选,迟迟未被付诸拍摄。然后,他看到了阿佳妮主演的《耳光》,一切顺理成章地发生了:在这部1975年上映的电影里,才20岁不到的阿佳妮像一只随时可能倾覆的小船,仅靠着想象和悟性,就从单薄的经历中提炼出了属于阿黛尔的情绪。

她说:“我不需要先变得不幸,而后再去表演悲剧。”确实,那时的阿佳妮在表演阿黛尔·雨果时,还不知道什么是爱的绝望。尽管这个角色成了她日后命运的一个预言。

时不时的,盛名之下的阿佳妮会从公众眼中消失,一连几年都无任何消息。她说自己是个与时代节奏脱节的人。“这个时代要求人什么都快快地去做,快得让人几乎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为了什么而做。而我是个喜欢沉思的人,喜欢用很多的时间来阅读、思考和决定的人。工业化、技术化的电影拍摄方法不是为我这种人而设的,我喜欢传统的带着手工艺味道的艺术创作,而它需要时间!”

这多少解释了为什么这位如今已64岁的女演员,定格成为了全世界观众心中不老的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