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云中锦书 传邮万里 国脉所系 ——《国脉:谁寄锦书来》首发式暨研讨会举行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陈泽宇  2019年06月17日07:00

首发式现场

6月13日,《国脉:谁寄锦书来》首发式暨研讨会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举行,会议由人民文学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联合主办。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阎晶明,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邬书林,中国出版集团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岩,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康宁,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贵州人民出版社社长王旭出席开幕式。

《国脉:谁寄锦书来》,汪一洋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小说作者汪一洋(本名汪洋),为贵州省首批对外传播智库专家,已出版《洋嫁》《在疼痛中奔跑》《永不放弃自己》等作品,曾获“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奖”、美国国会“杰出华人作家奖”、“乌江文学奖”、贵州“青年作家突出贡献奖”等。《国脉:谁寄锦书来》小说名语出周恩来同志为邮政人的题词“传邮万里,国脉所系”,小说笔力聚焦中国邮政缔造历程,以邮政工人秦鸿瑞的成长历程为线索,以波澜壮阔的工人运动为主轴,串连五卅运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九一八事变、一•二八淞沪抗战等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徐徐展开从清末民初至新中国建立的邮政故事,再现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有论者认为,该书勾勒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谱写了一部中国邮政史和工运史。作者以简洁的文笔、宏阔的视野、生动的故事,精心塑造了秦鸿瑞、方执一、郑开先等几个邮工出身的工运旗手形象,通过三人不同道路的选择,揭示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历史必然性,为缔造新中国的优秀中华儿女谱写了一曲正气浩然的民族史诗。小说于近日获贵州省第十五届“五个一工程”奖。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阎晶明

阎晶明在致辞时表示,《国脉:谁寄锦书来》书写了中国邮政从草创之初到建国前夕波澜壮阔又艰难曲折的历史,是作者汪一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成果。阎晶明谈到,作家和邮政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可谓“说不完的关系”。在电子邮件出现之前,作家的投稿、发表、与编辑的通信都是通过邮政完成的,甚至通过分析某部作品投稿与发表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收获很多细微的心得。阎晶明认为,在网络时代的今天,作家与编辑之间的联络往往通过短信、电话、微信,而手稿、书信等更珍贵的历史资料正在陆续退出历史舞台,“所以‘谁寄锦书来’的话题在当下意味深长,也特别有历史感。”

邬书林在致辞中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作家们用文学语言讲述新中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具有不同凡响的意义。“《国脉:谁寄锦书来》把中国“从哪里来”的一段历史生动翔实地写了出来,有利于我们在当下对中国的近现代史重新回顾。”邬书林认为,作者着眼于大场景,把邮政发展与社会变迁联系在一起,于大处、小处、细处都写得很深入。

“传邮万里,国脉所系”,康宁感慨道,中国邮政已经走过了120年的历程,120多年来中国邮政始终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与时代脉搏同频共震。时至今日,中国邮政已经从传统的邮政企业发展成为经营邮政基础性业务、现代金融业务、现代快递物流业和电子商务的企业集团,伴随新中国七十年的伟大变革,中国邮政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李岩谈到,《国脉:谁寄锦书来》以宏阔的历史视野、深厚的社会生活基础、生动的艺术表现力,展现了新中国邮政伟大的缔造历程,书写了邮政人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描绘了邮政工人荡气回肠的斗争画面,为百年中国邮政谱写了一曲不忘初心、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壮丽凯歌,也表现了中华民族在特定时期进行历史选择的思想高度、文化深度。

臧永清认为,《国脉:谁寄锦书来》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中国当代红色历史题材小说领域中涌现出的新亮点,具有填补空白的价值。“第一是小说中邮政、工运两条线索交织来勾勒中国社会历史进程,揭示党的领导的必然性。第二是,小说描绘了邮政工人荡气回肠的斗争画面,突出了党领导下的工会组织的重要作用。”

研讨会现场

开幕式后,评论家何镇邦、贺绍俊、张陵、李朝全、张柠、吴子林、张莉、岳雯、丛治辰等专家学者对作品进行了深入研讨,研讨会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应红主持。

张陵谈到,《国脉:谁寄锦书来》是一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小说。所谓“入乎其内”指小说对以邮政行业为主线的现代史非常了解,作家写作过程中不断进行史料查询、采访访谈,并融入旧上海的城市景观。而“出乎其外”则指完成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之后,作家跳出史料,跳出历史演义的圈套,重新以文学家的身份出现,为小说的铺陈与细节提供了丰沛的想象力。张陵认为,这部小说采用了中国传统文学叙事中“桃园三结义”的结构,虽然随着故事的发展,人物隐显关系有所变化,但始终存在着“三兄弟”的形象,并通过三个主要男性人物形象结构小说,工运、帮会、党派之间的不同线索彼此串联,儿女情长寓宏大历史之中,形成了稳定的小说结构。

丛治辰对这部小说的行业小说属性高度认同,在他看来“写一个行业最好的办法是不写这个行业,让行业成为一个标签,通过书写行业中个体的日常生活,从而把这个行业的精神内在化”。《国脉:谁寄锦书来》不直接写邮政业务,而重点书写家国情怀和个人情爱,反而写出了邮政业与一代邮政人的精神所在。丛治辰认为,《国脉:谁寄锦书来》不仅在内容上完成了行业书写,同时在形式上也别具新意,用大量的书信串联起小说,真正做到了把行业特性写进小说形式。

“我恰恰不觉得这是一个行业小说,”在岳雯看来,《国脉:谁寄锦书来》承担着比一般行业小说更重要的使命,“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里说,印刷术的兴起使想象的共同体形成,实践层面上正是因为有了邮政这样一个功能性的存在,宛如一条血脉,流进国家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岳雯说,邮政不仅是一个行业层面的问题,同时,中国邮政的兴起与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民族国家的形成息息相关,我们通过这本小说回到历史原点,从而真正发现邮政业超越行业的意义价值。“这部小说如同历史长河上的一片树叶,它不一定能对应到历史上的具体点,但已经把各种有可能发生的脉络都清晰地提示了出来。”岳雯认为,一部优秀的历史小说要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从细处着眼,提示读者们进入历史的不同路径。

与会专家认为,《国脉:谁寄锦书来》从邮政行业切入,以工人运动为主线,描述缔造新中国的伟大斗争,题材上具有新意、填补空白。小说以宏大的历史场景为舞台,以社会进步力量和历史前进方向为引导,以小说家的丰富的想象力、娴熟的技巧,导演出一幕幕时代与人性、历史与命运、理想与奋斗、爱情与信念的跌宕起伏的故事。

作家汪一洋

据了解,作家汪一洋还将继续关注邮政题材,《国脉:谁寄锦书来》姊妹篇《国脉:八千里路云和月》正在创作中,新的小说将延续前作,书写百年邮政下半场的传奇历程。(陈泽宇)

(照片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