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首都少数民族文学界座谈会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刘雅  2019年06月14日08:18

为筹备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6月11日,中国作协在京举办首都少数民族文学界座谈会,交流、探讨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以来少数民族文学工作发生的变化、取得的成绩,为开好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提出切实建议。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主持座谈。首都少数民族文学界三十余位学者、作家代表参加座谈。

吉狄马加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吉狄马加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承前启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我们即将迎来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学、文化的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的面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吉狄马加希望各位专家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为大会议的顺利召开做好准备。

邱华栋主持会议

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之后,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少数民族文学获得了长足发展,在培养人才、鼓励创作、加强译介、扶持出版、理论批评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吉狄马加谈到,发展少数民族文学,最重要的是出作品、出人才,作家如何写出既具有艺术性,又准确、真实反映时代的作品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即将召开的创作会议能切实解决当前少数民族文学发展面临的问题,鼓舞广大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热情,引导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方向。

《民族文学》主编石一宁用大量详实的数据向大家展现了第五届会议以来少数文学发展取得的成绩和亮点。他总结到,近6年来,少数民族文学得到了体制机制的大力支持,少数民族作家阵容可观,少数民族作品大量涌现,影响力极大提升。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些创作中的问题:少数民族文学作品有“高原”缺“高峰”,当前最突出的表现是题材狭窄,写作有同质化、类型化倾向,原创性、创新性不足。在“四力”教育实践方面,他建议中国作协为少数民族作家制订相应措施,尤其在少数民族作家深入生活、到基层挂职任职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他希望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要把新时代少数民族文学的进一步发展繁荣的愿景落到实处。

座谈会现场

全国政协委员、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会长包明德就当下少数民族文学理论批评研究的几个问题谈了自己的观点,重点阐述了如何梳理中华文化观的问题。他认为,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将是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大会,建议对作品做比较式研究,激发新的学术增长点,大力加强少数民族文学理论评论。

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黄宾堂总结了近年来作家出版社在少数民族文学书籍出版方面所做的工作。他指出,在当前学术界,大家还没有将少数民族文学完全放进整个中国文学的评价体系里,更多的是从人类学、社会学、全球化进程、文化多元化等视角对其进行评判,也没有体现民族文学的广阔图景和审美价值。他还谈到,如何引导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引导作家真正深入生活一线,特别是书写少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座谈会现场

鲁院第三十六届高研班学员代表、青年作家艾诺依提出,媒介融合可以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提供技术性服务,建议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扩大传播广度,将融媒体形式与经典的少数民族文学内容相结合,提高少数民族文学的传播力,从而促进作家的创作热情。她认为,年轻作家要用新的眼光去看时代,创作反映自己生活的作品,同时也要加强国际交流,有将少数民族文学推向世界的意识,向世界传播更加丰富多元的中国文化。

座谈会现场

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中国藏学出版社副总编冯良,自由撰稿人宋丽暄、王喆,及鲁院第三十四期少数民族班学员、鲁院第三十六届高研班少数民族学员代表等。

摄影:王雅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