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回望祁连山

来源:天津日报 | 张景云  2019年06月10日08:00

一位学者曾说:祁连山,像一部厚重的史书,里面蕴藏着许多故事……

汽车行驶在河西走廊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当年,张骞头顶烈日穿行在这茫茫戈壁时的情景……

车窗外是我仰慕已久的祁连山,它巍峨雄壮,山顶上覆盖着皑皑白雪,向西绵延了近千公里。北面是人迹罕至的大漠。沿着祁连山向前伸展的河西走廊如同绸带一般,把沿途的几座古城和生机勃勃的绿洲串在一起,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最为精彩、厚重的一段。许多年了,祁连山上雪水,每到春天,就会汩汩流下,汇成了一条条清澈的河水,滋养着山下的绿洲和牧场。车窗外的天空是那样的蓝,不时飘过朵朵白云,远处的山坡上,一群群牛羊和马儿正在悠闲地吃着草,不由得想起那句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我想,这不就是当年那种情景的再现吗?时间在这里好像停下了脚步,细细打量着,万籁俱静,亘古不变,我沉浸在其中。对于干旱荒凉的西北来说,祁连山就像伸进来的一座湿岛,在来自远处大洋季风的吹拂下,不断将暖湿气流送进这干燥的戈壁,而后变成雨雪,飘洒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可以想象,假如没有祁连山,这里将成为沙漠主宰的“死亡之海”,而位于东面的城市绿洲也将会被沙漠包围……这真要感谢神奇的造物主。想到这里,我对祁连山更是肃然起敬……

我们从扁都口翻越祁连山进入河西走廊。两千年前的那个夏天,张骞也是从这里踏上漫长的西行之路。作为汉朝的使者,他要秘密寻找一个叫月氏的部落。在风沙中迷路的他,不但没找到月氏,反而成了匈奴人的俘虏。他历尽劫难,逃离了虎口,在见到月氏国漂亮的女王后,终于踏上东归之路。不过,当他出现在汉朝边境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几年,像穿越时空隧道一样,他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小伙子,变成衣衫褴褛、两鬓斑白的中年人。他远远望着长安城,双膝长跪不起,泪流满面……张骞此次之行,虽未说服月氏共同抗击匈奴,但是他找到了去往西域乃至欧洲的路,还带来种子、地图和大漠深处的信息,也为中原王朝带来希望。站在长安城上的汉武帝,望眼欲穿,隔着层峦叠嶂的祁连山,不仅看到了边境线上滚滚狼烟,也欣慰地看到了戈壁滩上的部落和地中海沿岸的城市,鲜花和青铜酒樽一同向他招手。张骞用他长途跋涉的足迹,把自己的名字写进厚厚的《史记》和漫长的丝绸之路上。遗憾未能与他为伍,完成这伟大的壮举。想起司马迁对他出使西域的评价──“凿空”之功。

车已驶入张掖的地界,眼前是一片葱郁,祁连山像一幅长长的壁画,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它气势雄浑,色泽凝重,我投向窗外的目光,在和它默默地交流着,传递着古老的信息,它仿佛在向我倾诉那些尘封的往事,带我走进硝烟弥漫的历史,踏进祁连山的余脉──胭脂山中。霍去病、卫青率领着铁骑,从我眼前掠过,纵横驰骋,重创了匈奴骑兵。胭脂山上艳丽的花朵,曾为匈奴女人提供了天然的化妆品,而山下这片丰茂的牧场,专门为匈奴军队饲养良种战马。不过,这些都已变成美好的回忆了。这时,大山深处隐约传来匈奴女人那婉转哀怨的歌声:“亡我祁连山,使我牲畜不繁息。失我胭脂山,使我嫁妇无颜色……”霍去病和他的军队,在歼灭匈奴主力后,一路上冲到被匈奴人视为圣地的狼居胥山,率大军进行了祭天仪式。他放眼四顾,悲风扬沙,内心无比激动的他,向着长安城用力举起了战旗。我好像目睹了当时的情景,浑身热血沸腾……不过,这是多年以后,我在辛弃疾的那首词里听来的故事──“封狼居胥”。霍去病用锋利的剑,将这片土地划入大汉的版图,也把自己的名字刻在祁连山和匈奴人的梦里。烽烟渐渐散去,长长的河西走廊,俨然是一条飘动的纽带,把中原王朝和大漠深处的部落紧紧连在一起,又像母亲那长长的手臂,挽住了将要离散走失的“孩子”。从此,不同肤色的人,骑着骆驼,带上货物和经书,穿行在这茫茫的戈壁中……

然而,喜和悲常常像孪生的姊妹。正当踌躇满志的霍去病再要建功立业之时,却突然被上苍“招”走了。天妒英才──汉武帝发出长长的叹息!他下令将霍去病的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让他的肉体和灵魂与巍峨的祁连山融为了一体。我不由得想起那坟茔前“马踏匈奴”的石像,想起那段血与火的岁月,想起那些战死在沙场上的汉家将士……“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战争的残酷无情和远方亲人的思念,令人喟然长叹!吹去岁月的尘埃,我好像看到了那一个个倒下去鲜活的生命……人生可以画上休止符,可历史从未停下过脚步,它一如既往地向前走去。大规模的征战渐渐平息了,晚年的汉武帝要铸剑为犁,把自己的梦与祖先的梦重叠在一起,迎接着他所期待的“一个永恒的春天”。自此,祁连山脚下,悠扬的驼铃声,替代了战马的嘶鸣;牧场上牛羊的嬉戏,替代了戈壁滩上的厮杀。

汽车在绵延的路上疾驰,像是在寻找历史远去的脚印。望着窗外戈壁上蓊郁的祁连山,我依然在史书中穿行……汉王朝的大厦,几百年后,在人们的叹息中还是坍塌了。此后,中原王朝在经历了混乱和暂短的统一后,迎来了战争频仍的南北朝时期。为了躲避战乱,中原一些家族显赫、家学渊源的名门望族,渡过黄河,来到了这里。葱郁的山峦和川流不息的河水,让他们内心感到了安宁。在这里,他们辛勤的耕耘,使中原文化得以发展,不仅见证河西走廊文化的繁荣,而且守住了一份学者灵魂的净土与儒学传承的使命。让后人在为中原生灵、文化遭到涂炭而感到痛心疾首的时候,也为河西走廊文脉的传承感到一丝欣慰……

祁连山下的这片土地,一直默默承载着祖先的梦,像嘉峪关如锁的城楼,像敦煌壁画上的飞天女神……若干年以后,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逐渐兴起,河西走廊上的脚步声,渐渐地稀疏了……如今,“一带一路”的倡议,唤醒了这沉寂近千年的古道,让它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只是拔地而起的移动通信的金属架,取代了长城上的烽火台;高速公路、高铁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取代了昔日的驼队。

汽车驶出了河西走廊,前面是一望无际的戈壁。飞快的车轮,追逐着地平线上渐渐西沉的太阳。让人想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感受到了西北高原苍凉悲壮的意境。回头望去,夕阳下的祁连山,像一位历尽沧桑但依然精神矍铄的老人,站在这亘古未变的大漠之中正凝视着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