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蓝天白云畅想曲

来源:中国环境报 | 查干  2019年06月05日14:19

在这一丸地球上,没有一种生灵,包括人类和动植物,不渴望蓝天白云的。蓝天白云是生命之需,犹如绿水青山。清冽的风,是生命之氧,缺氧就是末路。那么,清冽的风从哪里来?从绿水青山。有了清冽的风,就有了蓝天白云。蓝天白云,是生命畅想曲,自古至今,一直奏响在一切生灵的心田里。

我的家乡,在大兴安岭支脉的罕山山脉南麓,那里曾是生态圣地。山清水秀,绝非一句形容词。童年的时候,山是苍绿的,水是清明的,天空是湛蓝的。点缀它的,除了白云,更有山鹰、百灵子、大雁、丹顶鹤之类的飞禽。连沙尘暴,都不敢前来走一步。

一到四月,山杏花开满山地平川。晨光里,天空呈粉红色,一推开窗子,满眼都是粉红色的晨光,像一片梦境。那时候,听到的是呼呼的风声,却无杂尘。看见树木花草,被风吹拂着,像水浪一样推向前方,只是不见风的形状,干干净净,似有似无。顿时觉得,人世间原本就如斯。现在想来,我的童年是幸福的。青山绿水,便是我最初的摇篮。蓝天白云,是视野里唯一的画面,也是风景。压根儿就不知道,人世间还有沙尘、雾霾之类令人恐惧的气象怪物。这,与农业文明有关。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来北京谋生。最初,工作单位在陶然亭公园的慈悲庵里。公园里,有山有水,有水禽和知了,还有蛙歌。这是郊野公园的特性——野。那时候,北京的四季,是比较分明的。春日和暖,花草葳蕤,天空里飘有洁白的云片。雨,说来就来,古老京都是它的驿站。

夏天,有些热,太阳过分热情。但屋里没有空调,睡眠照样舒适。睡觉前,院子里洒一些水,立马清凉起来,我们坐在慈悲庵的长廊里,喝茶、聊天,侧耳聆听,从游船上传来的桨声和歌声。常有情侣轻轻吟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在那遥远的地方》《九九艳阳天》《敖包相会》等爱情歌曲。

秋日,斑斓多姿,风是五谷香的,菊花盛放,独占风光之最。到了晚秋,香山红叶,点燃起京都所有的梦境和窗棂,红到你骨子里去。秋风,是丰收的喜悦和些许悲秋的综合物。然而,它是浪漫的、多情的,干净的。

冬日里,总有清雪闲来溜达,把个古城渲染得,一片洁白。尤其八达岭岭头的雪光,将长城照耀得,如一条银色长龙,逶迤而去。这就是,初到北京的草原人,所感受到的京城四季。霾,为何物,不懂。字典里有,从没有正眼看它一眼。或许那时候,霾正处在萌动状态,我们没有把它放心上就是。

之后,是改革开放的号角,在神州吹响,地动山摇,锐不可挡。各行各业,闻风而动,迎来一个接一个的建设高潮。如斯,从农业文明,一步跨入工业文明。我们古老的国度,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着。繁荣景象,引来世界的目光。然而,新生事物生长的过程,总是免不了曲折和坎坷,经验和教训同时出现。任何一种文明的到来,这都是前提。何况这是百废待兴的开拓阶段,要创出一条新路,摸石头过河,谈何容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然而,实践的过程,就是取得经验,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过程。譬如,霾这个怪物,就是工业文明中所产生的怪胎。这些年,它的猖獗,使我们吃尽了苦头,也使我们困惑而无奈。然而,我们从困惑中惊醒,为时未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提法,点醒了我们些许麻木的神经,这是智慧,也是经验所得来的圣露,清醒剂。

于是,振兴自然生态,保护自然生态,巩固自然生态,成为经济建设的前提和动力。这个觉醒,有些苦涩,然而甜味在其中。何况,生态保护,还山河以绿色,还天空以晴朗,不仅仅是国家有关部门之事,更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需要的,不是责备、怨恨,甚至愤懑,而应平心静气地去为美好环境的建设,做一些应有的贡献,让汗水及智慧,挥洒其中。

近些年,我们的国家为此做了极大的努力,人力物力的投入,是超前的,也是有目共睹的。最近,美国航天局发现,在世界笵围内,绿色植被的增加量,仅中国就占了25%,即1∕4。这不是传说,而是现实;这个奇迹,是由中国人所创造。光荣属于每个中国人,尤其那些,在环境建设中做出贡献的无名英雄。譬如,毛乌素沙漠,过去是不毛之地。荒沙千里,无风也起三尺浪。尤其,沙漠化的速度,令人不寒而栗。

令人惊喜的是,如今那里已成为一片又一片的生命绿色之地,树木成林,花草遍地。库布其沙漠,如今也已变成绿色王国,它的治沙经验,不仅鼓舞了中国人,也鼓舞了域外有关国家的治沙斗志,前来取经者络绎不绝。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我们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国的山山水水,正在回复如初之美,甚或更有新的改观。我们的大地,又有了清风明月、蓝天白云、鸟语花香。

就北京而言,近两年所出现的蓝天白云、清风明月、朝霞夕晖,让人欣喜。改善是明显的,客观的,也是有目共睹的。北京的森林公园、街心公园、湿地,成片绿地,以惊人的速度在增加。我家住在北护城河北岸,几年前,北京市投入几个亿,为改善和提升河两岸的绿色景观,做出了优异的成绩。

每日在护城河的绿道上漫步,它的绿水,它的碧树,它的众多花草,不仅悦目,更是养心。这是一处,提升城市档次的利民工程,假如不去点赞,就显得不够厚道。更何况,全面建设生态中国,无论城市,抑或乡村,前景可期,为期亦不会太远,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简介

查干,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著有诗集《爱的哈达》《灵魂家园》等,部分作品被译成美、英、法、日、韩、匈牙利等文字。曾多次获国家、省部级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