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编后记

来源:《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19年第3期 |   2019年05月25日14:02

本期,我们以理论研究与文本批评为主体,同时辅以现象研究与专著书评,试图较为全面地把握近期当代文学的创作新态与研究动向,向诸位读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想见解。

理论的发微有助于纵向历史地考察文学的发生演变规律,及时引导文学创作与批评。本期“理论研究”栏目中段崇轩关于“人物和典型问题的思考”一文立足于翔实清晰的脉络梳理和敏锐的问题意识,对当下文坛人物形象塑造疲软无力的状态进行了把脉问症,同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与看法。

当代文学的“历史化”是完善当代文学学科建设与当代文学研究走向成熟的重要步骤,这既需要对史料的梳理、证实、辨伪与再发现,又需要对已有的学术史与文学史进行把握与二次研究。本期陈培浩一文对洪子诚学术研究史的评价问题进行了深度梳理,将其学术研究放入时代转折场域的宏观视野中进行剖析,立场中正平和,论述有理有据,“同情之理解”的历史姿态在这里得到了体现。

本期的“诗歌研究”栏目包括诗人李少君对四月诗歌充满性灵与理解的印象式评点,也包括刘云春和陈刚对顾城诗歌研究最新成果的重新解读,这种研究提供了对顾城诗歌理解的另一种路径。

当代文学研究离不开对文坛现场的关注与深度跟踪,本期“最新文本”栏目和“李洱《应物兄》研究专辑”是对最新文学作品的及时跟踪批评。“最新文本”栏目中刘大先将笛安的“情感书写”放入18 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与资本主义情感模式中进行展开,视野开阔,颇具深度。《应物兄》是当代文坛近阶段收获的又一重要作品。徐勇的文章深入分析了《应物兄》的先锋性、思想性与小说的叙述方式。

此外,“作家作品研究”栏目与“书评”栏目也就近期一些热点文学作品与学术专著进行了集中讨论。钱念孙探讨《刀兵过》与《白鹿原》的文章从文化的视角切入,对两部历史题材作品的写作方法、历史意识进行了细致对照。“书评”栏目中杨庆祥与李伟长二人分别就刘禾的学术著作《六个字母的解法》和张新颖的沈从文研究作出了满腔温热的理解。

自2019 年1 月创刊以来,本刊持续探索,秉持“学术性”“前沿性”“理论性”相结合的原则,深入探讨当代文学的创作实践与理论思潮。无论是文学史料的钩沉梳理,还是观点与理论的系统阐发,或者基于问题与现象的发微抉隐,我们一直期待各位同行学者史料翔实、论述严谨、思想深刻的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