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演艺及文创产品博览会日前落幕 五万多人次参观,逾一千五百家机构“看样”

来源:文汇报 | 黄启哲  2019年05月24日09:18

本次博览会首次纳入文创产品,为观众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图为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文创手绘记事本。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演艺及文创产品博览会日前在上海展览中心落幕。主办方昨天公布,博览会累计超过五万人次入场,33个特装展区的文创产品销售金额(含订单)超过3400万元。参展的1169个演艺作品,吸引了1500多家专业演艺、文化机构前来“看样”洽谈。

本届博览会展示了近年我国在舞台艺术创作及文创产业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创造了两个“首次”:首次将文创产品纳入博览会,为观众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也从“大文化”视角展现十八大以来的文化发展成就。此外,博览会也首次实现文旅融合的策展理念,向更多普通观众开放产品销售,令博览会成为近期上海百姓口口相传的热门景点。市民购买文创产品的同时,通过各省区市展区展位感受着各地的传统戏曲、非遗手工艺文化,一些文化机构精心设计的互动体验、免费派发的纪念品,同样也能让普通观众收获满满,“把文化带回家”。

纵观博览会,记者发现,胶带、书签、折扇、马克杯、笔记本……这些常规文创几乎成为每个参展文化文物机构的“标配”产品。由于价格亲民、实用性高,恰符合文创将文化融入日常生活的旨归,因而仍是文创领域的“长销品”。

既是“标配”,要从海量产品中脱颖而出,吸引消费者购买,比拼的就是设计者的创意与匠心。在现场,一套国家图书馆推出的《花与诗》书签,不到20元的价格在预展时就颇受欢迎。正面花朵工笔画取材自清代画家张兆祥《百花诗笺谱》,背面则是歌咏花朵的对应古诗词。比如,紫藤背面即是李白“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的名句——“以诗咏花,以花衬诗”的文人雅趣,在这样的组合搭配中,与当代审美设计有了呼应和对话。

除了5757种文创产品参展,1169个演艺作品吸引了1500多家专业演艺、文化机构前来“看样”。为了让“专业买家”有直观体验,全国各专业院团、机构还在上海展览中心中央舞台上演推介演出24台。15分钟的片段展示,吸引着不少演出商的注意,同时也让普通观众密集欣赏到各个地方戏曲剧种的“看家戏”。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在大戏《李保国》剧组参演“十二艺节”前,提前两天赶来完成博览会的推介演出。而他们带来的是一出传统戏《钟馗》中的片段。这出戏的钟馗虽然勾脸,却以武生应工,现场青年演员展现的“钟馗行路”文武兼备,台下叫好连连。据剧团工作人员介绍,别看钟馗旁边的“小鬼”只是小角色,他们其中一个是剧团的“跟头王”——两次翻出吉尼斯世界纪录。

有的展区还自己搭建了小舞台,集中展示当地特色演艺项目。比如四川展区,以竹林为主题的展区清新别致,另一侧的半圆舞台别致清新,台上演绎的川剧绝技变脸,聚集了一大批观众,成为博览会现场最受欢迎的“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