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中国铁路人》:“工人文学”绽放新光辉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冰川小熊  2019年05月22日14:52

作品简介:

本书以一个铁路工人的日常生活写起,抒发了一代铁路人对待工作的深厚情感。文笔平白朴实,以手写心,作者对铁路工作的热爱真挚热切,令人感叹。这是互联网最动人的部分,任何人都可以书写自己的故事,记录个体的荣光。

作者简介:

恒传录,起点中文网签约作家,把自己职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到了小说中,感染了无数读者。

文本评析:

《中国铁路人》的主人公白玉传是一名工程专科生。故事背景设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人民学历普遍较低,中专生已是很高的学历。他性格朴实谨慎,爱好英语,富于责任感且乐于助人。小说从白玉传毕业后分配到铁道部电气化局的工程队伍开始讲起,讲述了主人公从磁县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工人干起,一路做到厦门地铁2号线变电工程的项目总工。兢兢业业25年,他不忘初心,坚定信念,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中国铁路。

“工人文学”一词有其特定语境,一指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工人作家所书写的工业故事,另一指则是改革开放后“新工人”群体的自我呈现。这类文学作品曾在上个世纪的苏联、东欧等国家和地区风行一时。工业背景的故事大多残酷,充满剥削与被剥削,或是剥削下的反抗。近些年来这种类型的小说作品并不多见,但从从大的概念分类上看,《中国铁路人》这部作品的作者本身具备铁路工作背景,又是完全描述一名铁路工人的成长经历,毫无疑问具有某种代表性。这是“工人文学”特定语境的流变,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宛如升级打怪的成长经历成了书写的对象,记录着历史的变迁。实现自我、社会责任感以及爱国之情相互融合,展露当代工人内心世界的一隅。

一、正能量色彩浓郁的现实主义

本书首发起点中文网,叙述方式也很“起点风格”。小说中描绘铁路工人的日常,几乎可以称得上事无巨细,每个章节较为独立,一件件小事串联出白玉传自我提升的过程。初出茅庐,结识伙伴,苦学英语,克服工作中一个又一个困难。其中穿插大量专有名词,和铁路工作中所遇到的详细境况,实际上也为读者的阅读增大了难度。专业内容篇幅占比一直是工业背景作品所要注意的,太少则不能清楚解释,太多却会令读者心生厌烦。本书较为合理地把握了这一点,语言浅白简练,对读者相对友好。

小说所讲的是人人喜爱的那类故事 ,男主人公付出努力,走向成功。中途虽然经历挫折与白眼,却不会影响结果的圆满。全书贯穿着具有当代特征的价值观,将个人努力对人生轨迹的影响放在第一位,弘扬正能量,收获与付出成正比,甚至有些意外之喜,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现实色彩的“成人童话”,可以为那些一线奋斗者注入一针兴奋剂。

二、融汇现实与理想的价值观

文中亦有一些支线,主要用来写出白玉传生活中乐于助人,责任感强烈,要求进步的个性。还有他在不同人生阶段与诸位伙伴的交往,并在他们身上学到不少东西。人物性格因此而更加丰满立体,富于人情味。无论是帮助海南原住民讨薪的桥段,还是联合工友救助试图自杀的妇女,都能看出白玉传正义、善良的个性。作者心中的善念也因此被窥见,怀着朴素的愿望,想要描写一个普世的好人。

这其实来自传统文化中儒家的路子。热爱国家热爱集体,努力奋斗,实现理想。但又富于同情心,与人为善。白玉传身上有种年轻作者不擅塑造的,朴素的光辉。诚然这种光辉在如今的现实主义新作中略显黯淡,但毕竟有人还在秉持着这样的信念。这也是开头我所说的“看到了自己的局限”,因为太久没有看到这样的作品,一开始反倒有些不适应了。白玉传所展现的对未来的迷茫,承受的工作压力,还有失恋后的状态,其实都是非常浅尝辄止的。似乎因为坚守了某种崇高的理想,这些琐屑的痛苦便不能伤害他。这并非一种失真,而是集体主义背景下所展现出的真实的内核。

本书的感情线也是一波三折,男主人公恰好交往过三位女友,并与最后一位喜结良缘。不知道是不是确有其事,每条感情线都弥漫着浓浓的“直男风”。白玉传为她们的容貌和性格心折,付出真感情,具体主要表现在写信和寄送礼物上(异地恋没办法)。但当女友不回信时,虽然心生疑惑,但也并不很当回事……直到见面后恋情宣告结束。真是令人哭笑不得的直男操作。

从前日子慢,车马慢信也慢,青年男女不如现在奔放大胆,造成一些美丽而哀伤的误会。作者并未投注太多悲情色彩,而是将其作为人生中一段平凡的旅程,顺顺当当地趟过去,祝福前任,拥抱新生活。感情线作为支线,被极大地弱化,作者并不打算以此招徕读者,只是平淡地叙述。这在不同题材的作品中,会起到不同效果。作为一本描写中国铁路人奋勇前行的小说,篇幅较短的感情线只是一种点缀,像草原上星星点点的野菊,散发清甜的芬芳。

三、质朴浅白的文笔更凸显真实可贵的情感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中的措辞造句都略显浅近直白,实在不能说是已经形成某种个人风格。但这种简单的行文于我而言也是珍贵的,读起来很舒服,气脉流畅,贯穿始末。如果说所谓“当代工人文学”真的存在,这种文风无疑是极为合适的,既不喧宾夺主,又能贴合现实。

起点连载的小说章末,可以看到作者在章节末尾发表一些感想,带着满满温情,讲述自己与剧情相关的悲欢。此刻作者形象与白玉传发生微妙的重合,那种骨子里隐约存有痕迹的怅惘,那种对中国铁路工程矜贵真挚的热爱,都让读者感受到男主人公与作者的相似之处。因此而带给我略显不同的阅读体验。

一名作者多半会在作品中隐藏自己,但在《中国铁路人》中,主人公的若干遭遇都带有现实痕迹,心境变化也极为真实,一开始懦弱自疑,期间用知识武装自己,从而获得自信。作者并不吝于表露本真自我,这或许是当代工业背景小说作品的特质。

当然,《中国铁路人》也存在一些弊端,在弊端上与半个多世纪前风行一时的工人文学暗暗相和,但有所缓解。工人身份常常意味着文化水平的不足,本书虽无此类问题,但在小说技法和遣词造句仍有加强余地。有道是“文似看山不喜平”,小说在情节设计方面也有过分平淡之嫌。可以看出作者有些模糊“纪实文学”和“小说”的边界,实际上男主人公也常有些惊心动魄的遭遇,却被作者以相对平淡的写法化掉。这可能是能力不足,也可能是一种自我选择。但如果确定了体裁为小说,我认为还是应当写得像小说一点。

《中国铁路人》所讲述的故事,对我来说有些遥远。不仅仅是出于对铁路工程甚至整个工业体系的不熟悉,而是来源于一种年代差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路高速发展,几年之间就有重大变化。书中故事一开始发生在二十五年前,中专生还包分配,这种年代感的源头是作者,因而无法在时间线的推进中被抹去。读书这一行为延展出的可能性之一,就是看到不同的世界,了解遥远处他人的生活。诚然《中国铁路人》这本书做到了这一点,满足了我的阅读需求。了解铁路知识倒是没什么用处啦,但就像高数在日常生活中也没什么用。

总之我对阅读本书所产生的种种情绪体验感到满意,从中也获得了诸多思考,关于工人文学的流变,关于我手写我心的价值所在。今年年初,阎连科在新书《速求共眠》的一场讲谈会上说,作者写现实主义,是决计写不过托尔斯泰的。因此要去找寻,要去拓宽边界。读了本书后我发现情况并不绝对,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发展历程,网路时代写作门槛降低,正给了工业背景文学走上台前的机会。工人群体未必被文人所忽略,但相关的文学作品总归不多。不同职业的人写自己的故事,对本职业进行详细介绍,将一生的荣光与怅然融入其中,既有文学价值,亦是珍贵史料。

现实主义永不式微,正如浪漫主义、存在主义、解构主义等,都自有其价值。时代变迁,最不容易变换的反倒是现实主义,现实永无止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想,也会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遭遇诸多困境。现实主义作品是基底,是沃土,总有茂盛植物肆意生长,而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种下种子。我平日里鲜少接触这样的作品,或许工农阶级的“百花齐放”早已发生,无数职业者敲击键盘,写下属于各行各业的奋斗故事。

2019年,让我们由衷赞美互联网,由衷赞美每一个想要书写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