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秋葵老屋》:石库门背后的城市记忆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墨阳  2019年05月22日14:38

作品简介:

文学的根是现实。网络文学是当下这个时代重要的一种文学体裁,以网络为载体,传达作者对于现实的关注。《秋葵老屋》就是这种关注在作品中的一种体现。《秋葵老屋》从淮海中路林家在本世纪初的一次动迁入手,将对历史的回顾和时代的变迁融入到一家四代人的生活与回忆中去。在娓娓道来的家族史般的述说中,掺杂着属于中国、属于上海的历史印记,而这一切,都以林家及其周边二十四户的动迁为纽带,将其与市民生活紧紧相连,成就了一部具有现实主义情怀的优秀作品。该作品曾获得首届上海市新闻出版总局现实主义大赛优胜奖。

作者简介:

乃越,阅文集团起点中文网签约作家。代表作《梦东方》三部曲,包括《秋葵老屋》、《苏河湾的石库门》、《梦东方》。在一众网络作家中,乃越以细腻的情感描写著称,在家长里短中逐步展开戏剧化的情感冲突。

文本评析:

一、以文字记录变迁的创作自觉。

无论是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保持现实主义精神,关注社会生活,使自己的文学创作和作品具有社会意识、现实意识,都是一个作家必须具有的社会义务和责任担当。在网络文学领域,现实主义的体现很多都和玄幻等幻想题材相关,作家通过人物构建和观点表达传递出现实主义精神。不过,这其中很难说清,到底有多少是作家的主动表达又有多少是作家在写作时不自觉流露的时代印记。

但是在《秋葵老屋》这一作品中,读者能够很容易就感受到作家主动向现实主义靠拢的倾向。小说的切入点是淮海中路老屋改造动迁。上海淮海中路始建于1901年,初名宝昌路,后改名霞飞路,是上海法租界的主干道。自建成起,这里就是上海十里洋场的核心区域,被称为东方的香榭丽舍。在上海这个中国近代史的中心城市,淮海中路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也是中国百年沧桑变化的亲历者。《秋葵老屋》将二十一世纪初上海市政府对淮海中路的现代化改造作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以林家几代人在上海的起起伏伏我线索,将淮海中路的历史转化为市民的人生百态,在完成人物塑造的同时,也缓缓展开了一卷从抗战到改革开放至今的历史图景。

对比《秋葵老屋》与其他网络文学作品中的现实主义,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在《秋葵老屋》的创作过程中,作者在有意识的用自己的笔进行历史记录。纵观文学史,一个成熟的文学体系,往往包含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个方向的创作。在大多数网络作家选择幻想题材的浪漫主义创作时,《秋葵老屋》等一批现实主义题材相继出现,这表明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正在逐渐跳出原本的舒适区,慢慢地被更广阔的人群接受。

二、以意象传递深情的文学手法

使用意象来象征概念,以此进行丰富的情感表达,这是一种常见的文学手法。在《秋葵老屋》中,林家各成员之间的日常互动和回忆占据了很大的篇幅。为了在这种看似平淡的描写中完成丰富的情感表达,作者选用了某些特殊意象作为标志物反复出现,并通过情节设置为其赋予了厚重的情感寄托。

在书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其实就是书名中点出的两个名词:秋葵、老屋。秋葵是书中人物的名字,也是和林家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在开篇第一章,作者就已经明确点出:“秋葵代表思念。”思念是一种很玄妙的情感,或者说是一种行为。在这种情绪上的行为背后,是亲情,是爱情,是友情,是互相牵挂和难舍难分。同时也包含了不得不离家远行的无奈。林家第一代,背井离乡来到上海,秋葵代表的是对老家的思念;林家第二代,战火连天中远赴重洋外出留学,秋葵代表的是对家国安危的挂念;林家第三代,在和平年代离家万里求知,秋葵代表的是游子对家人的依恋。一代又一代人,秋葵代表的思念是无论时局如何变化,无论风起云涌,林家一直互帮互助,在亲情维系下的互相牵挂。在秋葵的背后,是作者始终相信,人类之间最真挚的情感绝不会变质的美好愿望。所以说,秋葵是思念,也是亲情。

老屋则是另一个贯穿始终的意象。首先,故事就是由老屋的动迁引出的,围绕着老屋的动迁,拆迁与补偿、家庭和居所、父母和子女、姊妹和恋人,多种情感的冲突就逐渐爆发出来,隐藏在现在一家人背后的百年历史也暴露出来。而这些所有的冲突,过去与现在的人和观念的碰撞交融,林家一家人的聚散合离,都和这间静静伫立的老屋紧密相连。老屋是一家人在上海的居所,也是林家这个家庭在大地上的具象。从这个角度来说,老屋不仅仅是一间房子,更是见证了林家四代人传承的特殊家庭成员。

当秋葵和老屋这两个意象交织,配合老屋动迁的小说背景,《秋葵老屋》自然而然的就将对家人之间的思念之情与老屋承载的历史记忆合二为一,厚重的历史气息和动迁冲突下的戏剧情节达到了一体交融。在动迁中发生的一幕幕社会矛盾和人性关怀交织的画面,也和这些形象可感的意象一起,在读者面前直观的展现出来。配合上世纪之交的特殊时间节点,原本人与人之间的羁绊便转化为对家庭历史回忆的怀念与不舍,和上海这个特殊的城市的发展史结合在一起,又拓展为一种更加泛化的怀念。当读者——尤其是上海本地的读者阅读时,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林家一家人之间的羁绊,还有作为一名上海市民对脚下这座城市承载的历史回忆的羁绊。城市从来不是冰冷的,行走在城市中的市井小民、追逐城市梦想的新市民,散落的老屋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共同构成了上海这一活生生的巨兽,在东海畔呼吸吐纳,慢慢成长。而伫立在淮海中路的这间秋葵味道的老屋,正是上海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

三、以老屋为媒介的传承精神

上文中说道,老屋在《秋葵老屋》这部作品中是将林家一家人的经历和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交织起来的重要意象。如果再细致一点来分析,就会发现老屋即使在林家的历史这一限定的范围中也有着丰富的含义。开篇是林家现在的当家人林友兰在老屋中回忆家族的历史。当年林友兰的祖父林升泰从江西老家来到上海,便扎根在石库门之后,也是从那时候起,林家的故事就和上海紧紧联系在了一起。经过几代人的变迁,石库门老屋不仅仅是一家人的居所,更是林家几代人变迁交替的见证。林家自林友兰的祖父以来,到故事发生时林友兰的子女,几代人虽然颠簸起伏,但是都一直坚守温柔善良的品格。林家的家风世代传承下来,石库门房子也世代传承下来,在不断的浸润下,石库门房子已经超越了居所的概念,成为了林家与人为善家风的象征。这便是老屋背后的精神传承。

因此,可以将世纪之交的老屋动迁看做是传统家风在时代冲击下的传承危机。经历了从抗战到改革开放广阔时间的老屋在新时代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不得不面临动迁的命运,而旧的家风也在这一过程中打碎重组。然而就像老屋最核心的部分永远是居住其中的人一样,虽然在动迁过程中,林家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矛盾和争吵,围绕拆迁、房价等问题出现了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心理焦虑,但是其家族传承精神中如“秋葵”一般的温柔内核却没有改变。也许这就是作家想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纵使时代变迁,亲情的内核永远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同在,永远在人们的心中留存。

《秋葵老屋》全书不过二十多万字,在网络文学中算是十分短小的篇幅了。在这二十万字中,作家以温柔细腻的笔法将林家四代人的情感变化和时代发展通过老屋动迁这一事件铺陈开来,将具有传统文化内核的家庭传承和现代生活中绕不开的“房子”、“生活”等话题结合起来,讲述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一篇亲情故事。在玄幻等幻想题材占据主流的网络文学大军中,为读者开辟了一块充满人文情怀的现实主义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