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戈壁之爱》:新栽桃李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李潇  2019年05月22日12:53

作品简介:

本文选取援疆支教教师的平凡生活题材,讲述了来自江南的青年教师周扬与妻子计小玲共同来到新疆工作生活,对新疆从陌生到熟悉再到融入,决心为边疆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故事。全文价值观端正,行文流畅,文笔朴实,贴近现实,刻画了新疆人民积极向上的日常生活,展现了大美新疆的绚丽风情。但是,在文本故事的曲折性和提升现实题材的亮点方面还需要多加锤炼。

作者简介:

谢其零,起点中文网签约作家,著有《卿本贤妻》《福星高兆》《戈壁之爱》等作品。

文本评析

一、基于现实题材的正能量探索

近年来,现实主义题材的网络文学作品出现“井喷式增长”,网络文学逐步淡出初创时期强化虚构和想象力作用、注重玄幻类创作的氛围,开始向贴近现实、挖掘真实转变。特别是随着直播平台的兴起,各地各类人群通过参与日常生活直播增加了互动、提升了对不同生活形式的兴趣,对多元化生活细节的关注也日益成为网络创作的热点,创作者基于现实做出的探索丰富了网络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由于题材相对敏感,关于新疆的现代题材网络文学作品尚不多见。《戈壁之爱》选取了赴新疆支教这一主题,将这一国家长期战略浓缩到平凡人的生活写实之中,揭开了许多读者眼中陌生神秘的新疆的面纱,既展现了新疆的地大物博、气象万千,新疆各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朴实善良,又歌颂了几代援疆人奋斗不息“献了青春献子孙”的支边精神、新时期援疆人的使命担当,充分起到了弘扬正能量的作用。

《戈壁之爱》的主角周扬、计小玲是一对普通的年轻夫妻,两人一直在江南小城工作生活,新疆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遥远的名词。为了实现自己志在四方的理想,为平淡生活做出改变,周扬先斩后奏,报名参加新疆支教后才告知妻子和父母。计小玲最初对丈夫的选择并不太赞同,因为二人正在做备孕打算,并且对新疆的陌生感也使她有些抗拒,但最终还是同意了。在周扬的工作落实后,计小玲请假去看望丈夫,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活,逐渐地了解新疆、爱上新疆,也做出了来新疆工作的决定,两家父母也通过实地探访,不再抱有疑虑,对他们的选择表示支持。计小玲的闺蜜张燕在一同来新疆旅游的过程中与周扬的新疆籍同学董江相识相恋,虽然因为董江前女友的阻碍,两人感情遭遇波折,最后仍然坚定相守。周扬和计小玲迎来了新生命的降生,周扬决定将支教时间再延长三年,这个家庭将在新疆继续度过一段美好时光。

这个故事诚然平凡,但文中处处展现着新疆这片热土的美丽与生机,展现着新疆人民的友爱与团结,看得出作者做足了功课,让新疆不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枯燥介绍,而是一片充满活力的宝地。通过文中的诸多细节,新疆生活较为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来自江南鱼米之乡的计小玲本来担心新疆物产不够丰富,没想到很快就被美味的瓜果、酸奶、牛羊肉征服了胃。新疆大地的美景更是如诗如画,雪山、沙漠、草原、湖泊,令人一见便难以忘怀。共同生活的邻居、同事里,有的是从年轻到年老一直在新疆工作的“疆一代”,有的是在新疆出生、长大的“疆二代”乃至“疆三代”,还有世世代代在新疆生活的少数民族,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深爱新疆,发自内心地拥护政策,默默挑起建设边疆重担。文中借一位开点心店的哈萨克族大妈之口,说出了少数民族同胞们拥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心声。

“真的是这样,我们是靠政府,靠你们汉人来疆,叫什么支边,几十年来,来了好多好多,不是你们,我还在山上放羊哪,哪里能过上这样好日子,楼房住着,儿子女儿都念书,我当初是没地方念书,不然只会做点心,我要是念了书,肯定也跟周老师一样,当个老师,那才攒劲,我们这也有民族学校,老师都是我们哈萨克,就是医院里也有我们哈萨克医生,这些都是沾了政府的光,就是现在有你们来旅游的,给边疆带来收入,边疆好了,老百姓才能有好日子过,这个道理我明白,明白的很。”

当前,新疆大地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发声亮剑”行动,各族人民都在投身思想解放运动,旗帜鲜明地反对“三股势力”和“两面人”。少数民族群众的心声,就融合在这朴实的话语之中。只有新疆安定团结,才能带来各族群众的幸福生活。

二、往事回忆与现时推进的交织

文中不时穿插的老一代支边者和他们后代对往事的回忆,虽然常常是淡淡的几笔白描,却让读者们体会到新疆早期建设的筚路蓝缕、铸剑为犁,勾勒了几十年来“沙漠变良田,戈壁建新城,瀚海通大道”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现了新一代新疆人对这片热土的深爱,与现时的新疆发展紧密融合在一起。

由于周扬、计小玲即将为人父母,他们对于孩子成长相关话题较为关切,也因此对新疆早期开拓者的艰辛生活有了更直观的感悟。人们常说,建设新疆的精神是“胡杨精神”,这一精神不仅植根于老一代人的心中,也成为青年一代戍边新人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

“我听廖会计说,最早来边疆的那一批人,结婚生孩子都没有老人在跟前照顾,还要上班,孩子没人带,统一送到托儿所,五十八天就送去,当妈的上班的时候抽空去喂孩子给孩子换尿片,他们那会儿上班有几个是坐办公室的,那些在工地里干活的人,干着干着活就往托儿所跑,看孩子的阿姨只有几个,孩子多哪能个个都抱着,所有的孩子在床上躺着,要不醒着要不就在哭,想一想不到两个月就要送去,多可怜,要不都说疆一代是奉献的一代,疆二代是受苦的一代。还有呢,大一点的孩子能够自己吃饭的,送孩子去托儿所的都是每家一个带盖的搪瓷缸,就像田师傅喝茶的那种上面有字的那种,把米淘好水加好,放点油放点酱油,托儿所统一放到锅里蒸,等到中午吃饭的时候小朋友排队坐好,然后个个说:阿姨那个是我的缸子。听了我都觉得心酸,当妈的能不心疼吗?”

因为怀孕泪点低了,计小玲拿出纸巾擦了擦眼泪,周扬搂着她轻轻拍了拍,“年代不一样,那个年代是辛苦,不过正是有他们的辛苦才有我们后辈的享福。”

这些看似普通的劳动者、垦荒者、守卫者,经历了创业初期常人难以想象的风雨坎坷,付出了不可估量的代价,以自己的热血和汗水,书写了新疆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主角自身的成长、在新疆的感悟,也通过对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现实经历的了解,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

在文中,主角夫妻参观独库公路的建筑纪念馆时,听到数万名官兵十年奋战修路,一百多位烈士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的故事,周扬不禁真情流露:

“来前多少我心里是会觉得我能来边疆支教,不敢说伟大吧,但算是超越多数人的吧,可是看到这里,我就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百姓,他们才算的上是伟大的人!” 相信每一位读者看到这里,都会产生相同的感慨与激情,这也使得全文的主旨得以升华。

三、平凡生活的英雄梦想

《戈壁之爱》中出场的人物都极为平凡,许多人的一生都在边疆小城中度过,但他们以自己的品行、敬业、奉献,抒写了一曲不平凡的建设边疆之歌。正如主角的感悟,新疆的建设离不开各行各业、千千万万像自己一样的普通人,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就是为新疆的美好生活做贡献。在周扬冒着寒风爬山家访摔伤的时候,在计小玲默默地为丈夫做好后勤保障的时候,在张燕决定和爱人一起留在新疆工作的时候,都闪现了平凡人心中的英雄之光。对于现实题材的网文来说,它可能无法像虚构类型的网文那样塑造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英雄角色,但能够挖掘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点,也同样可以起到打动人、鼓舞人的效果。

然而,《戈壁之爱》虽然能够提炼现实中的正能量,但在剧情的设置与亮点的捕捉方面仍然有着不足之处。现实题材固然可以围绕日常生发,但日常不等于琐碎,剧情仍然是小说的重要要素。《戈壁之爱》全文中,剧情的起、承、转、合的曲折较少,主角最后留新疆工作的选择也显得铺垫不够充分,特别是缺乏必要的高潮环节,这使得小说的主线被淹没在大量的日常生活描写和冗杂的对话之中。同时,虽然描述了较多生活细节,但由于文字打磨不够,使得全文流于较为单调的普通叙述层面,阅读体验不尽如人意。汪曾祺先生曾经说过:“好的语言要如‘刀切水洗’一般。”以此为标准,本文的文字功底还有一定差距。

总之,《戈壁之爱》选取了不常见的主题,体现了贴近现实的正能量价值观,向读者展示了援疆人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境界。但是作为文学作品,还需进一步完善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提升文本的可读性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