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诺奖得主勒克莱齐奥:旅行的意义是看到世界还存在希望

来源:澎湃新闻 | 高丹  2019年05月17日16:51

最近,译林出版社出版了《文学,是诗意的历险:许钧与勒克莱齐奥对话录》与《文学与我们的世界:勒克莱齐奥在华文学演讲录》。

勒克莱齐奥是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世纪后半期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之一,他在六十载的写作生涯中,一共出版了三十余部作品。瑞典学院在颁奖词中用“新的断裂、诗意的冒险和感官的狂喜”来形容勒克莱齐奥的文学历险及其作品的诗学特征。

法国文学翻译家许钧是勒克莱齐奥作品中文版的主要译者,许钧以翻译为缘,与勒克莱齐奥结下了四十余年友情。《文学,是诗意的历险:许钧与勒克莱齐奥对话录》一书就记录了二人就文学、创作、翻译、教育、人生等主题展开的一系列对话。

《文学与我们的世界:勒克莱齐奥在华文学演讲录》收录了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2011年至2017年在中国各地发表的重要演讲。这些演讲分别论述了文学与社会、人生、自然、科学、历史、想象、梦境、探险、都市、全球化等等的关系。许钧策划了这一系列演讲,并就每次研究作了侧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演讲的价值。

值新书出版,5月12日,勒克莱齐奥、许钧举办读者见面会,二位学者与新出的两本书的责编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对话。

活动现场

母亲、灾难与文学

勒克莱齐奥:我的母亲是一位非常勇敢的女性。我出生在战时,当时我的母亲是和我父亲分离的,父亲在非洲当随军医生,她独自一个人抚养了两个小孩,两个年纪很小的孩子,生活非常艰辛。那个时候有炸弹,还有德国人的军队。母亲的那种勇气我觉得是值得赞扬的。在境遇困难的时候,女性总是比男性更具有勇气,那种勇气可能不是士兵的勇气,是面对生活考验所体现出来的勇气。杜甫的诗《石壕吏》中也写了类似的境况,这首诗非常感人的,可以让我们体验在唐代时中国这样一个传统女性、这样一个母亲的形象所体现出来的这种勇气。

许钧:勒克莱齐奥先生说写母亲这样一个普遍的概念他是不写的,他说他要谈就谈他的母亲。作为一名作家,我觉得他的小说当中没有专门写母亲,也没有专门写他的儿子,他写的是普遍意义上的老人、妇女、儿童。实际上,如果你读他的小说,比如说他的非洲系列,比如说《奥尼恰》,比如说《沙漠的女儿》,还有《寻金者》,还有《饥饿协奏曲》,里面都可以找到母亲。母亲是跟他的生命结合在一起的,母亲给了他勇气,这点在他这里非常明显。

他小的时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他父亲当随军医生到了非洲,而他跟他的母亲在法国。他7岁的时候,跟他母亲到非洲去找他父亲,就在去非洲的轮船上,7岁的他就写了一篇小说,那部小说的名字叫《漫长的旅行》。这部小说后来丢了,他多次都谈到这部小说的写作对他来说非常重要,他觉得他母亲给他一种勇气,走向他者,走向另外一个新的地方,去寻找,去历险。

而他写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灾难,是他在小说当中不断在书写的,就是殖民主义。他写过非洲系列的著作,有传记类的、游记类的、小说类的。他有一本书叫《非洲人》,那实际上是一部传记,但是更重要的是自我的一种写照。他照着镜子在想,我虽然长着一张白人的脸,但是我有一颗非洲的心,所以对于非洲的过去、非洲的灾难,他的作品写了很多殖民主义对非洲带来的伤害,就是对于整个的非洲的侵略,所以在他的小说当中、传记当中对这一段的书写,他是充满着个人对正义的呼唤、对平等的呼唤。我觉得勒克莱齐奥先生是继承了法国人的一种传统,他要介入,他要在场,所以他人生的追求,包括他父母特别是母亲给他的教育,都在他的写作以及为人处事当中表现出来。这是我对他的理解。

《文学,是诗意的历险:许钧与勒克莱齐奥对话录》书影

历险的含义

勒克莱齐奥:我非常喜欢在中国,感觉到中国教育对于自我修养、自我控制在家庭里传递得非常好,孩子在家庭里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而且孩子在这样一个教育中受到了尊重。我的父亲是军人出身,我觉得我身上能反映出接受这样教育的一些影响和痕迹。父亲教育非常严格,他有这样一个理念,男孩子不能伸手什么都准备好,在家里自己要学会收拾房间,学会洗衣服、铺床,特别是在吃完饭之后洗碗,不能说吃完饭就跑掉之类的。

我确实是在美洲生活了三年,在那三年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美洲土著民族的生活境遇是非常悲惨的,那个环境非常潮湿缺乏食物,没有现代化的生活条件,但是这样一个民族也构建了自有的一种文化,其中包括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同时包括教育方面的理念。这个土著部落的教育中表达出对于他人的一种尊重,比如说很多的理念要尊重他人、要有礼貌等等。可以说,虽然他们的生活境遇非常的非现代化,但是他们关于教育方面的理念,确实让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特别是在美洲印第安土著对于孩子教育方面有很多规矩,比如说不能盯着吃的东西,不能跟别人说话时抢话,对于社会生活有很多的规则。我确实非常尊重这样一种文化,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也非常欣赏他们的文化。同样,在中国,我觉得孩子们接受的教育非常好,当一群人在门口的时候,年轻人能够把门打开让其他人先通行,这是一种非常有教养的表现。有一段时间曾经住在鼓楼,我晚上走路的时候会听到、会看到小孩子们边走路边愉快地唱歌,可以说孩子们非常幸福。这一点也是让我非常高兴。

做一个总结,为什么我说旅行这么重要,因为旅行可以看到世界并不像我们看到那样坏,希望还是存在的,所以这就是旅行的意义。

关于殖民者第二代跟当地文化的融合

勒克莱齐奥:我其实就是第二代移民的代表,因为我有毛里求斯和法国的双重国籍,因为战时在法国出生的,本来也可能出生在毛里求斯或者南非等等。谈到第二代移民和本土文化的融合,在我看来是非常非常难的,因为一个移民双重的身份,比如说我是法国和毛里求斯,同时我的父亲以前是法国和英国双重国籍,这种双重国籍身份的人很难,但是不要放弃你身份中的任何理念,也就是说不要放弃你身份两重的归属。

在中国是另外一种情况,因为中国有汉族,有很多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可以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可以有自己民族的宗教信仰。在法国不是这样子的,我们现在强调的是单一的声音,是一种单独的声音,所以说作为第二代移民,我觉得是非常难的,实际上我大部分的作品中都反映了这样一种情况。

中国印象

勒克莱齐奥:中国对我的影响并不是直接的,其中有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刚才我提到的许钧先生对于我的引导作用,是他引导我更加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他是我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导师,我几年前就参观过许先生的故乡,在那样一个乡村我感受到了中国的惊人变化。现在中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从一个乡土古老的中国转向现代化的中国,可以说许先生也是这样一个转变的直接的见证者。

第二点是中国的文学。我记得有一次一个记者采访我,是在北京,他问我,你认为中国最好的、最让你印象深刻的名胜古迹是什么?他本来可能希望我回答是长城或者太庙,但我给他的回答是中国文学,因为中国文学确实非常古老,同时也非常丰富,在不同历史阶段都展现出丰富的创造力,比如说唐诗的创造力、生命力等等。中国现当代文学中,鲁迅和老舍也给我很大的影响,可以说,中国文学是我了解中国的文学,是中国让人震撼的地方,也是中国让我着迷的地方。

最后我想补充一点,我将写关于中国的一本书,我想在其中记录下我对中国的感悟,比如说中国一些思想家,像孟子、墨子,墨子无论在欧洲还是在中国,大家对他的了解还不是特别多。另外我也想在书中谈一谈中国的风景,比如说河流,比如说长江,这条河非常奇妙,看到它真想不到它是世界第三大河。在河边看江水滚滚东流,我真的突然感受到,自己明白了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一些东西,加深了我对中国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