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不该忘却的岁月

来源:中国艺术报 | 姚友本  2019年05月13日16:42

春节前回老家,在蒙上灰尘的老仓库里,一盏小小煤油灯引起我长时间的凝视。这盏小煤油灯是用一个高潮墨水瓶子做成的,朴素、简洁,甚至还有点丑陋。我拿在手上,抚摸了一遍又一遍,不忍心扔掉。

这是珍藏在心中的一份记忆,一份挥之不去的伤痛记忆。

准确地说,我的老家地处湘黔交界之处,这个僻静的小山村在2001年一期农村电网改造后才通电的。在此之前,我老家也是有过几天电的,那是1976年的时候,用木电杆从润松水库水电站架去。两年后,木电杆上的电线被偷光了,没人去管,老家的父老乡亲重又回到煤油灯松枝照明的年代。一直到1992年,我父亲饱受没电之苦,与两户村民合伙集资买了台小小的水轮发电机,在圭河拦了一个水塘,蓄水发电。整个村子也就局限我们三户人家有电,而且那发电机出力不足,父亲戏称是“尿泡电站” ,意思是一泡尿都可以发电。可那些年,家乡那条圭河说是河,是村人自我夸大了,事实上是条小溪沟,“尿泡电站”是形象的比喻,水流小得还不及一泡尿大,电灯比蜡烛强不到哪里去。后来拦的一个小坝,被一场小小的山洪冲垮了,那台水轮发电机光荣地退休了,老家再一次重新点上松枝和煤油灯。

在我的记忆里,五天一轮回的乡场是母亲必须去的,母亲挑些山货去赶集,赶集的主要目的是把挂在扁担上的玻璃瓶子灌满煤油,然后走十多华里的山路回家。那时,煤油贵,但母亲每场必买,母亲比别的农村妇女伟大之处在于她对我们在煤油灯下做作业所耗费的煤油一点不吝啬,并且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慷慨。母亲说,只要我们兄妹几个在煤油灯下做作业,再贵的煤油她都买得起。那样的夜晚,我们兄妹几个伏在小小的条桌上,在一盏如豆的油灯下,完成了小小少年式的异想天开,当然我承认这异想天开也有着伟大的理想和激情,我当时伟大的理想就是能在明亮的电灯下写作业、看书。

在偏远的农村,熄灯后,我还多占点煤油,躲在自己小小的房间里偷偷看小说,可是第二天自己的鼻孔被弄得黢黑,用食指一掏鼻孔,黑去半截手指,其实母亲也发现了我的小小伎俩,只是说我要注意防火,别把木房子弄着火了,殃及邻居。记得那段时间我潦草地阅读了《水浒传》 《三国演义》 ,接受古典文学最初的熏陶。当然,这是很肤浅的,很多地方读不懂,但足可以打发我苦涩而寂寞的童年时光。

多年以后,当我拿起手中的笔抒发自己人生快意时,不得不感谢母亲当年对我多耗煤油广泛阅读书籍的理解和支持。

后来,我到乡中学读书了,似乎理想实现了,能在明亮的电灯下看书写字了,可电很不稳定,这种幸福感没持续多久,失落感大面积袭来。有一年,我们所在的中学停了整整一个夏天的电,马上就要中考了,老师比我们还急,买了一批马灯,四人共用一盏,四人围在一张桌子上静静看书复习的那种感觉至今还记忆犹新。一天晚上,刘三黑吃多了生红薯,晚自习时不停放屁,搞得周围臭烘烘的,我的同桌脾气暴躁,实在受不了,大为恼火一巴掌把煤油灯扇落地下,碎了。

当然,刘三黑吓哭了,我的同桌也被班主任罚站讲台直到下自习,说放屁是人生理正常反应,能怪他嘛?同桌的父亲卖了两筐红薯,跑到学校来赔了那只马灯。

想来都忍俊不禁。没电之苦时常让我想得更多,老家有一水库,还能发电的,就是没人管理,发电机像块废铁。我躺在老家的田坝上,遥望悠悠白云,心里展开无限遐想,如果能当上一名电工,把那发电机整得哄哄响,让更多的人用上电,是我这辈子最幸福的事。

那盏小煤油灯的情结,在我的身上烙上了印痕,它伴我度过懵懂的少年时期那段青涩时光。1995年,我走进一所电力类学校,真的与电结上了难解的缘分。毕业分配到南方电网贵州凯里供电局工作后,在这个不大不小的城市里,煤油灯更是派不上用场了,但我目睹它总能唤起我儿时的回忆,成为我的一件心爱之物,尤其是走上电力岗位,每每劳作之余,倍感电的来之不易,目睹它会唤起我对电力光明事业的执着。

2005年,因工作需要,我从基层分局调到机关从事新闻工作,使我的感悟更加深刻,用手中的笔去舞蹈电之韵,见证电力改革与发展,特别是国家实施“两网”改造,这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惠及千千万万偏远的老百姓,我的老家用上了可靠的电能,新成长起来的一代儿童,再也没有见到煤油灯。

看到万家灯火,总会想起儿时的小小煤油灯,总会激发我写作的激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成为激励我不断奋进的一盏“心灯” 。这些年来,我在苗岭深处,田间地头,目睹同事们的风采,感触颇深。也正因为有了电网人的这种甘于奉献的精神,才使苗乡侗寨深处的人们彻底告别了小煤油灯。我曾见老百姓杀猪宰羊,燃放鞭炮载歌载舞庆典通电;也曾见老百姓在通电之际,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2008年春节,当一场历史罕见的冰雪灾害突然降临中国南方大地的时候,这场持续的大范围冰冻天气让少见冰雪的南方人真切地体验了刺骨的寒冷,这场冰雪灾害给电网以重创,致使不少地方陷入黑暗,尘封的煤油灯又派上了用场。危难之际,电网员工浴“雪”奋战,用忠诚守卫着光明事业,打下了一场漂亮的抗冰抢险保电战役。一直坚守在一线采访的我,被我的同事“众志成城、顽强拼搏、不胜不休”的抗灾精神所感动,我只有用镜头和手中的笔将他们的瞬间定格。

严冬已经过去,冰雪已经消融,春天已经到来,温暖已经来临,在冰封雪冻中“全黑”的城镇乡村已经恢复了光明,恢复了生机。苗乡侗寨曾经遭受冰雪摧残的树木,已经在春天的气息中开始新一轮生长,那些曾经被重冰压塌的电力杆塔已经重新耸立在山巅,参加那次战役的电网员工们,来不及休息就转入了新的一轮战役。

时光在推移,电网在发展。新中国成立70年,祖国大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相信小小煤油灯再也不会派上用场,而那段煤油灯下的岁月却让我难以忘却。想起小煤油灯,温馨再一次袭上心头,它见证了祖国的飞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