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也说名人招牌

来源:中国文化报 | 王童  2019年05月09日09:15

日前,漫步在西安隋文帝时期所建的宝庆寺塔前,各种琳琅满目的名人字画、拓片,如同从墓穴中再生般破土而出,招徕往来的骚人墨客,从颜真卿、王羲之到怀素的真迹应有尽有。当然,这些真迹是从碑林、墓志铭上拓印下来的,这些如幻如真的字帖在大街上零售拍卖,让人感慨万千。

那年应邀到山西某县,接待的人介绍某位年过半百的女士云:此是唐代著名诗人王勃的后裔。听罢我只好带着满脸肃然起敬的敬佩与之握手,仿佛王勃本人就在眼前似的。说来,王勃不仅是我的本姓家,而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句,也早在儿时就稔熟于心。那年游山西晋祠还特到本家府上一拜,以了归属之念。王姓源于山西,但吾祖上却都不在此地,也许是古时某个朝代流散出来的吧。不过时隔千年,把自己称为古代某文人墨客的后人,也总有些牵强附会之嫌。

不过那女士听完他人的介绍后,立马端出一副初唐四杰的架势问:喜欢我们这地方吗?比你们北京好吧!我立刻诚惶诚恐道,没错,比北京好多了,北京车多,人挤,还有空气污染。接着,他人又介绍,她是我们这一带著名的书法家,一字千金呐。我也只好之乎者也地恭维了几句,但并未有向她索字之要求,心想千年前的贤哲就一字千金了,那个当年在滕王阁大摆宴席、邀请远近文人学士为滕王阁题诗作序的南昌都督阎伯舆,派人策马追王勃,用千金换回的那一个“空”字,就已价值连城,成为美谈。

从王勃后人那里回来,又从网上看到,某孔姓学者被人质疑是否是孔子的多少代子孙。忽一日,看到此君名正言顺地穿上祭孔服装,系着红绸带参加孔子祭典。天下姓孔者数以万计,无论何人都可称孔夫子的徒子徒孙,只是在砸烂孔家店与批林批孔的年代,这些成千上万的孔氏子孙也大都高举过拳头,在曲阜孔庙召开的批斗大会也有照片为证。近年来《论语》重回大众视野,成了香饽饽,于是又涌现出名目繁多的孙辈们了。这些后人大多是学有所成、才高八斗的精英人士,还尚未听说修脚工和摆摊者称为这些先贤的后裔。

细观这些自命为先哲后裔的人,要么是看其金字招牌自己拼命贴上去的,要么是生拉硬拽来的。实际上,这些人除了拉大旗作虎皮外,无任何意义。历史上,经过多年灾荒、战乱、运动、迁徙等,人的姓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比如我奶奶就随我爷爷改为了王吕氏。如果有可能,有朝一日我很想弄清我的祖谱,摸准吾源之脉。并非要耀祖炫宗,只是想知道吾身从何处来到哪里去,以找一个心理感应与归宿,作为一种寄托罢了。

从颜真卿、王羲之等名人字画被从地下挖出零售拍卖,联想到当下一些所谓“高大上”的人成天呼天喊地与历史名人搭上各种关系,在这些喧嚣的吆喝声中,名人的效应也大大打了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