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封神演义》弘扬真善美  创新视角诠释新经典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李军  2019年05月07日11:33

经典是一本大书,想要常翻常新,需要不断与时俱进。正在湖南卫视“青春进行时”剧场热播的新青春神话巨制《封神演义》勇于挑战经典,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创新,自播出以来在网上备受观众热议。该剧以“平民英雄”杨戬的成长过程为主线,辅以正义礼法、家国情怀、情感共鸣、文化传承等多个维度元素,传递正确价值观,弘扬真善美。

聚焦成长·回归本真

《封神演义》秉持做好内容的匠心诚意,在忠实原神话小说经典内容的基础上,融入了青春、偶像、励志成长等众多与现实相关的元素。与以往的封神演义相关影视作品不同,《封神演义》中着重讲述杨戬的成长历程,主角不再具有神仙光环。武功盖世,法力无边,杨戬在人们心中的形象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然而英雄并不是天生的,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也曾遭遇挫折,经历苦难,一步一步成就大业。

英雄并非圣人,他们也有缺点。杨戬本是一个孤儿,被苏护收养成人,他身上有侯府公子的“小毛病”,傲慢,懒散,自负,莽撞,但同时他也心怀正义,是非分明,知恩图报,当武吉与他合力赶跑子虚救了苏家时,他对这个“莽夫”感到佩服并虚心请教,在苏家危难之时担起家庭重任。他也有自己的爱恨情仇,会在青梅竹马面前害羞,会为朋友两肋插刀。他以挫折作为成长的基石,从一个意气用事的少年成长为一个谨慎沉稳、富有责任感的男人,由身怀仇恨到不再局限于个人的爱恨,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封神演义》没有将英雄神化,而是将他的成长史直观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更接地气,具有真实性,也更易被观众接受。

热血重塑·人性本善

创新来源于生活,正因为如此,所以该剧在内涵上更突出“人性”。在《封神演义》中,无论是杨戬的爱憎分明、还是姜太公的大智若愚,亦或是武吉的嫉恶好善、小娥的古灵精怪,都体现了“人性”,极具感染力,《封神演义》使得神话故事添加了人间温度,传递出了正确的价值观,引起观众深切的情感共鸣。

性向善,坚守正义,邪不压正,虽然故事讲的是神,但透过神表象,观众看到的是人世间的“爱”与“善”。故事中,冀州侯府开仓放粮接济穷人,这是善;妲己原本是大家闺秀,为了不让父亲与故乡的百姓受牵连,只身前往商宫做了纣王的妃子,这是善;苏母搭上身家性命保护杨戬,这是善;姜子牙看出杨戬会成为拯救三界的英雄,违抗师命没有杀他反而是收他为徒,这是善;武吉为救杨戬与申公豹拼死搏斗身负重伤,这也是善。无论朝代如何发展,都需要仁善的社会风气,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腔敢爱敢恨的热血与坚定善良正义的心。

忠于情怀·至善至美

古老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沧桑久远。《封神演义》中的神仙故事,正邪对立,这些故事内容生动,背后也有更深层次的内涵——“草根”的励志成长,平凡英雄的正义与德行,万物苍生的情感和命运,体现在剧中的正能量元素都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它是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的产物,符合了当代观众审美价值取向。虽然该剧被众多观众认可,但剧中“杨戬草根逆袭成英雄”、“妲己本性善良”、“杨戬、妲己感情线”、“狐妖是男性”等大胆打破传统的创新设置也引发了争议。影视剧的改编向来是有风险的,很难做到十全十美,角色也好,剧情也好,创新是一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尽管改编得并非完美,该剧对原著经典内核的传承、对真善美的弘扬始终没变。

作为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封神演义》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与审美趣味——杨戬、姜子牙的胸怀苍生,雄阔天下,传达儒家文化的精髓“义”“礼”精神,表达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杨戬妲己专一、忠贞的浪漫情感;杨戬行孝尽忠、天下为公的家国情怀;姬发惩恶扬善、不图名利的广阔胸襟……《封神演义》中体现的中华民族追求至善、至美、至真的精神,彰显了文化自信,也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