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太湖》2019年第2期卷首语、目录
来源:《太湖》 |   2019年04月23日08:45

黄孝阳是一位温厚儒雅的青年才俊,然而他的小说却有一种尖锐霸凌的气势,很多情况下是在逼迫你经受智力、学养与领悟力的检测:灵动飘渺的意象、变形诡异的场景、曲折迷离的结构以及包含着哲学、历史、宗教、艺术和各类古今中外典故之元素因子的充斥弥漫,让你沉浸其中又不知所在。在这里,阅读的愉悦当有着别样的诠释,那是思维和情绪在高度紧张中的探秘与历险,惟有的快慰也只是大脑皮层剧烈运动后坦然的疲惫。

《九片段》鲜明体现了黄孝阳小说的这些特征。解读是无谓的,因为没有提供任何解读的前提,或者说最精准的解读就是其呈示的本身。在潜意识里,黄孝阳是以往任何小说形式彻底、残忍的颠覆者,甚至也将包括他自己提出的“量子文学观”。因为他真正的野心是推动一项没有终极目标的“文学革命”。中国作协、鲁院对他的研讨摘要和张德强先生的专评文章《黄孝阳的叙事迷宫》将深化对他小说的认识。

刘晖在本刊发表了多篇优秀小说,《痉挛》延续了她以往的风格,行云流水又跌宕多姿,一些女性特有的身心感受描述得切真而又恍惚,其意涵也就别有一种难以捉摸的况味。以文化学者身份进入文学创作的庄若江,近年来对江南,尤其是无锡的历史人文作了深入探索,她的作品有着切合时势经世致用的鲜明意识,也产生了很实在的社会影响。“东部作家”栏目都对她们作了专题介绍。

历史的价值并不完全在于它的前溯成因与后续影响,更多是可以用不同的视角解读出不同的意义,从而予人以现实的启迪。唐国明《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是一个大胆而又有独见的文学尝试。文章立意高蹈,器局浩大,运笔恣肆,壮阔中不乏精微,很值得一读。

写出真正的好作品是作家永恒的追求,但什么是真正的好作品却是见仁见智,没有也不该有统一的标准。汪政、晓华对当代文学尤其是作家作品的研究有着相当的广度与深度,《阅读、琢磨和好作品主义》是与文学作者的一次真诚的促膝谈心。其见解必定会提供许多启发和教益。

“十字街头”栏目的《少帅胡子兵》,虽然只是历述了一位低级职位老公务员的生活状态,却折射出了许多社会现象与问题,读了让人感慨。“无锡纪事”栏目的《由<中国>转载<太湖>小说而想起的》以丁玲与无锡相关的一件往事说起,论述了许多文学往事,颇具史料价值也很有见地。

散文《蜂蜇》、诗歌《民歌里的爱情》、小说《一个画家的故事》、书评《文学,城市的救赎》都是很好的作品,在此推荐。

《太湖》2019年第2期目录

卷首语

东部作家

两段话 黄孝阳

九片断 黄孝阳

黄孝阳的叙事迷宫

《众生:迷宫》——众人说 张德强

一片诗心奉江南 庄若江

那些风雅绝伦的江南抒写 庄若江

我对自己充满好奇 刘晖

痉挛 刘晖

万顷堂论说

阅读、琢磨与好作品主义 汪政 晓华

小说

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唐国明

一个画家的故事 阿福

诱供 张汉林

我是谁 高淳

十字街头

昏迷中的焦虑 吴春富

少帅胡子兵 羊眼

散文

蜂蜇 万健强

在一滴露水里 王垄

吾家叶兰 吴立群

九月的纪念 钟爱西北

诗歌

民歌里的爱情 晓川

空镜子及其他 陈劲松

错位 池慧泓

七彩长廊

文学,城市的救赎 王才兴

无锡纪事

由《中国》转载《太湖》小说而想起的 薛镇歧

微文学

微小说 “二傻子”中标 胡子民

全家福 熊荟蓉

微散文 青苔记 柴薪

微评论 趣谈“文人相轻” 乔兆军

世界文学选载

山药粥 [日] 芥川龙之介

黑绵羊 [意] 卡尔维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