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中国文学海外发展报告(2018)》发布 中国文学走向更多国家和地区

来源:光明日报 | 陈雪  2019年04月16日07:07

海外读者关注中国古典文学还是当代文学?哪些作家作品在海外比较受欢迎?他们如何评价中国文学?

近日,《中国文学海外发展报告(2018)》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以上疑问都能在该报告中找到回答,该报告展开了一幅中国文学海外发展新图景:进入21世纪后,海外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关注已超过了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关注。中国文学已走向了更多国家和地区。其中,小说、诗歌仍为重头戏,而科幻文学已成为一张新名片。

《中国文学海外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是对中国文学在海外的发展情况进行的一次“普查”。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国内高校近20位专家学者组成了调研团队,对2015年至2016年度中国文学海外的发展情况进行动态跟踪调研,并对2012年至2014年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和回溯。调查范围涉及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印度等众多国家。报告主编、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姚建彬关注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十余年,为时两年的调研分析,让他看到,中国文学海外发展的版图正在扩大、音量正在提高。

1.新名片:中国科幻文学掀起“新浪潮”

中国科幻文学走出去的“第一步”要回溯到1964年,老舍的长篇科幻小说《猫城记》英译版由密歇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出版。半个世纪后,中国科幻文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可见度”。刘慈欣、王晋康、韩松……仰望星空的中国科幻作家已将他们的作品带入了12个语种的国家,国际科幻界、媒体及大众读者的关注与好评纷至沓来。2016年,法国《世界报》就在其副刊以“首开先河”为题,整版报道了中国作家刘慈欣,称“这位多次获奖的作家开辟了中国科幻小说更具颠覆性的复兴之路。”

《中国文学海外发展报告(2018)》显示出的一大亮点就是,科幻文学在中国文学海外发展进程中异军突起、成绩斐然。

——2015年5月及6月,世界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在其专刊“未来”中分别刊发了中国科幻作家李恬的《水落石出》和夏笳的《让我们说说话》。这是该栏目开创15年来,首次刊登中国籍科幻作家的作品;

——2015年至2016年,中国科幻文学共有4部长篇小说、65部中短篇小说获得英译并且首版或再版。4部长篇小说中3部来自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而《三体》已经获得8个语种的外译,截至2016年6月,《三体》三部曲全球累计发行量超过16万册。

——近两年,美国著名科幻文学杂志《克拉克世界》和科幻电子杂志《不可思议》加快了对中国科幻文学作品的刊载频率,有时每隔一个月就发表一篇。

自2015年8月刘慈欣捧得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开始,中国科幻文学便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科幻小说已成为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新名片。”姚建彬说,这不只是国内学者的判断:早在2013年,美国韦尔斯利学院从事中国科幻与文学研究的副教授宋明炜就在文章中首次提出了“中国科幻文学的‘新浪潮’”这一概念,指出中国科幻文学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产生了“现象级”影响。

2.重头戏:类型小说出版抢手,诗歌外译30余国

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街头的许多公交车车身上,印着一则新书广告,红色丝绒上铺着木格,一颗骰子放在其中一个格子中,显得十分醒目,书名是西班牙语“EI Don(解密)”,一旁的广告语写着“谁是麦家?”——这是2014年6月西班牙行星出版集团在投放的《解密》一书的广告,共投放了18条公交线路,可见其推广力度与诚意。甚至曾有评论称,麦家在海外图书市场上掀起了一股“麦旋风”。

“中国当代小说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重头戏。”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姜智芹通过调研发现,谍战等类型文学对外翻译崛起,“谍战小说中,有一半以上是在国内一出版就被国外译者看中,迅速着手翻译,并由国外的出版社出版。通俗文学的谍战类小说比纯文学出手迅速,丰富了海外认识了解中国的途径。”

在纯文学领域,一个标志性事件是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姜智芹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纯文学作品在海外的传播态势看好,不仅海外译介数量不断提升,题材也日趋多样化,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莫言作品在美国销量达到巅峰,为19534册,其后几年销量总体稳定在3000册左右。此外,一些学者指出,法国是译介莫言作品最多的国家。

在当代诗歌领域,“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人吉狄马加的诗歌在海外的成功译介可谓异军突起。”同济大学教授孙宜学负责中国当代诗歌海外发展调研部分,他认为,“吉狄马加代表了中国当代诗歌‘走出去’的最高水准和最好水平。”据统计,从2005年第一本诗集外译起至2014年,吉狄马加的诗集已由22家出版社出版,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走入近30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当代诗歌对外传播的整体版图面积也在扩大。孙宜学认为,与2012年至2014年间中国当代诗歌主要向英、美、德等传统文化大国译介不同,2015年到2016年,中国当代诗歌“走出去”的势头继续走高,新增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土耳其、蒙古国、波兰、塞尔维亚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20多种语言,出版了包括杨炼、西川、欧阳江河、于坚等中国当代诗人的个人诗集34部。

3.大趋势:中国文学既要“走出去”,也要“走进去”

中国文学海外发展的最主要趋势是什么?

在姚建彬看来,与2012年至2014年相比,自2015年起,中国文学海外发展景观更加丰富多样。这一动态情况反映了一个事实:中国本土的当代文学创作是丰富多样的,海外读者也正日渐积极而主动地追踪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轨迹。

例如,2017年韩国《亚洲经济报》刊载了一篇题为《3亿3千万人被深深迷倒,中国网络小说引起市场大爆发》的文章,以肯定的态度指出“中国网络小说现已延伸到全世界,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与中文的窗口”。2015年至2016年,《琅琊榜》《花千骨》《云中歌》等中国网络小说被陆续引入韩国。

从各类海外版权输出数据、图书销量及读者反馈来看,海外的出版商、翻译家、汉学家和普通读者,已经将关注中国文学的眼光,从传统意义上的小说、诗歌、戏剧和散文,投向了中国当代的科幻小说、武侠小说、悬疑小说、推理小说、盗墓小说、谍战小说和各种当红的网络小说。姚建彬说,这一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推动中国文学在海外的发展,不仅要着眼于把当代中国最优秀、最出色、最具时代特色、最能反映当下中国经验的纯文学作品推介出去,而且要放宽眼界、拓展思路,向非纯文学要发展版图。

中国文学海外发展的版图扩大、音量提高的背后,是我国政府层面的“送去”与国外译者的“拿来”并行不悖。官方与民间协同努力,促就了中国当代小说海外发展的良好局面。姚建彬说,近年来,我国通过“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翻译资助项目”“中国当代作品对外翻译工程”等项一系列项目资助、奖励中国图书翻译和海外出版的项目。这些项目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学作品多语种版本在全球的热销,使其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不仅要“走出去”还要“走进去”,姚建彬说,我们也要看到,目前,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版图中的可见度仍不够,儿童文学的海外传播未得到足够重视。此外,还要积极推动版权代理人制度,据姚建彬介绍,作家阿来《尘埃落定》一书版权被30个国家购买,输出后能在海外市场取得成功,与版权经济人的成功推荐与运作是密切相关的,阿来也曾明确表示:“对于当今作家来说,应付商业其实比较困难,所以经纪人可以帮到一些,这样便于让作家去安心专注于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