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15部作品分获7类奖项b “中国·李庄杯”第十五届十月文学奖颁奖典礼在李庄举行

来源:十月杂志(微信公众号) |   2019年04月13日12:14

2019年4月12日,“中国·李庄杯”第十五届十月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宜宾市翠屏区李庄古镇举行。肖亦农《穹庐》、徐则臣《北上》、张翎《胭脂》、莫言《等待摩西》、吴雨初《形色藏人》、叶兆言《桃花扇底看前朝》、梁平《人间烟火》、孟繁华《〈十月〉: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学的缩影》等作家作品分获长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奖、非虚构作品奖、散文奖、诗歌奖、特别奖等奖项。

附:第十五届(2018年度)十月文学奖授奖词

长篇小说奖

《穹庐》,作者:肖亦农 (《十月·长篇小说》2018年第4期)

《穹庐》是一部关于回归的史诗性著作。作品以宏大的时空视野、众多鲜活而富有魅力的人物形象、老到而娴熟的文笔,书写了游牧千年的蒙古布里亚特人捍卫荣誉、回归中华故土的波澜壮阔的历程。在面对历史、面对大是大非的抉择时,作者以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勇气,选择了站在人的一面,于是我们得以在作品中感受人性、感受尊严和伦理的光芒。

《北上》,作者:徐则臣(《十月·长篇小说》2018年第5期)

这是自《耶路撒冷》以来,徐则臣用力最勤、思考最深的深情之作。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建立在翔实田野调查、贴肤个人经验和图书馆式资料储备基础之上的运河叙事,成为百年中国近代史的重要镜像,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宽阔的历史内容与痛切的现实境遇在此相遇。让世界史投影到运河中来,从运河出发“到世界去”,这一代写作者展现出迥异于上一代的世界视野和叙事底气。

《七步镇》,作者:陈继明(《十月·长篇小说》2018年第1期)

《七步镇》是一部探索之书、一部沉思之书。一个人停下脚步,打开背包,检视今生前世的沉重记忆。今世的生活,承担着前世的恩怨,作者不断追问的执着脚步使超现实的时空有了现实的重量。当两个世界渐渐融合、内部世界被层层解开时,我们感受到了生命中的贫瘠与丰饶、纠缠与解脱、遗忘与重建……重要的不再是答案,而是勇敢地走向自己。

中篇小说奖

《胭脂》,作者:张翎(《十月》2018年第4期)

中篇小说《胭脂》,搭建了一个漫长宏阔的舞台,祖孙三代人的情爱与生活,其实很轻易就会陷入固有的框架。一幅高仿宫廷画的诞生以及它曲折地失而复得,是小说的全部故事。但频繁的叙事转换、真切的感触,主要是变动纷繁、浸透苦痛的生活本身,侵蚀了故事的边界。小说在溢出文本、与现实人生交互生发的背景中,渗透出人性的真实深度,显得熠熠生辉,也意味深长。

《现实顾问》,作者:李宏伟(《十月》2018年第3期)

这一次,虚构与真实不是叙事的技术问题,而是叙事的直接内容。《现实顾问》将科技界关于虚拟与真实的伦理革命,重新拉回文学的场域。当虚拟技术携手资本改写“原始现实”之时,认识你自己,进而感受这世界粗糙和复杂的本质,有现实感的文学作品所能提供的叙事“孤岛”,成为打开时代集体自恋迷思的钥匙,同时也是承载对弱者之同情的反抗“飞地”。李宏伟以高度敏锐、穷追不舍的文学行动力,面对当下最前沿的思想命题,揭示我们这个时代的“叙事性”本质。

《去巴林找一棵树》,作者:肖勤(《十月》2018年第6期)

唯爱与希望能润泽生命之树。依旧是肖勤最擅长的温暖细腻的情感书写,这次她把目光凝聚在生离死别之时,爱的加持与守卫。人生之厄与善意之谎,昔日伤痛在事关生命的赛跑中得到宽恕和救赎。患者同时是医生的角色设定,救治者和被救治者的换位思考,疾病中人性的复杂维度因此被充分打开。肖勤是善和责任的坚定维护者,她对人性形态的深度开掘、对道德困境的同情之理解,使得作品仁厚、明亮而开阔。

短篇小说奖

《等待摩西》,作者:莫言(《十月》2018年第1期)

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对短篇小说的写作,已经既奢侈也费力;但相较而言,从一个“文革”中的混小子,到东北乡首富,最终皈依,这样的翻转,明显更加困难。但莫言在这个空旷宽阔的舞台闪转腾挪,《等待摩西》的每个转身都确实、自然,也华丽至极。命运的不可把捉也深含其中,给人一种大道不言的隐默。

《禁指》,作者:斯继东(《十月》2018年第5期)

行文有止,鸣琴有禁,立身处世有所不为,《禁指》为江南传统文化的内在风骨找到了最合适的物质载体。斯继东以古琴曲式音调来安排故事结构,归隐乡里的琴师与村妇保姆的相遇相守,春发冬藏,暗含着天人和谐的礼乐规范。这是斯继东珍视、守护的理想文化形态,人间烟火的鲜活情愫和内里的清绝刚健,滋生出这一份江南风雅,一次当下和远古的隔空共振。

非虚构作品奖

《形色藏人》,作者:吴雨初(《十月》2018年第2期)

这是一位老西藏四十年的藏地见闻实录。五十位各色藏人,有游僧,也有基层政府工作者;有后来的亲人,也有偶遇的过客。雪域高原给他们提供的背景,神秘又绚烂。但作家的笔触,却亲切质朴,又老练遒劲。作品没有描绘传奇跌宕的遭际,但时间深度和地域跨度,经过平静的渲染,藏地文化丰富深厚的底蕴,自然清新的袒露在读者眼前。

散文奖

《拜访伊凡·克里玛先生》,作者:苏童(《十月》2018年第3期)

苏童在这篇短文里展示了小说家特有的观察能力和闪闪发光的细节。一次会见的复杂与幽微,美好灵魂中清澈真挚的质地,从容而绵密的叙述里有对异文化的好奇眼光。这眼光跟随克里玛先生遗忘的热气球,望向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动荡岁月后宁静雅致的布拉格。历史的深邃阔大有赖于文学提供的独特经验,思辨与感受澄明一体,苏童在此回应了一种伟大的文学传统。

《桃花扇底看前朝》,作者:叶兆言(《十月》2018年第6期)

叶兆言关于南京的写作突破了历史文化散文的怀古程式。桃花扇底的前朝风情,不是抒情者姿态下的低回缱绻或慷慨悲歌,而是一次充满发现和惊奇的知识考古,一部汇聚明清之际社会、人口、经济、文化知识的百科全书。南京因而不仅是一个地域存在、一个叙事空间,而是一扇极目远方的窗口,透过它能望见有血肉、会争吵、生机勃勃、仍未完成的中国历史。

《生生之门》,作者:叶浅韵(《十月》2018年第5期)

《生生之门》是三十年来几代女性的生育史诗。叶浅韵以最坦诚的叙述方式面对女性最隐私、也是最公共的宿命,记录从乡村到城市,每一位具体的女性之躯独自承受的生产之痛楚,以及被这痛楚抹平阶层和地域差异的女性整体,所背负的养育社会的生命天职。她关注性别等级差别下的前代女性——弱势性别的最弱势者,强韧底层的最强韧音;她记录二孩政策中这代女性的心理挣扎,生育观念变化后女性自我意识的苏醒。是独语,是告白,也是宣言。

诗歌奖

《从庸常中升起的》,作者:毛子(《十月》2018年第5期)

诗人毛子以人的存在处境作为诗歌写作的动力源和突破点,以此和世界建立起了广义的联系。《从庸常中升起的》以其内在的先锋性,呈现了从日常的观察和体验里悟出的世界本质。对人性显微镜一样的打量和对世界天文台一样的拥抱,使毛子的写作既有微观的精准,又有宏观的辽阔,体现了诗人对文学的责任与重负的执着探求与坚守。

《人间烟火》,作者:梁平(《十月》2018年第6期)

诗人梁平近年的写作在沿袭对历史、人文、风物、地理的深度挖掘中,又不断地加入日常生活的戏剧化表达,并辅以叙事、对话、解构等诸多修辞和技艺,呈现出更加开阔、丰富、磅礴的精神气象。组诗《人间烟火》语言质朴,节奏舒缓,缤纷生活和半世人生举重若轻地呈现于笔端,是浑然天成的岁月沉淀,也是深入浅出的人生妙谛。

特别奖

《〈十月〉: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学的缩影》,作者:孟繁华(《十月》2018年第5期)

史实与材料的致密使用,作家与作品的交相辉映,刊物与时代的互相成就,孟繁华对《十月》四十年发展历程作出了清晰而坚实的文学史定位。他对刊物精神气质的精彩阐释,对经典名篇的新颖解读,对刊物推动文学变革的未来期许,体现了一代批评家极富见识的批评视野和真挚坚定的文学热忱。孟繁华是与《十月》同行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