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醉牡丹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孙华伟  2019年04月10日11:27

“曹州牡丹甲天下”!

我的故乡菏泽(古称曹州)作为牡丹之乡,其史源远流长,其美甲于海内。牡丹,原产我国,原为野生,经过上千年的人工栽培,已发展成品种上千的大家族。牡丹花色艳丽,花朵硕大,花姿雍容华贵、美艳绝伦,历来被奉为庭园珍品,素有“花王”之美誉。她一直被国人视为富贵、吉祥、幸福和繁荣的象征,并已渗透到中华民族文化的众多领域,历来为我国各族人民所推崇和喜爱,被誉为“国花”。

千百年来,牡丹不但以其天姿国色为天下花圃争辉,而且还与绘画、文学、音乐、食品、服饰、雕刻结下了不解之缘。追根朔源,牡丹从进入《诗经·溱洧》开始,就与文学发生了联系。秦汉时代,以牡丹为药用植物而载入药物典籍,牡丹便与医学有了联系。南北朝时,从北齐民间画家杨子华画牡丹开始,牡丹便进入了绘画领域。从隋炀帝将牡丹移植于西苑之内,牡丹便成为园林艺术的一部分。牡丹在唐朝时盛于长安,宋朝时则以洛阳为多。自明朝以来,牡丹则逐渐在菏泽得到大面积栽培。至清代,菏泽已成为全国牡丹栽培中心。清人余鹏年在《曹州牡丹谱》著作中吟云:“曹州园户种花如种黍粟,动以倾计,东郭二十里盖连畦接畛也”。

从上述记载可知,大面积的田园种植牡丹,是菏泽的种植特色,亦是菏泽牡丹区别于长安、洛阳等地牡丹的基本特征。2003年前后,菏泽牡丹就发展形成了3类(单瓣类、重瓣类、千瓣类)、6型(葵花型、荷花型、玫瑰花型、半球型、皇冠型、绣球型)、8大色系(黑、白、黄、绿、红、紫、蓝、粉),600多个品种。黑牡丹色彩庄重,别具一格;白牡丹素雅无瑕、冰清玉洁;黄牡丹锦衣披身、富贵华丽;绿牡丹浓墨重彩,春意盎然;红牡丹艳若蒸霞,雍容大方;紫牡丹激情横溢,妩媚万千;蓝牡丹色彩冷艳,超凡脱俗;粉牡丹娇嫩欲滴,温婉可人。这些牡丹中,不乏名贵品种,如:掌花案、状元红、葛巾紫、蓝田玉、昆山夜光、娇容三变、酒醉杨妃、青龙卧墨池等,北京中南海及全国各大公园,都可看到这些牡丹的芳姿神韵。《菏泽县志》曾记载过,当时菏泽牡丹盛开时的情景及其闻名程度:“每到仲春花发,出城迤东,连阡接陌,艳若蒸霞,士人拥戴之,南浮闽粤,北走京师,至则厚值以归故。”历史记载表明,从清朝以后,“菏泽牡丹甲于海内”。2005年之前,菏泽市牡丹栽培面积已扩大到5万余亩,品种也由不足百种发展到600多个,成为全国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牡丹商品生产基地和观赏旅游区。

牡丹之所以在菏泽形成文化品牌,被当地政府和广大群众认可与推崇,是因为这些牡丹已在这里扎根,形成了浓厚的文化底蕴。自明、清以来,曹州牡丹甲于海内,名人贤士无不吟诗作词,歌之颂之。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牡丹》诗云:绝代只西子,众芳唯牡丹,月中虚有桂,天上漫夸兰。夜濯金波满,朝倾玉露残,性应轻菡萏,根本是琅玕。夺目霞千片,凌风绮一端。稍宜经宿雨,偏觉耐春寒。见说开元岁,初令植御栏。贵妃娇欲比,待女妒羞看……更有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等“清平调”,均是歌咏牡丹的佳作。此外,清成德乾《过毛氏园》云:“微吟小醉踏春行,瞥见园林百媚生。也有天姿曾识面,几多国色不知名。芳菲莫怪美人妒,潋滟应关花史情。坐久景闲心亦静,绿杨深处转流莺。”刘禹锡《赏牡丹》吟:“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也有两篇写及菏泽牡丹。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也曾对中国牡丹的演化进程做了认真研究,并把中国人工培育牡丹的例证写入其巨著《物种起源》,作为他生物进化论的论据。

在菏泽民间,至今流传着一个关于“牡丹王”品性清高的故事。清朝末年,赵楼村南有两棵树龄200多年、株高一丈二、周粗一丈八、主干有碗口般粗,人称“牡丹王”的红牡丹——“一脂红”。每年谷雨时节,牡丹王枝叶繁茂,花朵盛开,红光刺目,香气袭人,引得方圆数百里的人们争相观赏,一睹为快。辛亥革命后期,曹州镇守使陆郎斋闻听此事后,派人来买牡丹王,被当地花农愤而拒绝,他只好作罢。后来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成果,当上民国大总统后,陆郎斋为讨好他,便派兵强行买下牡丹王,亲自护送进京。袁世凯大喜,把陆郎斋连提三级。随后,牡丹王被送到袁世凯在章德府(今河南省安阳市)的袁公馆里。哪知,不久这两株根深叶茂的牡丹王便枯死了。

民间传说中,牡丹还被作为神圣的爱情信物和思念之物,“荷包牡丹”就是一说。相传,从前牡丹乡有一个青年花农,新婚没几天就去广州卖牡丹花去了。哪知,他这一去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妻子日夜思念之下,就每天给他缝一个香草荷包挂在床前。哪知,她这一等就是几十年,一直等到八十寿终,也没有等来丈夫。乡亲们安葬老人时,被她的一片痴情所感动,便让那一串串香草荷包陪葬。不料,次年春天,这位老太的坟头上就长出一棵花儿酷似荷包的牡丹。人们说,这是老太太挑出荷包,等待着丈夫回家与自己团圆呢!菏泽民间关于牡丹的传说故事,或虚幻朦胧,或神秘离奇,或寓意深刻,却表达着同一个主题:鞭挞假丑恶,颂扬真善美!

菏泽人对于牡丹的喜爱,可以用如痴如醉来形容。在菏泽的政府机关、大街小巷,随处都可找到以牡丹命名的社区、商店、餐馆和旅社;在菏泽的许多媒体上,都能看到风格不同的牡丹字画……甚至,“民以食为天”的农民,竟舍种粮食而改种牡丹。故乡人对于种植牡丹,有一套完整成熟的技艺。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们通过嫁接、繁育,培植了许多新品种。随着越来越多的“粮农”变成“花农”,牡丹逐渐成为了拉动菏泽经济增长的一大产业。菏泽人在牡丹上做足了文章,形成了文化品牌,也赢得了奖碑和口碑。

1978年春节和1979年春节,菏泽牡丹先后在香港和澳门亮相,引起轰动,观众皆达数十万人,被称为“牡丹盛会400年首见”。1986年春节,在广州展销1万株,开花5万朵,亦被抢购一空,成为最抢手的名花。牡丹作为友好使者,早在公元8世纪就曾东渡扶桑,给日本人民带去美好的祝福;1990年至1992年,日本岛根县八束町购买菏泽牡丹1万株,建立了“中国牡丹园”,深受日本各界欢迎。在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菏泽牡丹一举夺得了两个世界大奖和79个金银铜奖,获奖数量占评奖总数的73.2%,从而奠定了菏泽牡丹的世界霸主地位。

牡丹更像一群魅力无穷的仙女,赢得大洋彼岸的青睐。1992年,牡丹代表我国名贵花卉,参加在法国波尔多市举办的国际花卉博览会,荣获银奖,在这个推崇郁金香的国度引起了轰动。2000年前后,菏泽牡丹不仅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西安等国内100多个大中城市竞相绽放,而且美国、法国、日本、加拿大、南洋群岛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也都有了牡丹的芳踪倩影。

令海内外朋友啧啧称叹的,不仅是这些牡丹色系齐全、品种繁多,而且有菏泽人种植牡丹的高超技术,以及他们“以花为媒”的发展思路。政府先后请来了专家学者,按乔、灌、草结合,集中外园林建设风格于一体的原则,对牡丹园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并以牡丹办事处为中心,把方圆35平方公里规划为牡丹产业区,10多个乡镇大面积栽种牡丹,每年以万亩的增速发展,牡丹资源圃、牡丹基因库也迅速建立。与此同时,还与中国农科院、北京林业大学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协作,加大牡丹的科研开发力度。牡丹催化、鲜切花、品种选育、无土栽培、组织培养等科研课题取得重大突破。牡丹四季开花成为现实,芽接快速繁育技术得到普及推广。菏泽还立足牡丹之乡这一优势,打出了“以花为媒,广交朋友,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发展牌。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菏泽举办了首届国际牡丹花会,数万名中外来宾目睹了“花大赢尺”的菏泽牡丹,并洽谈经贸合作。2000年前后,菏泽成功举办了九届牡丹花会,仅出口成交额就达1亿多美元;菏泽牡丹已占国内销售份额的85%,昂首挺进了国际市场。

牡丹因菏泽而名扬四海,菏泽因牡丹而享誉九州。如今,菏泽的牡丹栽培面积目前达到10多万亩,发展到9大色系,10大花型,1156个品种,成为当今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全、栽培历史最悠久之地,是全国全世界牡丹最大的观赏基地、苗木出口基地、科研基地和牡丹出口创汇基地。2009年,菏泽正式通过国家旅游局的验收,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从2013年开始,“菏泽国际牡丹花会”升级为“菏泽牡丹文化旅游节”,而且确定了定陶范蠡文化旅游区等十大旅游景区……举全市之力,精心打造“国花之旅”。 2012年3月16日,中国花卉协会正式命名菏泽为“中国牡丹之都”,菏泽之所以从中国四个牡丹之乡中脱颖而出获此殊荣,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菏泽市牡丹花卉的种植面积居全国之最,二是由牡丹花带动的一条产业链居全国之最。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菏泽视察期间,来到菏泽市尧舜牡丹产业园,走进展厅、车间了解牡丹开发情况。得知牡丹不仅可观赏、药用,还炼出牡丹籽油,开发出茶、精油、食品、保健品,总书记十分感兴趣。他拿起一瓶牡丹籽油,打开瓶盖闻了闻,询问定价、产销情况。他表示,今天长了见识,令人印象深刻。

2018年6月9日,在上合峰会青岛主会场的宴会厅迎宾大厅,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与会各国元首亲切会晤并合影留念,背景墙上名为《花开盛世》的巨幅工笔牡丹画雍容大气、令人震撼,这幅画作就出自菏泽市巨野县。据悉,这幅名为宽 15.5米,高 4.2米,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工笔牡丹画。11月5日,巨野县书画院受邀创作的巨幅工笔工笔牡丹画《锦绣春光》亮相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上海)共享大厅向世界展示了菏泽牡丹的艺术魅力……

今天,“世界牡丹大会”在菏泽拉开了序幕,更让菏泽牡丹花开艳丽,五洲绽放。菏泽人正沐浴着新时代的春风,驱动“牡丹产业航母”,驶向更广阔的世界!

(本文选自孙华伟散文集《醉里挑灯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