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编后记

来源:《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19年第2期 |   2019年04月04日15:24

春阳挺秀薄寒未央,万类生机萌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第2期正沐东风如期奉上。本期,我们赓续了创刊号对当代文学现场和文学史研究多棱纵深之关注,试图能敏锐地扫描出当下文坛的异动新像,也立意从琳琅的史料与繁复的历史事件中提纯新质话语。

本期“学习习近平关于文艺系列论述”栏目中,范玉刚从价值导向、实践品格和理论品格三个维度论证了习近平关于文化系列论述的理论意义和价值,胡百顺则详尽阐释了习近平关于文艺系列论述中的“典型观”。

对于农村题材小说往往生成印象式的现实主义评说,而“付秀莹《陌上》研究专辑”则打破了这一题材的沉滞疆域,着重其“诗性”特质研究,将风俗化、风景化的创作手法提炼出来,接续了新文学以来的诗化传统也深触当下创作之积弊。程光炜深入肌理的文本细读筛析出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之间的关系,

以及心理、风景描写的助力之功。张志忠、马婧则聚焦《陌上》的风俗画描写,将其称之为当下中国乡村的“农事诗篇”。

“最新文本”栏目中跟进了最新出炉的四部长篇小说。周立民对冯骥才长篇小说《单筒望远镜》作出了刻度精准的量裁研判,视野宽展笔端丰瞻,从文化、历史、艺术多重帷幕中徐徐展开冯骥才的创作转变。岳雯指出阿来的《云中记》挣脱了地震题材对于小说的艺术压制,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废墟美学”。傅逸尘则认为徐怀中的长篇小说《牵风记》冲破了浪漫主义巅峰值域,进入了超验状态。

网络文学20年,其创作日渐丰隆,但批评之声稀薄滞后。本期着重推出“网络文学研究”专栏,从理论、批评、创作、文本、改编等多路径全视野对20 年来的网络文学进程进行整体观照和历史梳理,并推出了9篇具有经典倾向网络小说的批评文本。

“文学史研究”专栏中,颜敏、裴齐容从跨语境传播的视野,以比较文学方法介入“南京大屠杀”这一重大历史题材的研究;谢尚发从史料中演绎出莫言教育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陈宁命名的“十七年”文学创作中的“反完成叙事”,都从不同向度,渗透于文学史的阶段性建构中。

“作家作品研究”专栏中李玲提出的原始思维与概念化写作问题切中当下生态文学创作要害,杨琼以叙述学理论为依凭挖掘出当下科幻创作结晶出的人类精神和时代品质所熔铸的“史诗性”。

向文学的内在规律掘进并能够把捉创作潮涌,具有发现、阐释与梳理、引导功能,更丰富更厚实更鲜活在场,如此好文章,为本刊所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