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中国网络文学20 年经典作品选评

来源:《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19年第2期 | 邵燕君 等  2019年04月03日14:45

主持人语:网络文学发展20 年之际,“北京大学网络文学研究论坛”以编选《中国网络文学20 年·典文集/ 好文集》的形式,推出“学院榜”。其中,《典文集》20 部,包括五位“经典性作家”的代表作,以及15 个最重要的网文类型的代表作。《好文集》20 部,是编选者以“学者粉丝”身份推荐的“好看”的“好文”,带有一定的小众精英性。现挑选《典文集》中五位“经典性作家”的作品和《好文集》中的五篇风格各异的作品进行点评推介。

——邵燕君

“大师级网文作家”最成熟的代表作

——评猫腻《将夜》

邵燕君

猫腻是在网文界和主流文学界都受到高度认可的作家,素有“最有情怀的文青作家”之称。《将夜》是其最成熟的作品。该作亦确立了“东方玄幻”这一滥觞多年的网文类型的中国品格。

继《朱雀记》(2005—2007)、《庆余年》(2007—2009)、《间客》(2009—2011)之后,猫腻继续以“爽文写情怀”。《将夜》(2011—2014)以自由和爱情为主题,以孔子师徒为原型,在“架空世界”里建构了“书院”和以“书院精神”立国的“大唐”—力图在一个功利犬儒的“小时代”,重书“大写的人格”与“大写的国格”;在所谓“历史的终结”和“文明的冲突”的背景下,重建中国人的生命信念和自由信仰。在丛林法则盛行的“时代大潮”前,猫腻逆流而上,独领风骚,“虽千万人,我不愿意!”①展现了深埋于网络自由空间的“草根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象。

《将夜》有情怀亦有烟火气。一方面以坚定的草根立场将情怀下沉到“饮食男女”,一反西风东渐以来国人因无神而自卑的文化心理;一方面又以启蒙价值为核心对传统家思想进行改造。“书院精神”是“人本主义”与“仁爱”思想的结合体,“不自由,毋宁死”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在夫子师徒身上获得完美统一。

如果说《间客》重在保护人的消极自由、不被侵犯的自由,《将夜》则重在写积极的自由、自我实现的自由。书中佛宗、道门、魔宗、书院四大势力并存,其中佛宗一直在做他们认为应该做的事,道门是在做他们认为正确的事,魔宗则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只要道佛两宗想做什么,便反其道而行之,唯有书院,他们只做让自己高兴的事。只做让自己高兴的事,看似简单,实则极难。它需要个人有强大的独立自由意志,既能抗外敌,又能驱内鬼,这对于有着深重精神奴役创伤的中国人来说,尤其不易。

书中有一个情节特别发人深省—“门房的儿子”—彻底反转了“赵氏孤儿”的故事②。当年宣威将军惨遭灭门,唯一逃走的是一个四岁的宁缺。十几年后,已经成为夫子门徒的宁缺回到长安,找到惨案的主导者之一夏侯复仇。所有人(包括绝大多数读者)都以为他是将军的儿子。但宁缺说他不是。他是门房的儿子,当时他和将军的儿子都只有四岁,是好伙伴。当老管家愧疚地向他举起柴刀时,他抢先捅出了一刀。宁缺问大家,为什么你们都以为我是将军的儿子?难道门房的儿子就不该活着吗?为什么你们都以为是王子复仇记,难道门房的仇就不该报吗?是的,书上都是这么写的,戏台上都是这么演的,但从来如此便对吗? 在《庆余年》里,范闲(男主,皇帝的私生子)欠了养父范建儿子一条命,那是一个忠臣“为救孤舍弃亲生”的故事。这次,猫腻还了回来。他让宁缺向千百年来人们的思维定式乃至戏剧小说的美学定式发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从中国类型小说的发展脉络来看,《将夜》的贡献是,让东方玄幻这个脱胎于西幻的网文类型,终于剥离了欧美网游升级系统和日本热血漫画的结构内核,在本土文化中落地生根。中国网络文学的诞生虽然深受武侠小说的滋养,其直接源头却是西幻,最早形成的类型也是西幻。十几年来,如何讲述东方风格的玄幻故事,一直是网文界不断提及且反复实践的命题。直到猫腻的《将夜》将故事背景落实进“大唐”和“书院”,注入现实的“情怀”,“东方玄幻”才称得上真正找到了文化的肉身,找到了自己的“精气神”。此后,烽火戏诸侯《雪中悍刀行》(2012—2016)、无罪《仙魔变》(2012—2013)、《剑王朝》(2014—2017)的跟进,以及猫腻《择天记》(2014—2017)的再推,使“东方玄幻”日益丰满,成为近年来最重要的网文类型之一。

相比于广受高评且为作家本人最为喜爱的《间客》③,《将夜》在笔法上更加成熟。语言有质地,细节经回味,两笔三笔,人物栩栩如生,近400 万字,几无赘语,显示出在“追更”机制下,超长篇网络类型小说可能达到的精品品质。至为遗憾的是,小说在四分之三处遭遇瓶颈,“开天辟地”④的宏大格局最终冲破了原初的人物、情节设定—以红尘意破昊天辉确是“神来之笔”⑤,但以男女之争演天人之战、以凡人之爱完回天之功,终显力不从心—对原初设定的固守使小说未能在最高潮处收尾。

尽管由于难度系数过高而影响了完成度,《将夜》仍代表了目前中国网络类型小说的最高成就。《将夜》是迄今为止获大奖最多的网络文学作品。主流文学界方面,有首届“网络文学双年奖”金奖(2015)、“腾讯书院文学奖”类型小说“年度作家”奖(2015)、中国作协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完结榜榜首(2016)。在网文圈内,拿到了起点中文网最重要的三项大奖—最能证明作家人气的年度月票总冠军(2012)、“金键盘奖”的“年度作家”(2011)和“年度作品”(2012)—网络作家中拿下如此代表全面实力“大满贯”奖的只有猫腻和月关,作品唯有《将夜》。作为在“起点模式”中拼杀出来的老牌大神,猫腻在自觉恪守商业作家“本分”的同时,形成了独特的个人品格,建构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堪称网络文学界的“大师级作家”⑥。《将夜》借套路之骨架,成自身之丰腴,完成了从“大神之作”到“大师之作”的跃进。

注释:

①“虽千万人,我不愿意!”是《间客》的章节标题。

②见第二卷第277 章“这不是书上写的故事”。

③在2018 年3 月由中国作家协会、上海作家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国网络文学20 年20 部优秀作品”评选中,《间客》以全票高居榜首。在2017 年9 月19 日猫腻来北京大学网络文学研究论坛接受深度采访过程中,猫腻多次表达对《间客》的钟爱,并称如果自己打分,《间客》在9 分以上,居第二的《将夜》8.3 分,《庆余年》《择天记》相似,在7.3 或7.4 左右。该访谈整理成《猫腻访谈录》,经猫腻本人审定,准予学术引用。

④“开天辟地”是《将夜》章节标题。

⑤“神来之笔”是《将夜》章节标题。

⑥认定猫腻为大师级作家,仅是笔者的一家之言,具体论证参见《猫腻:中国网络文学大师级作家——一个“学者粉丝”的作家论》,《网络文学评论》2017 年第2 期。

[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

妖孽其人,妖孽其文

——评冰临神下《大明妖孽》

陈新榜

在网络文化中,“妖孽”常用以形容非常规强势逆袭的草根。冰临神下(被读者昵称为“冰大”或“冰神”)在类型化“大神”林立的网络小说作者中可谓卓尔不群的“妖孽”。

冰临神下是网络作家中少见的中文系科班出身的,具有浓厚的“纯文学”修养。他2000 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曾在多家报纸担任编辑,喜欢读各种“奇奇怪怪”的书—既包括中国古典笔记小说、通俗小说,也包括马尔克斯、略萨、鲁迅、余华等等被统称为“纯文学”作品—这些相对于“现实主义文学主潮”稍有旁支溢出的文学,在他这里都被称为“妖孽”1。

本身就是报纸编辑的他反倒不曾在纸媒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和发表平台。在知道网络小说的发展势头后,他才萌生了在网络发表的念头。2010 年2 月从报社辞职,专心写作。他自陈除了几年前读过《诛仙》前半部,此外对网络连载小说几乎一无所知。2010 年8 月起,他尝试在起点中文网发表了四个“炫技”的小说开头,结果每部作品的点击量只有两位数。2011 年10 月27 日他启用新笔名“冰临神下”—这个笔名是想起电影《兵临城下》而随意起的,据他自述并无深意—模仿网文套路写了带有周星驰电影印记的无厘头搞笑派玄幻小说《落榜神仙》,终于签约上架。由于并未有长远的构思,这部作品写到74 万字就难以为继地完本了,基本算是“扑街”。

经此一败,他在写《死人经》(2012 年7 月2 日开始连载)时反倒不再焦虑怎么去迎合大众读者,只是专注地描述自己心中的江湖世界。这部以充满黑暗和阴谋的杀手城堡作为背景的作品却被众多“老白”读者发掘出来,凭口碑不胫而走。通常情况下,网络小说在连载20 万字免费章节后就上架收费,然而这部作品却迟迟未能上架。以至于写到五六十万字时,很多喜爱这部作品的读者纷纷在论坛上猜测其中是否有内幕。其实这只是因为他当时专注于写作本身,甚至对上架事宜都并不上心。后来写到约550 章、总字数达150 多万字时他才联系站方上架。最终这部作品被公认为网络武侠小说的经典之作。

在《死人经》后,他又创作了《拔魔》(2014-2015,修仙)、《孺子帝》(2015-2016,历史)、《大明妖孽》(2017-2018,半架空历史、悬疑、软科幻)、《谋断天下》(2018年8 月9 日起连载)。天道酬勤,冰临神下在2017 年底被由网文圈精英粉丝中的“草根评论家”组成的中国网络文学网生评论家委员会授予“年度新晋大神”的桂冠。其作品《孺子帝》还登上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2017 年下半年榜榜首。

冰临神下一直保持着纯粹的创作心态。在成名之后他也基本不参与网络文学圈内的活动。甚至为了让自己保持自由的创作心态不被合约规定的字数任务所束缚,他还拒绝了站方“大神”级签约。

其人妖孽,其文亦妖孽。

虽然深谙各种类型的热门套路,但他更注重在每部作品都围绕独特的问题意识展开。他的成名作《死人经》在黑暗江湖中珍惜光明,《拔魔》扭转修真小说修道者在认知上与俗人无异的俗套而详述道心境界的逻辑,《孺子帝》随帝王视角探讨历史里行动者的认知限度。而他刚完结的作品《大明妖孽》更直指怪力乱神、江湖社会,在正史之外吸纳野史笔记等资料,将架空历史、悬疑、异能、科幻等各类型元素熔为一炉,炼出一部“不伦不类”之作。

《大明妖孽》主要情节是明朝成化年间一个散淡不羁的锦衣卫奉命追查“妖狐”害死义父的真相。这部小说循锦衣卫追查鬼神案件的进程移步换景,揭开帝国庙堂、江湖、市井各层面之败坏。作者以一幅群魔乱舞的人间图景解答了鬼神之问,揭示出社会由于缺少信仰和互信而失序的根本困境。

这部作品最神鬼莫测之处在于,作者居然在这部历史文里引入了科幻元素。当象征着技术统治与权力控制的天机船幽浮于历史的天空,人心中的贪欲被引发至癫狂。能以如此玄妙手笔深刻地映射现代性与人性命题,不但在网文作家中首屈一指,放眼文坛亦罕有其匹。

这部小说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贡献是塑造了“大明妖孽”胡桂杨(意为“狐生鬼养”)这个典型人物。与网文中习见的杀伐果断而超速成神的“妖孽”完全相反,胡桂杨是“反妖孽的妖孽”,身为锦衣卫基层密探,懒散徜徉于江湖、市井与庙堂之间,退守内心本真,抵抗体制威逼和欲望诱惑的双重操控。这样的“妖孽”主角,大大拓宽了网文人物处世立身态度的光谱,而且有力地反拨了“屌丝逆袭”的庸俗价值趋向。

基于以上理由可以断言,《大明妖孽》标志着网络文学在文学性探索所达到的新高度。而且以作者的深厚内力,这更是他筑基结丹攀升到更高新境界的“证道”之作。正在连载的新作《谋断九州》显示了他深厚绵长的后劲。

在网络文学类型文发展日臻成熟、寻求突破之际,冰临神下对网文的重大意义在于他探索出一条类型小说与作者小说融合之道。在这条融合之道上,爱伦·坡等人把作者文学写得很类型,勒·奎恩等人把类型小说写得很文学。冰临神下兼得两者之美,以“纯文学”资源为网络文学文学性的提升注入动力,其成功的形式探索丰富了网络类型小说的形态。

注释:

1 2018 年5 月23 日,冰临神下曾受北京大学网络文学研究论坛之邀,作“网络文学的文学性——

‘纯文学’资源与网络化写作”的讲座。以下有关冰临神下的信息和观点也来自这次交流,不再另做注释。讲座详情参见许婷:《冰临神下:网络文学的文学性——“纯文学”资源与网络化写作》,微信公众号媒后台2018 年5 月27 日推送。本文发表前有关信息也经冰临神下再次确认。

[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文学院]

网络文学的“半部名著”

——评愤怒的香蕉《赘婿》

吉云飞

2016 年,在知识社区“知乎”上出现了这样一个提问—如何看待《赘婿》被称为“半部名著1,回应者意见纷扰,至今已有的超过100 个回答中,反对者甚众。不过,《赘婿》的粉丝其实并不在乎这类“空谈”,也少有人参与其中。他们更习惯于用“真金白银”来表达自己的喜爱和赞赏,而一旦要搞事,那就是大事。

2018 年5 月,在连载进入第八个年头之际,凭借多年攒聚的人气和铁粉团的强大支持,《赘婿》以一个月更新15 章的速度获得了当月起点中文网月票榜2冠军,并以186249 张的数量打破起点月票榜的历史纪录。这部曾以长期的“苦更”和“慢更”(网络小说的平均更新速度为每月30-60 章,《赘婿》常不到10 章)震惊网文圈的作品,再一次逆反商业规律,以超绝的商业成绩震撼了个网文界。证明了写得少且慢的网络小说也能有生存空间。这足以显示愤怒的香蕉(以下简称香蕉)不是个凡俗的作者,当然这还远不足以使人信服《赘婿》堪称“半部名著”。

不管“半部名著”的称呼是否贴切。我想要作下的判断是明确的,《赘婿》称不上名著,但已经站到了经典的边上。谈经典,视野就不能仅放在网络文学中,至少要把《赘婿》和中国通俗小说的经典相比较,如“四大名著”,乃至放在东西方对经典的普遍观念之中去衡量。

波德莱尔有一句话或许是理解“半部名著”很好的钥匙,他在谈及现代艺术时曾说,“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就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3。网络小说的形貌有通俗的古典的一面,但其内核与精神是特别现代的。最流行的网络小说一定是把握住了当下不断流变的现象世界的某一侧面,但面对社会和人心的创伤,并未如五四新文学选择“揭出病痛,引起疗救的注意”,而是在现状无法改变的前提下,选择施以麻醉,让他们做个好梦。

1985年生的香蕉,就是个对都市生活经验特别敏感的乡镇青年。他高中毕业后因家庭困难未能进入大学,只身赴广州打工。在一家陶瓷厂工作的他,业余在网上连载小说,意外获得了不错的成绩,由此走上全职写作的道路。香蕉早期的代表作《隐杀》(2007)和《异化》(2009)都是都市异能题材,写少年人对青春的憧憬与向往,以此抚慰成长中的伤痛,打动过许多人。如果他停留在这里,或许会和他的同龄人柳下挥一样,成为一个名列网络作家富豪榜的都市小说顶级大神,但注定与名著和经典这样的词无缘。香蕉则在把握住了当下的部分经验后,转向了对某种永恒不变的文学理念的叩问,或者说对经典性的探索。尤记得我和他第一次交流时,得知我来自北大中文系,他对我发出的第一个正式的问题就是:文学是什么?

2011 年5 月,香蕉开始写作《赘婿》,闯入了他绝对陌生的历史小说领域。这是一本极富野心的练笔之作。从整体架构粗略而言,《赘婿》前两部,以“红楼风”写“宅斗/ 种田文”;三、四部,以“水浒风”写“武侠文”;五、六、七部,以“三国风”写“官场/ 军事文”;第八部以后,以“革命史诗小说”写“争霸文”。

小说的难度可想而知,但完成度却不低,从深度和广度上,更都是名著级的—香蕉试图用网络类型小说练就的套路笔法重新处理中国古典名著和革命历史小说的故事和命题,并以一个当下中国人的切身经验和思考,细道家事国事天下事,思考中国曾经的道路和可能的道路。

不论是语言、情节还是思想,都因对最高难度的追求,对自身短板的正面挑战,而显出了落差。对作者而言,这是极有成长意义的,对《赘婿》,有些则是硬伤。这些缺憾有的是为了练笔,比如小说的语言虽极富画面感,整体上绵密周到,贴近人物,但风格前后不一致,小半部缠绵到密不透风,一部分又是极疏淡的印象式笔法;有的是类型小说本身的限制,如为了照顾一般读者的理解能力,该留白时藏锋不够,解说得过多;有的也显示了年轻的作者的个人局限,如前期为了吸引读者而“开后宫”太多,以致影响结构的匀称,后期因对思想力的要求太高,情节推动略有生硬。

但《赘婿》仍无愧为网络历史小说的集大成者。其“大”在于规模闳阔,结构复杂。中国古典小说中,《红楼梦》写家宅,《水浒传》写江湖,《三国演义》写天下。《赘婿》则以超长的篇幅和极大的抱负“囊括”之。从家宅起笔,后破家入江湖,再进于庙堂。并超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陈旧史观,借力革命历史小说,探讨早熟的中华文明,在穿越者的推动下是否有自我更新的可能。其“成”在于形象丰盈,情绪饱满,语言妥帖。《赘婿》中真儒与侠女,伪士与小人,时代大潮中的各样人等,无不毕肖,让人留下印象的人物数以十计。作者更长于一点点积攒情绪,并在反复酝酿激荡中将之推上巅峰,书中成功的大高潮便不止两三处。作为练笔之作,能有如此成就,足以让人对香蕉抱以厚望。

网络小说的顶级大神,无一不是对当下的某种集体经验有惊人的捕捉和表现能力,但罕有人能同时具备艺术的另一半,普遍缺少追求永恒不变的那部分的天分和勇气。而香蕉是罕见的受五四新文学观念影响极深,有“写名著”抱负的网络作家,他一直在为创作出自己心目中那本完美的书做准备。作为准备工作的《赘婿》是且只是“半

部名著”,它具备了短暂、过渡、偶然的一半,也触摸到了永恒不变的另一半,但这一半和那一半还不能合成一个整体。不过,我们或许可以期待,会有一部网络文学中真正的名著在香蕉笔下诞生。

注释:

1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244995.

2起点中文网的月票榜是网络文学最具含金量的榜单。 每位起点中文网的VIP 读者每月只有一张保底月票,此外,每打赏人民币100 元可自动为该书投一张月票。

3《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年版,第485 页。

[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

在正义的真空里,你是我最想读的书

——评Priest《默读》

邵燕君 高寒凝

作为一部结构精巧且细节扎实有力的刑中国网络文学20 年经典作品选评侦题材言情小说,《默读》的故事由发生在燕城的五桩连环命案组成。肩负师傅遗愿的刑侦队长骆闻舟和“犯罪专家”费渡联手,从一起看似平常的打工少年抛尸案入手,牵连出横跨数十年、盘根错节的“画册计划”系列悬案。小说游刃有余地在案件与案件之间连缀以复杂精密的结构,又以参差错落的顺序,逐层、反复加以拆解,一步步揭露出深埋于地下的庞大犯罪组织的真面目。

Priest 是晋江文学城的“抗鼎大神”,也是获主流文学界认可度最高的“女性向”作家。其代表作《默读》像是一面旗帜,最适合安利给圈外读者。这种冲破类型局限的异质性与超越性,很大程度上源自小说破案剧情的雅正、丰满与流畅:不仅致敬名著,还是名副其实的双类型,刑侦和言情并驾齐驱,且都达到一流水准。在大都擅写感情关系和“小世界”的女频网文中,显得独树一帜。

而作者试图借助刑侦这条情节线加以探讨的命题,则是在正义缺失的真空之中,一个人应当如何选择前行的方向,以及重重桎梏之下,选择本身的自由度与可能性的问题。小说据此排列出数十位人物:有的因得不到正义而走向正义的对立面,由受害者转化为施害者;有的因得不到正义而自立为执法者,代替局部失效的法律体系主持正义;有的人兼而有之;还有的人,筚路蓝缕,无畏艰险,不惜以血肉之躯重铸正义。

有趣的是,作为小说的两个主要视点人物,骆闻舟是警察队伍中的精英干将,天然站在正义一方,而费渡则由于某种先天缺陷,道德感与责任感远低于正常水平,始终游走在深渊边缘。双重视角的穿插为读者提供了丰富且极具落差感的阅读体验,也将小说描写的种种极端犯罪心理以两种截然不同的尺度加以衡量,呈现出摇曳生姿的多重侧面。

《默读》的感情线,由于恰好围绕着这样两个南辕北辙的人物展开,刑侦情节线和感情线便也得以始终缠绕在一起,甚至拧成了一股绳。但刑侦和言情两个类型之间却并不是融合关系,也非简单的拼贴,而是一种良性的耦合—彼此调用数据,却不改写对方的程序—这很像小说里的“强—强”爱情关系。从阅读体验上来看,情节线的气氛过于阴惨,急需感情线的甜。但Priest 的甜,是甘蔗的甜,一丝一缕长在植物纤维里。乍看之下,相比于一般言情小说浓墨重彩地描写感情而对故事情节惜墨如金的通病,《默读》竟有些反其道而行之的意思。如果习惯了被撒糖,难免觉得有点“柴”。Priest 召唤的读者得有一副好牙口,爱“玫瑰”也爱“江山”。

此外,有趣的是,在小说两位主人公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中,竟有意无意地运用到一系列刑侦手段,包括搜证、心理测写、诱供等等。仿佛爱情本身也变成了一桩悬案,有待人耐心破解。正如费渡在小说结尾处的告白,“没有了……怪物都清理干净了,我是最后一个,你可不可以把我关在你家?”,一边表现出“伏法”的姿态,却又并无悔罪意图,反而维持着自己的怪物之身,作为爱情这起案件的“罪犯”,全身心交付给对方。

Priest 向来擅写宏大世界观设定,过往作品《镇魂》(2012)、《大哥》(2013)、《山河表里》(2014)、《杀破狼》(2015)和《有匪》(2015)等,已横跨玄幻、都市、奇幻、机甲和武侠多种类型,感受精微,格局大气。《默读》因是现实题材,这个世界就更有现实主义文学意义上的现实感。她要处理的仍是女性的核心问题:被控制的人格、被禁锢的心灵如何能够获得自由和爱?但这个问题也是小说中挣扎着的男女老少的共同问题。并且,那些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也终于不再消极地等待被拯救,而是在拯救他人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拯救。《默读》一类作品的出现标志着“女性向”小说的重大进步—经过了一个阶段的自我满足和自我疗救之后,终于突破“圈地自萌”,在广阔的地平线上,重新以人的姿态站立起来。

这是一篇颇为雅正的小说,如果有什么不满足,就是有点过于雅正,阅读的感觉也有点“重”。小说故事好,人物好,文笔好,但多少有点“写论文”的味道。如果单论感情的冲击力,反不如此前更简单质朴的《大哥》。

然而《默读》一文终究所图甚大。它耦合的不仅是小说类型,也是商业类型小说和传统意义上的“严肃小说”。五个串联起的故事分别以《红与黑》《洛丽塔》《麦克白》《基督山伯爵》《群魔》的主人公为章节名,五个典型人物的性格就是犯罪人的心理动因—一边以超然的姿态,把名著当作数据库来使用,一边又凭借刑侦小说题材的特殊性,以类似“问题小说”的路径直击现实—如此一石三鸟、四两拨千斤的设置,显示了作家超越类型限制、打通文学资源的能力。这种贯穿经典资源与类型小说的创作倾向,自《大哥》萌芽,于《默读》大成,在《残次品》(2017)中(致敬《1984》《美丽新世界》)更是发扬光大。这绝非附庸风雅式的致敬,而是作为网络时代的优秀作家站在前辈大师的肩膀上继续前行。Priest 以创作实绩挑战着人们的刻板印象:谁说类型小说不能反映现实?不能探讨严肃的人类命题?

[ 作者单位:邵燕君:北京大学中文系高寒凝: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颠覆“倾城之恋”,重写末世文明

—评非天夜翔《二零一三》

肖映萱

非天夜翔是女频网文界公认的“男神”,“80 后”作家,2008 年开始在晋江文学城连载作品,至今已创作长篇小说近30 部。非天的写作类型十分多样,从早期的西方奇幻、穿越历史、科幻、网游,到近年的都市奇幻、东方奇幻,多部作品都引领了女频网文的类型潮流:《金牌助理》(2014)引领了“后净网时代”的“娱乐圈文”风潮,《国家一级注册驱魔师上岗培训通知》(2015)则是都市奇幻类型的集大成者。而令他封神的《二零一三》(2011 年8 月1 日-9 月16 日,2013 年6 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出版名《末日曙光》)更是“末世丧尸”类型的开山及里程碑之作,完结后迅速掀起了晋江2012 全年的末世文大潮。2015 年5 月,《末日曙光》成为全网第一部卖出影视版权的纯爱作品,此后由腾讯动漫陆续推出改编网络漫画(2017 年10 月,画手银狐之殇,与快看漫画同步推出)和改编动画(2018 年5 月),一直是女频网络文学界最炙手可热的IP 之一。

“末世”即世界末日,是网文常见的世界设定之一,一般又分为“丧尸类(生化类)”和“废土类”两种,分别描绘具有强烈感染性的生化病毒和核弹等大杀伤力武器对自然环境和人类造成空前破坏后的非日常化生活,而《二零一三》中的“末世”设定则是典型的“丧尸类”。小说描述2013 年,丧尸病毒在世界范围全面爆发,幸存的人类迅速建起防线,展开一场大规模保卫战。机械设计院研究生刘砚与退伍特种兵蒙烽,共同在末世浴血求生,带领路途中结识的伙伴退守至最后的保留地,随后踏上人类反击之旅。经过惨烈的战斗和痛苦的牺牲,人类最终迎来了长夜之后的曙光。

末世降临,丧尸潮爆发,整个世界的颠覆,似乎就是为了成就两个主角的爱情—哪怕天崩地裂,只要彼此相守,这是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也是大多数女频文的写法。然而在《二零一三》中,非天夜翔叙写的却是倾覆的世界如何重建文明。在这个过程中,各个独立个体之间的关系也一点点展开:亲情、友情、爱情,破碎的信念在灰烬中重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二零一三》是女频网文中一面屹立不倒的旗帜。它代表的不仅仅是“末世”这一类型的开山和巅峰,也不仅仅是非天创作历程中最具代表性的硕果—这面旗帜矗立之地,是千千万万女作者唯有翻越那座名为“从女人(Women)到人(Human)”的巍巍高山才能站上的起点。

纵观20 年来的女频网文,女性在面对“世界”之前要处理的是“关系”,在建构“世界观”之前要优先考虑“人物属性”,在思考“人”应当如何之前要先解决“女人”应当如何。外部世界的广阔天地、宏大历史,是解决这些论题的模拟环境。而身为男性的非天夜翔,从一开始就跳出了这一框架。他首先以电影级的世界设定见长,《二零一三》最令读者印象深刻的便是一幅幅科幻大片式的末日图景,其中的文化基因或许来自哺育“80 后”长大的美国科幻和好莱坞电影,无论是画面感还是价值观都能与年轻读者无缝对接。

其次,非天擅长写人物,尤其是人物群像。读者常评价他的主角有他自己的影子,他们总是或如刘砚,机智聪慧且怀抱一颗赤子之心,带领读者去体验一个青涩少年磕磕绊绊的成长之路;或如蒙烽,空有本领抱负,总是失败碰壁,让读者以旁观者的角度,去体味一个莽撞闯入俗世的强者,如何与这个庸常世界缓步和解。他们携带的人性之光和劣根性,都是如此真实而坦然,如邻家男孩般亲切,是读者愿意信服的平民英雄。

此外,非天还创造了许多不止是“属性”、代表着不同的立场和价值观、有血有肉的“人”:丛林法则的信奉者林木森,绝对的爱国主义者赖杰,犯过错然后用生命赎罪的牺牲者闻且歌……这“人山人海的炮灰中,几张明媚的脸孔”1 没有一人是为主角“倾城之恋”的“关系”而写,他们是唯有关切“世界”的作者笔下才会自然流露的关怀和浪漫。活生生的英雄或枭雄,像一团烈火,燃起了对“家国”“大义”已经失去兴趣的读者深藏的热血;又像一记重锤,敲响在沉迷爱情叙事的读者耳畔,叫醒她们—有温度、有重量、会犯错,这才是真正的世界,这才是真正的“人”!

正因如此,非天夜翔和《二零一三》是女性世界中的一面镜子,女性望着它,能够看到性别的天堑、男儿的热血,也能够接过它传递过来的新鲜类型元素,锻造成下一个爱情故事华丽的外壳—从“末世”“科幻”“网游”到“都市奇幻”“东方奇幻”,非天不断引领着女频类型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在从“女人”到“人”的自我突破中,她们时不时地瞥见这面镜子,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非天深受好莱坞大片等影视化作品的影响,优长在此,短板亦在此。电影级的画面填补了核心科幻设定上的不足,史诗的悲壮感也掩饰了价值观探讨如空中楼阁般的不能落地。近年来,非天的创作逐渐偏向影视编剧和IP 订制,着力于语言文字与影像画面的转换,读小说如看电影的看家绝活越发精进,却更像是炫技,失去了当年的天真赤诚和开疆拓土的魄力。或许《二零一三》于非天自己而言也是一面镜子,透过它,才能找回创作之初,对世界和人类无限的探索和希冀。

注释:

1 晋江评论区长评《人的境况》,作者侧耳偎何,发表于晋江文学城评论区,原文地址http://

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1330655.

[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

相信是一种勇气

——评老庄墨韩《小楼传说》

王玉玊

《小楼传说》(2006-2009,起点女生网)是老庄墨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全文共计340 余万字,在起点女生网连载期间长期保持月粉红票(粉红票通过订阅消费获得)前三的成绩,吸引了大量忠实粉丝,是一部粉丝评论与同人创作极为活跃的作品。

老庄墨韩亦用笔名纳兰容若、纳兰容若公子、纳兰等,粉丝昵称为纳兰。早年是SD同人(《灌篮高手》同人)圈的代表性作家,其作品《名门恨》是SD 同人圈内名作。2005年左右以笔名纳兰容若公子在晋江文学城开设专栏,主要连载原创作品,2006 年底起逐渐转向起点女生网,以老庄墨韩为笔名发表作品。老庄墨韩的原创作品以古风、穿越、武侠题材为主,亦常兼及科幻、玄幻、西幻等幻想类元素,善写人物群像,文风大气而深情,在人物与人物关系中寄寓对人性与正义的思考。

《小楼传说》的四位主人公风劲节、方轻尘、阿汉、容谦生活于物质极大丰富、拥有绝对的平等与自由的未来社会,但过度的安逸却带来了社会发展的停滞。于是,这个社会中的所有学生都被要求通过小楼穿越回古代社会,完成各自的课题,在古代封建社会中感知生命、学会去爱。四位主人公便是这一届穿越古代完成课题的同班同学,他们以超然之姿入世,却被深深卷入这野蛮原始却又热烈鲜活的古代社会,经历过一次次痛苦的抉择与挣扎,他们渐渐打开心防,学会了体谅与宽容,获得了爱的勇气,找到了各自最深的羁绊。而他们始终不肯妥协的对生命与法律的尊重、对自由与平等的追求也在这片土地上悄悄埋下了民主制度的种子。《小楼传说》的文字并不完美,作者对书中人物投注了太多情感,以至于抒情性文字有时会挤占叙事空间、打乱故事的节奏,为了给每个人物一个美好的结局,故事的结尾也略显拖沓冗长。但《小楼传说》仍旧凭借生动鲜活的人物群像,细腻动人的情感表现获得了读者的喜爱。《小楼传说》以非典型的群穿设定拓展了穿越文的疆域,对于超越时代的友谊有着深挚动人的展现,反类型、反套路的人物与情节中寄寓着作者对于社会与人性的思考,也寄托了作者对于正义与光明的美好向往。当未来与过去在故事中相遇,我们看到的是如今的世界,以及身处当下的自己。

《小楼传说》对于风劲节、方轻尘、容谦、阿汉、楚若鸿、秦旭飞、燕凛、狄九、狄飞、卢东篱等十余个人物都有着精致的展现,每一点心绪、每一次内心变化都细细分说明白。特别是四位来自未来的主人公的成长转变,更是循序渐进、令人信服。主人公们是带着“外挂”来到古代社会的,最初,一切或许轻松得像一场游戏。他们有远超古人的知识与见识,有着强悍的肉身和不灭的精神力,不惧疼痛,即使身体死亡也可以随心所欲地换具理想的身体再世为人。但无论身体多么强大,他们仍旧拥有鲜活、柔软、敏感、会疲惫、会受伤的心。无论是方轻尘的偏激极端,容谦与风劲节的过分大度,或者阿汉的万事不挂于心,都无非是他们为了保护自己而树立的厚厚的壳。直到他们在穿越中遇到了真正想爱的人、想管的事,遇到了一颗同样滚烫而温柔的心,他们才渐渐学会勇敢,从壳子里走出来。从此,一切“外挂”都失去了作用,因为最易受伤的那颗心不再设防。也曾鲜血淋漓、也曾痛彻心扉,但他们再不肯后退,因为总有一些人、一些事值得义无反顾。

《小楼传说》的故事始终带着一种单纯的明朗,它似乎在用340 余万字的复杂故事讲述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对的就是对的,无论有多么艰难困苦都应行正义之事;错的就是错的,不管有多少不得已与无可奈何,都必须为自己的罪过付出代价。但《小楼传说》又总在质疑、总在否定:主人公们反对封建社会的暴力与奴役,却也对绝对民主、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心存疑虑;穿越古代完成课题的初衷是为了让未来人找回爱与热诚,但这样的制度不过是把古人当作可以随便利用和抛弃的实验对象,反而很可能强化未来人骨子里的冷漠与高傲。

恰恰是在复杂纠结的人物与境遇之中,《小楼传说》那种明朗坚定的是非观才显得格外强大—虽然现代民主制度并不完美,但奴役与剥夺仍旧是卑劣的;虽然法律未必总是正义的,但用暴力与杀戮解决问题仍旧是错误的;虽然全无私欲与利益纷争的世界只是一潭死水,但不计得失的付出、不变的诺言与无悔的相守仍旧是珍贵的;虽然现实如此复杂,每个人或许都承担着对立的责任与信仰,但坚守正义的勇气、扶危济困的行动、对理想的执着与对责任的担当仍旧是伟大的。可贵的不是坚信,而是在看到人性的复杂与矛盾、看到世界的含混与暧昧之后,在质疑与反思的同时,仍旧能够毫不犹豫地选择去相信爱与正义,相信世间一切美好与温暖。那份自绝望中拔擢而出的慷慨激越,如艳阳冲破阴翳,总能为读者带来感动与力量。

《风中劲节篇》是《小楼传说》中最成熟精彩的篇章。风劲节本属魏晋风流,偏带将军热血;卢东篱既有贤臣智计,又兼儒生风骨。他们是挚友、亦是同道。在这个忠臣见弃、名将受戮的悲怆故事中,他们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毅、虽百死而不悔的信念如同照亮混沌大地的光,纵然身死也从未熄灭。老庄墨韩总是这样毫不留情地将人物丢进最绝望惨烈的境地,然后看着他们从支离破碎的现实里重新站起来—涅槃归来,初心未改,还是当时少年。

[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

“魏晋风流”及“雅文”与“逆袭”及“爽”之关系

——评贼道三痴《上品寒士》

李 强

在网络历史小说中,以魏晋为背景的并不常见。魏晋是中国文化大繁荣时期,但对大多数网文作者来说,这一时期除了五胡乱华、晋室南渡事件里潜藏着“热血”模式,多数史实并不适合写“开挂爽文”。同时,要写魏晋时代,“魏晋风流”又绕不过去。现有的“套路”,写“后宫风流”易,写“名士风流”难。贼道三痴1的《上品寒士》2不仅写的是东晋的故事,而且以爽文的模式写好了“魏晋风流”。

《上品寒士》的主要情节是,一个现代资深旅游爱好者魂穿到了东晋寒族少年陈操之身上。在重视门第出身的东晋,陈操之凭借自己的才华,抓住机遇,将自己的家族升为士族。他与“花痴”陆葳蕤相爱,又与才女谢道韫相知,将她们“双娶”回家。后又利用桓温的帮助,重建北府兵,率师北伐,收复了北方故地。从情节来看,《上品寒士》的内部其实还是历史类“爽文”的结构:穿越之后的陈操之建功立业,迎娶两个心爱的女子,走上人生巅峰。如前所述,对于历史文作者来说,难度不在于是否使用这个结构,而在于如何将其内化到魏晋时代背景之中。三痴细致考证历史细节,巧妙化用了不少历史人物典故。有意采用典雅的古白话,在语言上营造了一种“历史感”,使其显出了隽永的意味。这些形式都完美包裹住了一般历史文的“爽文套路”。

在最核心的爽点设置上,三痴敏锐地抓住了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以其打通了历史与当下语境。他怀抱“理解之同情”,在正文之前花了不少篇幅来写九品中正制的历史合理性。在小说逻辑上,则突出表现了该制度的压迫性,使之成为一个必须要反抗的“旧制度”。依附于这个制度的力量,都对陈操之构成了压抑。小说名为“上品寒士”,便是有意打破当时“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的阶级固化社会结构。作者让主角陈操之以寒门身份去挑战此制度,依靠才华而非门第出身,最终成功“逆袭”。这种依靠个人奋斗打破阶层固化的故事,显然能够引起读者强烈的时代共鸣。

《上品寒士》的动人之处,还在于他将魏晋的精神气质注入了历史文之中。在写好“寒门逆袭”故事的基础上,三痴写出了理想的“魏晋风流”。陈操之虽是寒士,却才华卓绝,容貌俊美。其“逆袭”靠的不是力量碾压,而是以才华服人。小说的爽感,也不依靠剧情的离奇转折,而是精神气质的完美展现。三痴把握住了《世说新语》中两晋人物的神髓,出色地“还原”了其“仰观宇宙之大”“放浪形骸之外”的情态。他还巧妙地将《世说新语》中的人物气质“移植”到小说中许多角色的身上。塑造了一批不同于一般历史小说中的人物,他们不仅不是面目模糊的“土著路人”,反而常常比穿越者更有辨识度。哪怕是反派人物,也有着放达

洒脱的一面。这一群个性鲜明的人物,撑起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气质。《上品寒士》以历史文的类型框架,写出了令人神往的魏晋风流,也可以说是网络时代的“世说新语”。

相对于写人物,写朝斗、战争似乎并非三痴所长,所以《上品寒士》的北伐部分有些力不从心。但也正是在《上品寒士》之后,三痴真正确立了个人风格。他将自己的文人之“痴”,投射到历史人物身上,书写他们的文雅风流。后来的《雅骚》《清客》正是在此路上更深的探索。若时间充足,三痴会创造出更加圆熟而独具魅力的“雅文”。可惜,天不假年。斯人已逝,雅文长存。《上品寒士》已成绝唱,但其会在文学史中久久回响。

注释:

1贼道三痴(1972—2015),本名郑晖,曾用笔名“苍雪”“三痴”。江西上饶广丰县人。痴于写作、读书和围棋,故名“三痴”。 被粉丝称为“三老板”,与三戒大师并称“网络历史小说双雄”。其作品文笔雅致,擅长表现文人意趣。三痴一生坎坷。上高中时,他因病致残。“行路需扶杖,宛如老朽;一推即倒,直似婴儿。”被迫退学回家。三年后,其父病故。他坚持自学中文专业,获大专学历。进入中铁十四局南昌公司鹰潭四公司工作。业余时间从事创作,先是在《新民晚报》《杂文报》《中国铁路文学》《星火》等报刊发表散文、小说20 余万字,常用笔名“苍雪”。2001 年开始,在《围棋报》发表围棋主题的小说《决战当湖之巅》《黄龙士东游记》《幻庵因硕西游记》《冷暖玉楸枰》等。后来开始大量创作武侠小说、奇幻小说,有长篇《灞陵雪》(2004 年在《中华传奇》杂志连载,2005 年出版)、《西域王者传奇》(2004)和中篇《鹰刀追忆》(2006)等。在进入文学网站创作之前,已发表作品百万字。2008 年6 月,在起点中文网以“贼道三痴”的笔名发布小说《皇家娱乐指南》(2008—2009)。此后连载了《上品寒士》(2009—2011)、《丹朱》(2011)、《雅骚》(2012—2013)、《清客》(2013—)。在创作《清客》时,三痴被诊断为肝癌晚期。于2015 年2 月5 日发布绝笔章节《谨以此章 向书友们告别》。2015年9 月21 日5 时40 分,三痴在广丰老家离世,享年43 岁。

2《上品寒士》于2009 年9 月21 日至2011 年2月17 日在起点中文网连载,共152 万字。该作是贼道三痴的成名作,至本文截稿时(2018 年10 月25 日)该作仍居起点中文网历史类小说收藏总榜前20、“两晋隋唐”背景历史小说收藏总榜榜首。

[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

海上繁花,人生如梦

——评金宇澄《繁花》(网络版)

薛 静

2011 年5 月4 日的中午,当名为“独上阁楼”的ID 在上海人汇聚的论坛“弄堂”中,开帖发出第一篇文字,就立刻有人发出赞叹,“活脱脱上海市井”。沪语写下的故事引来了论坛网友的热烈反响,他们将作者亲切地称为“爷叔”,时而与之讨论上海方言词汇的释义解析,时而追问故事人物的来龙去脉,时而吐槽爷叔不愿分段的写作习惯。而作者“独上阁楼”,也在与网友你来我往的互动中,不断梳理着故事的脉络、调整着小说的创作,原未成形的故事,渐渐演化为羽翼丰满的作品。这就是网络版《繁花》。

繁花如梦的故事,再没有比上海更合适的舞台。上海是一座富有韵致的城市,这种韵致不在大上海滩的传奇故事,而在市井百姓的平凡生活。军人家庭的沪源(网络版前半部名为“腻先生”,纸质版更名“沪生”)、资本家家庭的阿宝和工人家庭的小毛成为了《繁花》颇费笔墨的主要人物,潮起潮落的20 世纪中,1960 年代的少年旧梦和1990 年代的声色犬马,成为故事的两条线索。萍水相逢如繁花般的男女老少,在上海这个徐徐展开的城市画卷中一一绽放,又慢慢零落。

《繁花》作者独上阁楼,本名金宇澄,曾名金舒舒,1952 年生于上海。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在黑龙江务农8 年。回到上海后,一度在钟表零件厂上班,随后调至沪西工人文化宫。1985 年,上海的落雪勾起了他北方生活的回忆,让他写作并发表了处女作《失去的河流》,随后获得《萌芽》小说奖,1988 年他又在《上海文学》发表《风中鸟》,再次获奖并成为该杂志的小说编辑,1990 年代后,金宇澄专注编辑工作,逐渐搁笔。

2011 年,偶然进入论坛“弄堂”的金宇澄,以“独上阁楼”为ID,开始沪语小说创作,5 月10 日至11 月4 日连载期间,共计发表33 万字。2012 年,为了便于不懂沪语的读者阅读,这部网络初稿几经修改,以29万字的篇幅,定名《繁花》发表于《收获》(长篇小说增刊秋冬卷)。2013 年3 月,小说单行本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再将部分网络初稿纳入其中,成为35 万字的单行版。时隔多年,金宇澄再次以作家身份亮相文坛,是传统作家也成了网络写手,写地域文学也代表华语文化,人如其文,更得灵动。

如果说纸质出版的《繁花》是一位“沪生”作家的改良官话书写,网络初稿的《繁花》则是一群上海爷叔阿姨的弄堂闲言,它不属于一般意义的商品化网文,而是一个全方位立体的文化空间,它就像连载所在的“弄堂”论坛一样,也像网络空间中成千上万个趣缘组群一样,具有相同文化属性的人们自发汇聚,在七嘴八舌中勾勒出自我面貌,在众声喧哗中书写自我历史。他们拥有自己的黑话暗语,懂得彼此的眉高眼低。至于外地人“拎得清伐”,实在不关己事。

要想读懂《繁花》,就得让自己“注册”成为这个论坛的“用户”,一旦成了论坛老号,《繁花》展现出的就是一片绮丽风景:弄堂“小胖友”拍香烟牌子无忧无虑、亭子间“轧姘头”鸡飞狗跳、红卫兵造反拖走钢琴的失落、舞厅“老懂经”的腔调“头势”1 ……原汁原味的沪语铺排,半世纪真正市井的上海底色,说书人的话本风韵,在这地域论坛上悄然复苏。

富有生命力的作品,总是引人注目。《繁花》一举荣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中国小说学会评选的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长篇小说第一名、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评选的“中国网络文学20 年20 部优秀作品”等多个奖项和荣誉。《繁花》作为第一部获得传统文学大奖的网络小说,地方文化内容与网络创作形式,引发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从创作方式来讲,《繁花》是地道的网络小说,作者的纸质文学基因使其“网里开花网外香”,并一举拿下“茅奖”。然而,主流文坛未必知道,“网络土壤”在孕育这朵繁花的过程中植入的网文基因。媒介融合自然完成,不能不说是天作之合。

虽然相较于20 多次修订后的期刊版和单行本,网络版《繁花》显然更像初稿与素材,叙述不够凝练,情节也略显琐碎,但大块密集的话本文字样式,以及每一章节结尾戛然而止、“且听下回分解”的传统韵味始终如一,而网络版特有的原生态的沪语语境,增添了别致的地域魅力。“桂芳小毛阁楼通奸”一节,血气方刚的小毛对成熟丰腴的桂芳,从难以抑制的肉体冲动逐渐转变为缠绵温存的心灵依赖。吱吱呀呀的上海阁楼中,邻里之间佯作无意的窥伺,上海丈夫的忠厚宽容与当机立断,在烟火气息的叙述白描中得到晕染。“阿宝李李一夜夫妻”一节,世代经商的阿宝与饭店女老板李李一夜露水情缘,缠绵之后李李为他讲述了自己不为人知的血泪过往。大篇的沪语独白,市井的男欢女爱,蕴藏的是生命的惊涛骇浪。最后“至真园酒席”一节,一众人等齐聚餐厅,宴席的觥筹交错之间,具有现场感的沪语对话,宛如人物耳边絮语,将不同人物的身份性格、台上台下的微妙关系一一呈现。《繁花》未经刻意雕琢的文字,恰恰成为人们品味上海历史与今日的原料,不加修饰,亦呈其鲜,虽有琐碎,仍显韵味。

所有这些人物与命运,叙述与独白,构成的是《繁花》,更是“上海”这座城市、这种文化。最地域、最传统的文化脉络,借由作者笔尖,在最广大、最现代的网络空间得以回魂转世。在这之中,是变了,还是未变?

注释:

1上海话,“老懂经”意为“专家老手”,“头势”意为“气势”。

[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

唯有繁花落尽,方显万象至真

——评Mockmockmock《别日何易》

郑熙青

Mockmockmock,是网络作者脉脉在“楼诚同人圈”1 写作时的马甲。脉脉曾留学英国,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在国内某学术机构工作。自2005 年起开始在晋江文学网上发表原创言情小说,后多次更换写作平台,未加入任何商业网络文学网站专职写作,现主要在微信公众号上更新小说。代表作《有所思》(2005)、《浮光》(2007)、《歧路》(2008)、《群魔》(2009)等。其中《浮光》和《歧路》都已正式出版。脉脉的小说遣词造句干净讲究,结构布局精巧细致,在网络写作中属于接近传统精英文学意义的精致写作。

《别日何易》是一篇气质独特的同人小说。它是电视剧《伪装者》(正午阳光,2015,改编自张勇《谍战上海滩》)的同人小说,于2015 年9 月24 日开始在Lofter 上连载,10 月14 日即写完正文,后断断续续更新番外,以及名为《盐的故事》的片段番外集,总计约16 万字。它脱胎于《伪装者》这个以孤岛上海为背景的谍战故事,却并不囿于原电视剧本身的结构和视野,而是从极富魅力的三面间谍、明楼和明诚两兄弟的人物背景延伸开来,从原作中并没有着意开掘的“他们为什么会选择和坚持共产主义道路”入手,想象了他们在1920 年代的中国和1930 年代的欧洲所见所闻所感。小说将人物关系、人物形象的描写与时代背景的激荡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为《伪装者》原作中的谍战故事提供了纵深而广博的历史语境和人物丰富精微的心理内涵。

小说的正文除了最后一章,均发生在电视剧的故事发生之前,交代了电视剧中的传奇三面间谍明楼和明诚的成长历程。小说采用片段式描写结构,以非线性的时间关系串起了《伪装者》中明家兄弟在1920 年代到1930 年代的经历和思考。两人在故意打乱的时间线上呈现出明显的成长和变化,从少年时代目睹“四·一二”政变后共产党员被屠杀,到青年时代偶尔在奥地利路遇纳粹焚书,到入党后经历学习和考验,在列宁格勒的共产党七大会场再会,到西班牙内战期间,旁观安达卢西亚普通西班牙家庭中政治立场的尖锐对立。如果少年兄弟在石头城下唱起《桃花扇》,一句“精魂显,大招声逐海天远”还是古典式的歌哭招魂,那么已成坚定革命者的明楼在列宁格勒对“主义”的那一番情人告白似的剖白,便是最终以最浪漫的形式,和因特纳雄耐尔站在了一起。

作者对时间和地点的选择意味深长,借两个人物的欧陆留学史,以对人物的热情和爱为起点,直接却巧妙地介入了一段自冷战结束后便不再时髦的国际共产主义革命史。1991 年冷战结束之后,公开对革命年代和社会主义年代的纪念被一统天下的西方话语质疑,所有回忆都只能龟缩进私人的角落和日常生活的琐碎中。《别日何易》一反潮流地走出了这种否认、质疑革命的犬儒话语,明确热情地颂扬了立志“解放全世界”的共产主义革命者。作者笔下的明楼和明诚走过了欧亚大陆上的许多重要城市,见证了20 世纪一大批重要历史事件,与一些历史名人擦肩而过,却完全没有一些以历史为背景的小说会显出的“到此一游”感,而是在欧洲和故乡之间从容自然地表现出“世界人”的国际主义风范。深沉的家国情怀,最终指向的是超越国界的博大想象,连带那些琐碎平易的生活细节,也带上了温柔而超越的光芒。虽然作者对这段历史只撷取了几个或明或暗的断片,但也足以令我们管中窥豹,再现20世纪早期的风云变化,以及在此背景下理想主义者理性清醒又无比执着的革命追求。

作者以大历史背景下兄弟二人的交流和互动塑造出两个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历练与抉择,同时也描写出了这个特殊的家庭中复杂多面而深切的情谊,这也是故事中最动人的一个侧面。明楼和明诚兄弟之间赤诚相待,毫无保留地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推动成长成熟。正如正文“巴黎1939”一章中,明楼在接到回国的指示后,伴随着无所畏惧放声大笑的那句“亲爱的弟弟,那我们就一起下地狱吧”。他们共享的毫无阴霾的热情,令他们在风雨飘摇的历史中也散发出安静而昂扬向上的力量。亲密无间的兄弟关系之外,在这个几乎没有血缘关系的家庭中,还有精明强干但极疼爱弟弟们的长姐,和恃宠而骄却善良聪明的幼弟,姐弟四人浓浓的亲情在作者的笔下也显得格外真切动人。更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常常在主线故事之外宕开一笔,去写激荡的大时代下其他人物的悲喜。就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去儿子的法国房东太太,在纳粹上台前回到奥地利教书的明楼的犹太同学,得知七七事变大哭之后立刻在英国奔走筹款的留学生,去西班牙内战支援前线随身带着把胡琴的中国工人。这些人物戏份少到一笔掠过,但却能让读者留下极深的印象,不仅因为他们是那个时代环境的典型,更是因为作者笔下他们鲜明而真诚的形象。

小说文字和篇章结构都精巧考究,经得起细读。作者极擅长用寥寥数笔细节描绘人物行动和心理,简洁不滥情的叙述背后往往藏有很大的信息量。虽极少有长段的场景描写,但笔触颇似电影分镜,极具画面感。作者文史知识丰厚,但总是点到为止,细节中隐含着的掌故是埋藏给同好和近现代历史爱好者的小小彩蛋,读文章时并不需要个个都挖出来,但若能挖出来则是又一番乐趣。

注释:

1所谓楼诚同人,即用电视剧《伪装者》的情节架构和人物关系,想象剧中人物明楼和明诚的关系和经历的粉丝写作。同人作品多在网络同人论坛和平台,如Lofter 上发表。

[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不穿Prada 的重生者

——评御井烹香《时尚大撕》

高寒凝

女频职场文的主流写法,向来是将职场视作感情戏的背景板,并无意加以深究。而御井烹香2014 年谋求转型以来,却始终专注于创作具有行业科普性质的都市言情文。从描摹美国娱乐圈光影世界的《制霸好莱坞》(2014),到涉足心理咨询的《只因暮色难寻》(2015),再到聚焦时尚产业的《时尚大撕》(2016),以及刚刚完结的整容业界实录《女为悦己者》(2017)等,渐有自成一派之气象。其中,《时尚大撕》除延续作者一贯的技术流风格,在言情叙事中融入大量行业知识与技术细节之外,更将其擅长的pov 1手法发挥到极致:于时尚产业的各个环节—从生产、传播到消费—分别部署视点人物,铺陈演绎诸般细腻的日常琐事,继而连缀出一整条质感鲜活的行业生态链来。

如小说写到女主人公乔韵在上海时装周的啼声初试(第26 章至第29 章《时尚买手》),却并未从正面着手,反而精心设计了四个来自不同阶层、面向不同消费市场的“时尚买手”:县城精品店老板、上海南昌路小资店铺店主、江浙地区服装品牌大代理商和老佛爷百货亚洲区负责人。四人行列而来,携带着迥然不同的审美趣味与商业考量,对目标客户的设想与销售前景的预判,便也沾染了鲜明的阶层烙印。如剥洋葱般,你方唱罢我登场,层次分明而又不着痕迹地,将乔韵市场策略的深谋远虑与服装设计的匠心巧思统统抖落了出来。虽是网文中常见的“惊叹流”2套路,却显然复杂高明得多。

也正是在这数万字的段落中,四位时尚买手的生意经相互映照,构成了一幅2007年中国社会各阶层消费观念、收入水平与时尚知识的剖面图。这是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前夜,日后中国城乡居民被扩大内需的政策召唤出的惊人购买力尚在酝酿之中。这短短几个章节,又何尝不是于无声处听惊雷。

小说的女主人公乔韵是一名重生者,这意味着,过去十年间时尚业界的风云变幻绿肥红瘦,于她而言都不过是亲身经历的往事罢了。这是她逆袭路上的金手指,实际用起来却极克制。提前发明爆款之类等而下之的勾当自是不屑,审时度势的眼光和借势而起的魄力才是关键。过去十年间,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奢侈品消费市场而迅速崛起,网络的普及则促成了各类时尚自媒体的遍地开花,老牌时尚杂志在产业内部的话语权垄断也就无从谈起。细究乔韵创业路上的每一项重大决策,无不建立在对中国市场的超前开发和对网络营销的深耕细作上。而正是站住了这两块基本盘,她才能不屑于开发欧美市场,也不屑于献媚杂志编辑,处处弯道超车迎风打脸,既保证了行文的酣畅爽快,又颇显扎实可信。

此外,女主人公的重生者身份,也令感情线的前世今生呈现出触目惊心的反差。前世的乔韵,出身小康之家,怀着成为时装设计师的梦想考入名牌大学,与同校的高干子弟秦巍恋爱,毕业时,两人双双获得国外名校的入学资格,一对小情侣携手赴美。算是篇励志版本的高干文。

但小说却并未止步于此,它将剧情无限地向前推进,展望着高干文那注定无从续写的结局之后的走向:不同的出身毕竟将他们塑造成了两个差异过于巨大的个体,一道高墙在二人之间越筑越高,终有一天,他们再也无法回应对方的感受。乔韵终于被甩,又因此荒废了学业,日渐沦落于庸常平凡的生活。然而上天却又给了她一次机会,让她重生到刚刚寄出留学申请表的那一天。在生死轮回里趟过一遭,她已能看清那些伪装成花丛的荆棘与泥泞,走不通的路便不必再走,高干男友也好,外国名校也罢,都已是被排除在外的错误选项。至此,高干文所普遍许诺的完美结局终于迎来了反转。女主人公不再依赖男友及其家族的荫蔽,白手起家自主创业;另一边的男主人公,也在迷惘挣扎中甩脱了家世负累,去到烟火红尘中摸爬滚打,细细咀嚼那些本与他无关的,平凡人间的生死困顿。他们兜兜转转,花费了更长的时间去理解彼此的处境,前世的王子灰姑娘组合,也在历经磋磨之后,修炼成了女艺术家与男缪斯。前世种种,揭露了高干文注定的穷途末路,今生的一切,却似乎给出了救赎的路径。

然而有趣的是,本文的感情线正是读者诟病最多的部分。盖因小说既不惮于塑造一个骄纵、虚荣、自私,有艺术家才华却也一身矫情做派的女主角,也有足够的勇气在甜宠风靡的创作环境中,写一段藕断丝连、患得患失又黏腻纠缠的感情。这或可视为对当下网文读者阅读趣味的某种有节制、有技巧的冒犯,却无疑更为复杂真实,亦贴近人性本色。

《时尚大撕》是女频职场/ 行业文中的另类经典,也是媒介变革背景之下的一段时尚业风云史。可惜行文至结尾处,女主人公双重身份(设计师/ 网红)的揭破作为整篇小说的高潮段落,却处理得略显草率,难以令人完全信服。而忽然开启的消费主义与时尚产业之间关系的探讨,虽颇有自反意识,甚至隐含着颠覆与重启的能量,却又骤然退回到既有的价值体系与思维框架之中,戳破表层而未能尽意,限制了作品最终可能抵达的深度。

注释:

1即point of view 的缩写,意为“视点人物写法”,指在作品中设置复数个视点人物,透过他们的观察视角,不断变换角度进行叙事的一种写作手法。代表作包括《冰与火之歌》等。

2指网文写作中常见的一种套路,一般出现在主角大出风头的桥段之后,作者刻意放缓笔墨,安排数个龙套角色对主角的行为表示惊叹与赞赏,因此称为“惊叹流”。这种写法固然有渲染主人公正面形象的意图,但也未尝不是为了灌水凑字数,因此在网文读者中间毁誉参半。男频小白文是“惊叹流”写法的重灾区,以剧情取胜且篇幅相对紧凑的女频文中则较为罕见。

[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