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清明花竞开

来源:深圳特区报 | 王溱  2019年04月03日09:05

清明扫墓祭祀、缅怀祖先的传统已延续了几千年。与以前习惯做法大不一样的是,现在更多的人喜欢用鲜花来寄托对先人的思念。

一捧菊花,加几束白百合、栀子花,间或再配上几支马蹄莲或一些时令鲜花,放在墓碑前,摆在墓穴旁,默立而哀,一切尽在不言中。

有人说用鲜花哀悼先人是进步也文明又环保。其实远不止这些。

清明是草木繁茂的季节。“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清明来临,气候渐暖,春意渐浓,草木萌动,万物欣欣向荣,此时的花木充满了朝气,是最鲜艳的时候。以花表达思念的情愫应该是对先人最好的礼节,也是最大的尊重。

清明前后盛开的花卉很多,映山红、梨花、杏花、桃花、油菜花漫山遍野,斑斓多彩,一派清新。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奔向田野观赏春天给大自然带来的壮观美景,同时忘不了那些曾经与自己朝夕相处,感情笃深却又先期离开的亲人。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燕脂匀注。新样靓装,艳溢香融,羞煞蕊珠宫女。许多人会吟诵着宋徽宗传神佳作,欣赏着庭前、墙隅、道路旁、流水边那又红又白的杏花。望着眼前胭脂万点,花繁姿娇,占尽春风的绝美景色,人们会在感到舒畅、惬意之时,感念已故亲人的悠悠情意,嗟叹、惆怅之情油然而生。还有那冰身玉肤,凝脂欲滴, 妩媚多姿的梨花。春季里它的花色洁白,如同雪花,浓烈的香气随风飘来,令人如痴如醉。李白有诗: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梨花的花语是纯情,纯真的爱,意味一辈子的守候不分离,这正符合亲人间的骨肉之情。梨花虽是晚春之物,却也是“素肌应怯余寒,艳阳占立青芜地。”所以漫步在田野、乡间、路边,看到那一片片雪白梨花,人们怎能不思绪万千,浮想联翩,感慨万分,又怎能不怀念那些曾如影随形的早逝者?

至于那铺天盖地,蔚为壮观的油菜花更是大自然赋予大地的“厚礼”。春天一到,“油菜花开满地黄,丛间蝶舞蜜蜂忙;清风吹拂金波涌,飘溢醉人浓郁香。”油菜花看上去极为普通,却充满了力量。它的繁殖力特别强,一旦盛开便是漫山遍野,一片金黄,仿佛大地顿时变成了金色的海洋。正是因为象征着力量和“加油”,从而鼓舞着人们不懈努力,勇于拼搏。刘禹锡的诗说得好: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落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独来。诗中折射出的豪气、坚韧、胸怀,或许正是人生中所要追求和具备的。逝者已安息,活着的需要这种精神。

在南方,由于气候适宜,生态环境优化,本该在秋天出现的菊花也成为四季可见的鲜花。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和花中“四君子”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它意味着长久,又有思念和怀念的含义,还有清寒傲雪的特点,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些难得的优良品格更加令人青睐。尤其是白菊,一直被视为纯洁的象征。古代人们就已经把菊花作为寄托思念之花。人们欣赏它,赞美它,将其奉为“花中隐士”。陶渊明脍炙人口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都是对菊花情有独钟的吐露,也说明菊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非同寻常。以此具有多重含义的“象征之花”来给先人扫墓,相信九泉之下那些亲人会感到无比的温馨和欣慰。

清明虽是绿色的时节,但处处又展现着洁白。除了白菊,白百合、栀子花同样也是人们用来悼念已故亲人的重要花束之一。栀子花有“永恒的爱与约定”之说,它的叶子在风霜雪雨中翠绿不凋,蕴含着坚韧、醇厚和美丽。把它献给亲人,不仅表达一种哀思,更多的是在告诉亲人,活着的人一定会坚强会幸福,这也正是已故亲人的期盼和夙愿。

清明时节无论是亲临祭拜,还是在心里寄托,无论是送上亲选的鲜花,还是在心里悄悄说上几句话,抑或默立在田野、街头,都是一种哀思,一份心意和一番祈福。面对的虽是另一个世界,却是现实世界无数心灵在跳动和诉说。如同年年开放的鲜花,从不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