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雨夜短文》

来源:中国作家网 | 余秋雨  2019年04月01日11:19

《雨夜短文》

作者:余秋雨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4月

ISBN:9787545536829

定价:58.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余秋雨散文新作,篇幅短小,意境至美。其中包含两个部分内容:

“万里入心”,是有感于人生路上遇到的一些人或事,记录并生发出一些感触,进而展现出一种人生哲理和生活态度。这些内容对于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来说,无疑是人生规划中的航标灯塔。

“文史寻魂”是对千年文脉的点穴式提领。用极其精炼的语言勾勒出中国古代文学(诗经、庄子、史记、唐诗、宋词、元曲、戏剧、小说)的脉络,同时对相关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相当量级的文人进行评介。文末开列余秋雨特选唐宋诗词必诵篇目。

作者简介

余秋雨,浙江余姚人。当代文化学者,作家。

196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1985年成为中国内地最年轻的文科教授。1986年被授予“上海十大学术精英”。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被誉为 “文采、学问、哲思、演讲皆臻高位的当代巨匠”。

代表作有《文化苦旅》《行者无疆》《千年一叹》《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

目 录

上辑·万里入心

拼命挥手

白  马

不要等待

消  失

大选择

拉出无边的黑暗

面对孩子

三个目标之后

你比你更精彩

大  隐

安静之美

寻  找

关于尊严

他拒绝了

我满眼是泪

毁  灭

全城狂欢

棍  棒

跑 道

蟋  蟀

送葬人数

使谎言失重

学会蔑视

小谈嫉妒

模特生涯

示  众

我也不知道

叶  子

高谊无声

头面风光

一则证婚词

手  表

并肩观赏

长  椅

跋涉废墟

远行的人

上世纪的最后一篇日记

酒招非酒

自大为羞

私人地库

下辑·文史寻魂

谁更懂诗

奇怪的年轻人

天下最大痴迷

两个地狱之门

文化溪谷

我选唐诗

宋词的最高峰峦

赤壁之劝

为何迟到

走向顽泼的君子

王阳明的生命宣言

三剑客

古典小说问答

他们的共性

两位学者的重大选择

不敢小觑他们

文化的替身

刀笔的黄昏

附录

必诵唐诗五十首

必诵宋词三十五首

必诵宋诗十二首

余秋雨文化大事记

前 言

自序

在我的众多著作中,这本很特别,全是短文。记得余光中先生曾经发表文章,称赞我的散文创造了长篇幅的极限,

“动辄万言,长而不散,流转自如,意蕴沛然”。后来,很多评论家又以这个特点来定性所谓“文化大散文”。

其实,文学是一个自由的天地,散文更应该收纳自如。舞动漫天白绸固然是一种本事,剪取庭前小枝也需要别有情致。中国散文史上有一些短文非同小可,例如《世说新语》、东坡随笔、晚明小品中的一些篇目,虽寥寥几句,却能穿越时间,让后代惊叹不已。我认为,中国散文在意境和语言上的至美功夫,大多体现在短文之中。

时至今日,生活节奏加快,一般读者没有时间沉浸在长篇大论中了。偶尔能过目一读的,主要是短篇。某些读者喜欢用文学来点缀生活,动用的主要也是短篇。据纽约联合国总部原中文组负责人何勇先生告诉我,当地有一家中国人开的餐厅举办过一次“余秋雨诗文朗诵会”,他去听了,发现大多是冒我名字的“伪本”。这样的“伪本”,在国内网站上更是层出不穷。这显然损害了我的文学声誉,但我在生气之余发现了一个技术性秘密,那就是所有的“伪本”都很简短。这也就是说,当代读者更愿意接受一个“简短版余秋雨”,伪造者们满足了这种心理,因此屡试不爽,形成气候。

其实我也写过很多短篇散文。例如《文化苦旅》中有好几篇并不长,《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的每一篇因匆匆写于路途,也长不了。但是很多读者都把它们看作一个个庞大考察计划的片断,不认为是独立的短文。

眼前这本书,把我写的很多独立短文收集在一起了,可供当代读者在繁忙的间隙里随意选读。但是,我毕竟是我,从小就排斥“文青”式的抒情、“鸡汤”式的教言,更厌烦故弄玄虚的艰涩、套话连篇的谄媚。我把每篇短文都当作一个文化大课题来完成,虽然笔调轻松,却包含着沉重的分量。我想,既然当代人只能利用短促的片断机会读一些短文,那我们更不能把珍贵的机会糟践了。

这些短文大致可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人生长途中的震撼式感悟,叫作“万里入心”;第二部分,是千年文脉的点穴式提领,叫作“文史寻魂”。大家一读就能发现,第一部分散逸放纵,无边无界;而第二部分则在做一个艰难的实验,那就是用短文撬起一部文学史。支点很小,工程很大。其中还包括了一个选择极严的唐宋诗词必诵篇目,也是着眼于当代读者极其有限的阅读时间。

本书所有的短文,与传统观念和流行思潮都有很大不同。按照我历来的习惯,如果没有什么不同,就不写了。因此,我要在读者进门之前先做一个预告:里边颇多坎坷荆棘,需要步步小心。

最后,需要交代一下书名上的“雨夜”二字。我此生一直都在著述,不分春夏秋冬,阴晴雨雪。只不过,如果在深夜执笔时听到了雨声,则会惊喜地站起身来,到窗口伫立一会儿。深夜的雨,有一种古老而又辽阔的诗意,让我的思路突然变得鸿蒙而又滋润,于是,一个题目出现了。但这个题目又不能写长,因为一长就失去了诗意,而且那么美的雨声又不允许写作人闭目塞听,陷于文墨。因此,雨夜的文章,大多不会琐细,不会枯燥,不会冗长。

我不知道大家会不会从本书的文章之短,感受到夜,感受到雨,感受到万籁俱寂中淅淅沥沥的醒悟和微笑。对此,我有期待。

戊戌寒冬雨夜

媒体评论

★金 庸:北京有年青人为了调侃我,说浙江人不会写文章。就算我不会,但浙江人里还有鲁迅和余秋雨。

★余光中:中国散文,在朱自清和钱锺书之后,出了余秋雨。

★贾平凹:余秋雨无疑拓展了当今文学的天空,贡献巨大。这样的人才百年难得,历史将会敬重。

★白先勇:余秋雨先生把唐宋八大家所建立的散文尊严又一次唤醒了,他重铸了唐宋八大家诗化地思索天下的灵魂。

★钱文忠:他在传统中行走,又具有现代气息,关键是二者结合得很好,是现代中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