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青年文学》2019年第3期|李晓东:天风水雅,一脉心香

来源:《青年文学》2019年第3期 | 李晓东  2019年03月21日08:40

李晓东:一九七四年生,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小说选刊》杂志社副主编,副编审。曾任上海市委宣传部舆情处调研员、副处长,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厅秘书处处长,二〇一六年三月至二〇一八年三月,挂职甘肃省天水市委常委、副市长。散文创作有“天风水雅——李晓东天水散文系列”“乡土·矿山系列”等。

二〇一六年三月至二〇一八年三月,《小说选刊》副主编李晓东到甘肃省天水市挂职任市委常委、副市长,先后分管过金融保险、智慧城市、人防建设、招商引资、电子商务等工作。在两年的任职期间,他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在业余时间还利用自身的文化特长,撰写文章宣传推介天水,举办文学讲座,为天水市的文化传播和文化普及做了许多实事。正如作者坦言:“一地方所需要的,不仅是真金白银的投资、高楼大厦的项目;文化发掘和宣传弘扬,同样重要而且需要。”此文为作者应本刊“心连心”栏目约稿而写。【编者】

二〇一八年三月一日,一个极普通的日子,于我,却终生难以忘怀!

之所以用这个初中生作文式的开头,是反复考虑,实在“豪华”不起来。鲁迅为白莽《孩儿塔》写的序言中说“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我和天水的情感,也是一律。

二〇一六年三月,我作为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革命老区干部锻炼项目成员,到甘肃省天水市挂职市委常委、副市长。甘肃,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我走出山西的人生第一站,就是到位于兰州的西北师范大学读研究生,安宁区的确是一片安宁的净土,到兰州西站,才算“进城”,师生都自居乡下,与世无争,认真读书。博士毕业时,我已在被誉为“中国最美校园”的华东师范大学度过三年岁月,丽娃小荷,长风翠竹,却时时忆起西北师大的新旧文科楼。博士论文后记里,我深情写道,“厚厚的博士论文的每一页,都浸润着黄河岸边的阳光”。郑州兰州之间,必过天水,甘肃境内第一站,出,则离家愈近,入,则离校愈近,都让人期待,感觉是我的望乡崖。

离开兰州十年后,二〇〇九年冬,因工作原因,在甘肃三个月。十载远游,“不思量,自难忘”。一夕来归,金城兰州,真的既“兰”且“金”了。冬日里,笼罩城市上空的黑雾,被青蓝的天空取而代之,女士几乎把眼睛都盖住的口罩也消失不见,迎面,是温暖的笑容。城市,高楼林立,昔日安宁的安宁区,也成了机器喧鸣的工地。夜游黄河,两岸华灯璀璨,金碧辉煌。白塔山上,“金城关”门楼、四库全书博物馆雕梁画栋,玲珑欲飞。抚今追昔,不仅感慨系之。

因任务需要,甘肃全省十四个市州我都走了一遍,也到了天水。路过多次,时隔多年,双脚终于踏上了望乡崖上。可仅只两天,步履匆匆,遗憾不知何时才能再来。工作对接的人,见面既短,名字都没记住。

不料,两天,却化作两年。千古第一行书《兰亭序》,首先是一篇语言优美、哲理深邃的杰出散文。王羲之说“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古”,初到天水工作时,回想当年读书工作的往事,历历在目,转眼两年又过,付出、收获、情谊、惜别,都藏在笔墨之中。挂职前,全天水我只认识一个人,天水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陶维国,是我读西北师大研究生的师兄,两年后,相知满天水。杜甫安史之乱入川之前流寓秦州,写下秦州杂诗一百十七首,中有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的故乡,也包括天水了。

三月一日下午,我正在房间收拾东西,因为不知不觉两年的挂职工作已入尾声,我即将回到北京原单位上班。这时接到电话,天水市十余位书画家,正在臻美和声艺术众创空间,集体创作一幅长卷,给我送行。我惊讶而且感动,但整理房间,杂事不少,稍见模样,已到下午六点。带着愧意到达现场时,创作已完成大半。臻美和声宽敞的演出大厅里,摆开一长排桌子,宣纸连接的长卷铺在桌上。天水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周宇春,市文化馆馆长、书协副主席李靖,天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著名画家贾利珠……正在俯案创作,有几位,我还不大熟悉,甚至没有见过面。

我虽然从中国作家协会这样的文化单位到历史文化名城天水挂职,我的工作分工却始终没有涉及文化,先后分管过金融保险、人民防空、智慧城市、妇女儿童,以及粮食流通、招商引资、智库论坛、电子商务、工商联等领域,只分工联系过文联作协等人民团体。所以,文化界的活动参加过一些,但不多,也没为他们单位或者个人解决过任何问题。

开卷第一幅,是周宇春主席书李白《赠汪伦》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此诗我小学时早已背熟,熟则无奇,但此情此景,却直入心灵。周宇春书法风格明显,一眼可识,楷中藏隶,古朴庄重,让我感受到深重的情谊。吾虽姓李,却不敢妄攀祖籍天水的李白。而且,李白在中国文化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众所周知,不容轻慢的。大家之所以将此诗赠我,大约是肯定我为天水文化传播和文化普及做的些微小事。

当地网媒“天水在线”,报道了这次活动,“附录”是我写的十多篇关于天水的散文,还配了说明:“挂职期间,李晓东同志共创作了十五篇宣传推介天水历史文化的文学作品,对提升天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做出了贡献。”写作以天水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散文作品,既是发挥特长,也属偶然为之,还有些无奈之举。到地方挂职,如何对接原有资源,为当地服务,是应有之意,也是众所期盼的。但我任职的作家协会和挂职后分管的金融、人防、招商等,距离的确很有些大,倏忽一年已过,很可能碌碌两载,无息无声,心中自是暗暗焦急。

二〇一七年春节,我的爱人和女儿到天水过年,想让生长在上海的孩子体会一下西北年味。在天水,我发现了小时候吃的一种用玉米面做的稠粥,在我家乡早已绝迹,天水却城乡处处受欢迎,当地名“馓饭”。考虑到女儿对环境的要求,太“原生态”的地方不敢带她去,就去了一家很有些小资味道的叫“这家小院”的茶餐厅。我和爱人大呼过瘾,女儿却一口不吃。每逢佳节倍思亲,我想念远在山西的父母弟妹,还有穷而不困的少年时代,于是写了《我的乡愁是一碗馓饭》。

该文本意是抒发个人情感,关注“小我”,可在天水工作近一年,不知不觉,感情日增。文章开头,写下这段文字:“到天水工作以来,我越来越感觉到,天水是中国文化传承最正宗、保留最完整的地方,被命名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名至实归。”当然,这段文字本意还在引出“馓饭”这个主体,文章在二〇一七年二月十四日“天水在线”发表,当天微信公众号上阅读数就突破七万,不少读者留言,对我发掘天水文化给予肯定,又热情期待。甚至有年轻情侣,捧着鲜花去我吃过的“这家小院”茶餐厅吃馓饭。于是生意一时火爆,馓饭,也成了情人节的热门话题。我因此还得了个“馓饭市长”的称号,人见到,都说“我看了你的馓饭”,或“请你吃馓饭吧”。

正如读者留言,“看到这篇关于馓饭的文章,让在外面漂泊的我们,这些天水的游子,更加想念家乡,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民以食为天”“故乡在胃里”,馓饭虽小,却承载着多少对故乡、对亲情、对文化、对岁月的深情。我忽有所悟,一地方所需要的,不仅是真金白银的投资,高楼大厦的项目;文化发掘和宣传弘扬,同样重要而且需要。

于是,工作之余,我开始有意识地书写关于天水的散文。天水这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荣誉,真是名至实归,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华夏祖庙伏羲庙,距今八千年的大地湾遗址,汉飞将军李广墓,杜甫吟咏的南郭寺,武山水帘洞,甘谷大像山,街亭古战场,轩辕故里清水……都是名满天下的著名景点。但我想,还是要从一个天水人的角度,从内部、从身边看天水,写天水。所以,我把眼、心和笔,对准了身边的小吃、山梁、街巷、房屋、古树、苹果、核桃、石头、雪,发现无处不脉脉动人,无处不含蓄深远,而且,几乎每篇都得到较广泛的传播和赞扬,我把它们命名为“天风水雅”系列,既藏天水名字,更含城市精神。

我只是顺自己所长,写了几篇关于天水的散文,竟得到出乎意料的收获。从中,我既看到文学的力量,也发现了百姓对文化的渴望。正如十九大战略判断,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既包括物质的不平衡,也包括文化的不平衡。

一次,臻美和声艺术众创空间的负责人陈永强问我,能不能在这里给大家讲讲课。我说:“可以。我手头现成有两个课件,是关于《红楼梦》和《三国演义》的,讲哪个?”他回答:“先讲‘三国’,听众更感兴趣。”我本来想讲一次,结果共讲了五次,时间跨度半年多。每次讲,我都西装领带,一丝不苟,而且,全程两个多小时,坚持站着讲,也很少喝水。我要对得起在晚上自发来听课的天水人。他们中,少数我认识,更多的是陌生人,还有许多年轻的面孔。如果说第一次,有人可能出于好奇,一个副市长,怎么不“讲话”,改讲课了?后来,他们和我一起,神游那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体察中华智慧,解析历史发展、国家统一的必然规律。虽然工作一天后,再站着讲两个多小时,结束时,会有些累,却很兴奋,觉得也是尽自己的力,为挂职地做了点事。第五次讲课结束时,我读李敖的《孔明歌》,读到“孔明事业终成空,孔明心儿热”时,眼眶也发热了,耳边响起的,是听众热烈的掌声。

除了解读“三国智慧”,我还讲了《君子之道——论语的智慧》《混乱的年代,美丽的人生——谈魏晋风度》《中国文学产生机制与当代文学发展》等。因讲课需要,我也系统地对这些问题做了梳理研究。离开天水前最后一天下午,我做了告别讲座《解读红楼智慧》。《红楼梦》里有一句“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个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我与天水,虽然分别,却感情深致,依依惜别,作为一个中国人,能到羲里娲乡,中华文化源头区工作两年,是一生的幸运。

长卷书法,绘画相间。国画“渭水秋深”,数笔出神,斜阳枯草,寒鸦古树,“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境界跃然纸上。渭河自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发源,经天水到陕西,渭河,也是天水的母亲河。分别时在早春三月,渭河景象与深秋时节相似,虽“挥手自兹去”,留恋凄切,却蕴含温暖。天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天水市美协主席贾利珠,初习油画,转而国画,倾心西北山川风物,天水湖中红莲翠荷,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气象,别有的,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意韵。周敦颐乃宋明理学创始人,《爱莲说》实以莲寓君子之道。君子之交淡如水,秀才人情纸半张,这半张半张连在一起的纸,是一片又一片舟船高铁飞机都载不动的情谊。

天水市文化馆馆长李靖,书法潇洒明丽,有书圣遗风,书明代于谦梅花诗:“玉为肌骨雪为神,近看茏葱远更真。水底影浮天际月,樽前香遍酒阑人。松篁晚节应同操,桃李春风漫逐尘。马上相逢情不尽,一支谁寄陇头春。”甘肃最大的一株蜡梅,就在天水贾家公馆,现为六十六号文化产业园,寒冬至早春,梅香十里,沁人心脾。天水地处陇东南,是陇原大地最早迎接春天的地方。剪一枝蜡梅带到北京,让万米高空,京华首都,都洋溢着陇头春。

长卷跋语,由《秦州文艺》主编李晓东女士撰写。不错,和我完全同名,只是性别迥异。自小到大,“李晓东”认识十多个,女士还第一次见到。女李晓东散文小说都不错,尤工古体词赋。跋曰:“时维早春,岁在戊戌,逢天和气朗,为李君晓东先生饯行。方家操管,群贤染毫,略表寸心万一。先生为学则直追鸿儒,为官则鞠躬履方。内能治身,外能得人,可谓君子。秦州两载,诗文璀璨,扬本土文化,书赤子情怀,诚为吾等同仁感佩。因赋古风,祝君鹏程:人间少高士,长啸听松涛。他年江湖去,纵马亦天骄。”语甚赞誉,实不敢当,引录于此,以为警励,唯心相通,永志不忘。